郑昭宇:祁阳油茶产业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祁阳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前景优势
(一)基本情况。
油茶在祁阳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加工历史,近2000年的栽培历史,素有“天然油库”之称。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60.3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5.9%,居永州市第一,被评为“中国油茶之乡”,为全国第一批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近年来,全县以每年新造1万亩、低改3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目前,全县新建万亩以上规模基地4个,200亩以上种植户有202户,油茶专业合作组织21个。特别是2018年以来,祁阳油茶产业更是喜事连连:祁阳油茶成功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名录;成功承办“中国茶籽油品牌集群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茶籽油集群品牌(祁阳)高峰论坛”;全县茶油产量达7000吨,油茶年产值突破12亿元,主产区农户户平收入3000元。
(二)前景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在省、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祁阳油茶产业有了极大发展,在油茶资源培育、龙头生产加工企业、科研支撑能力及发展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全国油茶产业规划中,祁阳属于最适宜种植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全县适宜油茶栽培的林地面积100万亩以上。同时,祁阳也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全国第一批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全国油茶主产县之一,这是大自然赐给祁阳人民最好的资源宝库。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全会河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油茶是个好东西,我在福建时就推广过,要大力发展好油茶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考察调研时强调:“种油茶绿色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要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公司和农民彼此受益”。党中央、国务院对食用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极为重视,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作物。2008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湖南省召开,部署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实行扶持政策,标志着油茶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和国家行动。去年1月15日,“推进油茶科技创新,建设中华油谷”座谈会在长沙召开,会议建议由湖南牵头,联合国内油茶领域创新资源,建设“中国油茶科创谷”,并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共建。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目前中国油茶科创谷已正式落户湖南,全省各地油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县委周书记更是对祁阳油茶产业高看一等、厚爱一筹,明确提出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推动全县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是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大力支持下,祁阳县油茶产业发展迅速,并在科研、生产、加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2008年以来,共引进湘林系列新品种油茶27种,新建油茶高级采穗圃320亩,高标准建成良种油茶育苗基地150亩。同时,成功招商引进了贵澳集团、广东农垦集团等一批大公司、大企业进军祁阳油茶领域,进行强强联合;培育了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银光粮油有限公司、湖南唐家山茶油开发有限公司等茶油加工龙头企业。祁阳油茶产业“三群四带”(以衡枣高速、320省道、322国道、湘桂铁路沿线四条油茶产业带和分别以八宝、肖家,三口塘、茅竹、观音滩,潘市、梅溪、羊角塘等三个油茶产业群)已具规模,特别是规划建设中的三口塘、茅竹、观音滩的10万亩现代农林示范园,是全国单产油茶面积最大的产业园。2018年,祁阳油茶成功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名录。
四是科技支撑较力。全县拥有从事油茶生产、科研的林业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74人,技术员230人。先后与湖南林科院、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高校院所签订长期科研合作协议。通过持续不断的油茶科研攻关,新金浩公司拥有专利技术53项,已开发出茶皂素、活性炭、茶籽洗发水等系列产品,拥有年加工油料3万吨、年精炼油4万吨和年包装成品油8万吨的生产能力。在油茶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丰产栽培、测土配方、低产林改造、精深加工工艺、副产品利用及油茶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五是市场需求旺盛。茶油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青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植物油消费逐年增加,尤其是食用油中的茶油和橄榄油的消费每年以20%的速度急剧增加,茶油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据统计,我国食用油的67%依赖进口,全国茶油产量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祁阳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祁阳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从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尚存在生产成本高,管理粗放,利用率低,融资困难,成熟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问题。
一是比较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投资大见效慢。油茶基地建设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每亩需投资3000~4000元,且回收周期较长,要等到5~6年才挂果,8年左右才能达到盛果期产生效益,而低改垦复的初垦至少也要达到800元/亩。油茶丰产林按照每亩产茶果900公斤计算,农户每亩油茶收入仅5000元。目前暂无适宜的油茶采摘和翻耕的林业机械,且采摘机械研发难度大。油茶花果同期,机械化油茶采摘要注意花苞损伤,损伤花苞会导致来年结果率降低,使来年油茶产量下降。
二是龙头带动不强。主要表现为市场份额少。全县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先进的营销体系,产品销售不畅。品牌效应不强,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全县具有深加工和研发能力的油茶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能力明显不足,产业科技的应用和产业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全县70%以上油茶籽流向小作坊,规模化加工不到30%;70%的茶油变成低端土茶油,纯茶油不到30%;70%的茶油就近销售变成区域产品,走向县外不到30%。
三是科技研发不力。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大。公司与大户精通油茶种植科学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科技人才不多,从事油茶产品研发的更少,导致一些基地建设质量差、水平低、投产周期长。专门机构缺失。油茶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单一,青黄不接、断层问题突出。
四是融资力度不够。目前,油茶产业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平台融资和股份融资等。现阶段以上三种方式融资方式都不够顺利。抵押贷款抵押物受到限制导致贷款不顺。由于林权受到价值评估不准确、不规范和储值变现困难等因素影响,现阶段油茶产业效益没有充分显现,各大银行和投资机构在办理担保贷款和风险贷款时提出了设置担保基金和风险基金条件。由于担保基金和风险基金未能有效设立,担保贷款和风险贷款尚未有效进入油茶行业。油茶产业效益未能显现导致投资公司的股份融资不顺。
五是经营管理不精。全县油茶加工企业呈现无序发展状态,老油茶林普遍存在投入少、抚育管理粗放,多数老油茶林处于半野生和粗放经营状态,部分大企业以租赁方式建设的大规模基地,也存在部分管理松散现象。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油茶产业要做大,靠投入驱动、规模驱动、政策驱动;要做强,靠科技驱动、创新驱动、质量驱动。为此,必须把全产业链创新作为油茶产业决胜未来的关键,立足产业实际,打破旧的惯性思维,围绕油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引导开展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创新,开启祁阳油茶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全环节推进产业链创新。
将油茶确定为祁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50亿产业之一,坚持把科技创新贯穿油茶产业链生产全过程,从良种、育苗、种植到采摘、压榨、加工等全环节推进技术创新,通过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推动实现种苗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加工绿色化。种苗上,选育湘林系列杂交新品种,使新造油茶林的平均亩产茶油量从5公斤提高到50公斤以上。栽培上,推广简约栽培、有机栽培、生态栽培模式,形成标准化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体系。采收上,加快脱壳机等一批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加工上,推广应用低温冷榨和超临界萃取等绿色工艺,特别是鲜果鲜榨冷提茶油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幅提升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二)全过程推进供应链创新。
通过扩容和提质并举、新造和低改并举,进一步做大我县高产油茶基地规模,将广垦、贵澳、唐家山、旭奇、顾君等一批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打造成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有效提升全县油茶的总产量;积极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引导开展适度规模化生产,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形成以“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农户及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同时,积极争取观音滩油茶特色小镇项目,推进油茶庄园化、田园化等生态经营模式,让全县油茶经营更加科学、管护更加精细,亩产均量稳步提升。
(三)全要素推动价值链创新。
从过去抓种植、抓基地、抓原料,向抓产品、抓品牌、抓市场转型。总体上抓品牌的价值提升。争取“祁阳油茶”中国地理标准产品年内获证及绿色认证,组织成立祁阳油茶协会,全力打造“祁阳茶油”公用品牌,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特征指标、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严格管控,大力开展品牌宣传,引导贵澳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油茶百年老树园、油茶博览园、茶油展示馆,组织油茶产业企业大力发展农文旅、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提升祁阳茶油的影响力、美誉度。个体上抓产品的价值提升。全面推进新金浩、十月花等公司油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出高级保健食用油、医药用油、美容护肤品和洗涤用品等系列产品,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对油茶进行全方位加工利用。终端上抓市场营销创新。借助中国油茶科创谷等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油茶产业”信息平台,开设“祁阳茶油”旗舰店,建立“祁阳茶油”展示体验中心,实现茶油产品营销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强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祁阳茶油走上从土特产向商品再向精品转型、从区域产品向全域产品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形成“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祁阳”的品牌效应。
(四)全方位推进职能部门管理创新。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油茶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引导与扶持,油茶产业是一个投入大、牵涉面广泛的系统工程,是见效慢的生态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与推动,整合政府部门资源,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林业项目、财政扶贫、移民专项、土地平整、水土保持、产油大县、中国好粮油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林基地和龙头加工企业建设,林业部门在服务油茶产业发展上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作为,全程提供相关服务。通过整合构建一个统筹兼顾、科学合理有效的油茶产业政府扶持链,支持祁阳油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相关的扶持政策,从战略高度把加速推进油茶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来抓,对发展油茶产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政策扶持,借鉴邵阳县、常宁市等地经验,出台一系列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将油茶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道办)领导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对龙头加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认真研究油茶基地建设的信货投入机制,财政、林业等相关部门要在贷款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以及保费补贴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好货款评估、产权变更等方面的工作、各金融机构要创新机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加大信货投入力度。同时,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特别是林业部门要发挥主责主业作用,积极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项目、争资金,积极引进有实力、懂管理、善经营的大公司、大企业来祁发展油茶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根据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加大林地流转力度。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权交易平合的服务功能,促使现有林地和适宜油茶开发的土地向优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发大户集中。要引导村组制订村规民约,对任其荒芜且又不愿意流转的林地,由当地村组集体代为或转让给有能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开发大户经营,使老油茶林从广种薄收、人种天管向精耕细作、规模种植转变,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