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又红:让争先创优成为林业人的主旋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3-05 11:26 信息来源:


    面对新时代林业体制改革、职能调整、功能转变等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很多林业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茫然感和边缘感。如何打破这种茫然感、边缘感,进一步发挥林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践行习近平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走湖南省林业局提出的“应变创新,转型图强”的林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创造,勇于担当作为,让争先创优成为林业人的主旋律,努力探索建立新时代现代林业治理体系的新路子。

一、争先创优是新时代林业人的必然选择

第一,争先创优是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工作和作风要求。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中,记载了作为县委书记于1983年12月6日旗帜鲜明地发表了《县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项规定》中要求“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在四化建设中,每个领导成员都要以拼搏精神,开拓前进。在国内找出各类同行业的先进典型,发愤比学赶超,力争使自己分管的工作在全区、全省、全国居于先进地位,为振兴正定、建设四化贡献力量。” 1989年1月,他在《摆脱贫困》一书《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中提出,“我主张敢为天下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树立起“不耻落后,意气风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这些讲话三十多年,但现在读来仍如当下。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再次发出了中国最强音:“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强调,“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精神。”总书记数十年如一日,自己带头不耻落后,奋勇当先,为我们树立了争先创优、永续奋斗的榜样。

第二,争先创优是中华民族的悠久和优良传承。增广贤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为官须作相,及第早争先”,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这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经坎坷,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不懈奋斗,终于从黑暗走向了光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新时代林业人奋勇争先的基因犹存!

第三,争先创优,是我党战无不胜的精神和制胜法宝。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和争先创优史。以“红船精神”为原点,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9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引领13亿中国人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昂首阔步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也有过各自的心路历程。只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在争先创优中,我们党才是一个真正的奋斗的集体、争先创优的集体。

第四,争先创优,是推进林业转型发展的创新和动力源泉。湘潭林业抒写了70年光荣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就像经济社会是波浪式前进一样,林业事业也是波浪式发展。随着新时代的林业体制机制的调整,习近平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一时不适应,有彷徨、有失落、有迷茫,都是正常的,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今年2月全省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提出,“要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优、优中图强。”湘潭市委曹炯芳书记专门指示湘潭林业“发扬林业好传统,对上密切联系争取支持,对内加强团结带好队伍,对下协调统领争先创优。”张迎春市长也要求“市林业局要全面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力争纳入省绩效考核项目的工作能加分,为全市绩效考核工作在全省创先争优作贡献。”这实际上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何答好题、交好卷,我们需要从发展转型的失落和徬徨中突围出来,把争先创优写在奋斗的历程中。

第五,争先创优,是林业人个人成长进步的永续和必备平台。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着各自的人生机缘和际遇,但人生因争先而有为,因创优而闪光,因奋斗而精彩,我们在争先创优中比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信心,从而造福他人,造福事业,成就自己,获得幸福。因此,我们需要争先创优。

二、争先创优需要赋予新时代的鲜明内涵

争先创优,争什么?创什么?我理解,就是要争加分,争支持,争项目,争成果,争先进。那么创什么?对林业人来说,那就是创一流的理念、创一流的目标、创一流的服务,创一流的业绩,创一流的团队。对林业局来说,就是要创学习型机关、创创新型机关、创服务型机关、创节约型机关、创廉洁型机关。

第一,创一流的理念。

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1870年,西门子创立了德意志银行时,提出明确理念:“通过创业融资促成产业落后分裂的德国统一”。 不到 20 年,德意志银行就变成欧洲首屈一指的最有影响的金融机构,后来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多次通货膨胀及希特勒的破坏,迄今仍然建在,并遍布全球各地。

华为的核心理念是“狼”文化,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由此形成华为的核心理念: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至诚守信、团队合作。

任何一个单位,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理念,我认为,湘潭林业应确立“忠诚至上、创新图强”的核心理念,创造性地开展争先创优行动,牢固树立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理念,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效率观念,服务群众、不负人民的使命意识,追求极致、创造一流的专业精神,不断打造林业工作特色和亮点,树立一流的理念,确立一流的目标,提供一流的服务、取得一流的业绩,建设一流的团队,以过硬的作风攻克阻碍发展中的堡垒,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追求志在必得、干一件成一件的工作效果,全面提升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工作业绩、服务效能和社会公信力。

第二,创一流的目标。

争先创优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借鉴外地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推动全市林业系统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在探索建立现代林业治理体现、提升现代林业治理能力过程中,全面超额完成省、市绩效考核指标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力争使自己分管的工作在全区、全省、全国居于先进地位”的总要求,每条线都要对标国、省、市先进指标和创新举措,每年都能进类进位,取得“高分”。具体要求:一是国、省、省林业局下达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作,力争全省前列;二是市委、市政府考核的各项指标和重点工作,力争全市前列;三是国、省、市组织的各项竞赛、征文、演讲、汇演等活动,积极参与并力争获得好名次、获得奖项;五是围绕林业发展的各类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工作总结、研究论文、管理创新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进入国、省、市成果库或公开发表或进入应用;五是每年都有一批策划好的项目进入国、省、市项目库,并且有项目落地、实施。

第三,创一流的服务。

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本身就是营商环境,我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享受他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要提倡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提倡让他人更愉悦的服务理念和没有任何借口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围绕提速、提质、提效,大力推进政务事项审批规范化、业务办理便利化、服务事项无纸化、服务过程个性化、办理流程标准化、服务监督透明化。湘潭市林业局作为一个有25个政务事项的窗口单位,应当探索树立标准化作业形象。比如,是否有微笑服务的接待形象?是否有文明礼貌的办事形象?是否有着装端庄的仪表形象?是否有不厌其烦的耐心形象?是否有即来即办的马上就办形象?当我们在面对前来办事者的时候,首先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工资、福利是从哪里来的?也许大家会说是财政发的。但是,财政的钱又是来自哪里?当然是来自纳税人!而纳税人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这两年之所以工资没有增长,绩效没有按时发放,除了国际国内经济走势下滑和市本级还债任务相对繁重的影响,还与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密切相关,与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衡量和评价标准,最终只能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也就是老百姓和各类业主的认同度、美誉度,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比如备受关注的村民建房问题,如果按照国土部门200平米的标准,他家进出道路、周边配套用地等如何解决?林业部门能否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标准体系?我们提供一流的服务,就是要从林业行政审批提速、提质做起,真正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商来湘潭创业、发展,培育新增税源,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第四,创一流的业绩。

什么是业绩?业绩除了是工作结果显现之外,更是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结果显现,我主张树立业绩为王的观念,有良好的业绩才会有单位的尊严、党员的尊严和干部的尊严,林业部门有良好的业绩,才会有林业人的话语权,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没有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有业绩增长才有我们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增长。业绩不仅是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们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因此,争先创优一项重要内容是争取一流的业绩,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业绩上,争先创优最终成效如何,最终看业绩,这就是凭业绩论英雄,凭业绩论成败。而最终是不是一流的业绩,就看我们在争先创优中,一流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五,创一流的团队。

看过《亮剑》的人都知道李云龙这个人。他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支部队的特质,与这支部队的主官的个性、特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主官的个性、气质、作风,深深地影响着这支部队,这实际上就是团队文化。任何一个团队,都应当有其自身独特的团队文化,有团队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凝聚在团队的旗帜下,形成一个上下同欲、进退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气势如虹,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游记》中唐僧率队的四个成员的组合就是一个经典团队的经典组合,每个成员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为了“西天取经”的目标而统筹协调、合力前行。我们林业需要什么样的机关文化?我想,应该把忠诚至上、创新图强作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理念,作为林业精神。我觉得,我们林业的使命应当是,“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林业人的服务理念应当是,“努力让他人更愉悦”;林业人的工作理念应当是,西点军校的军规之一“没有任何借口”;追求“让生活常绿,让未来更美”的林业精神。

团队是成员进步的阶梯,是成就梦想的平台,是我们争先创优、永续奋斗的不竭动力,每一个成员都要自觉维护团队,服务于团队,服务于队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益于团队、家庭和社会的人。

三、争先创优必须有适应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方法

争先创优,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培育林业精神,发展林业文化,发扬林业传统,建设团结融洽、忠诚敬业、务实高效、敢于担当的林业命运共同体。

浙江省全面实施争先创优行动、全力夺取经济高分报表的“五要”做法值得借鉴:一要以变应变“按季抓”,二要压实责任“月评比”,三要协同联动“专班干”,四要奖优罚劣“重激励”,五要倒排进度“争高分”。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休养生息、放水养鱼,通过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保境安民,增强发展动力,提高治理能力,迅速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浓厚氛围。

同样,经济比较活跃的山东淄博市2020年“一号改革工程”《任务清单》正式印发并向社会公开发布后,今年6月9日,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在《淄博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全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文中提出:做好做足“比、学、赶、超”四篇文章。“比”,就是敢与高手比,比出差距比出决心比出干劲。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战斗姿态,全力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学”,就是全面对标学,学到实处学到深处学到精髓。我们对标学习深圳,不仅是学深圳的改革举措、流程细节,更重要的是学思路境界、工作理念。习惯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机制,实时对照、实时学习,大胆“拿来”、及时“改造”,确保淄博市在营商环境竞争中始终走在前、不掉队。“赶”,就是全力以赴赶,赶出效率赶出速度赶出质量。“超”,就是改革创新超,超出品牌超出特色超出精彩。我们对标深圳,在“比”中增动力、“学”中强本领、“赶”中争一流,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超”。

外地的很多做法,是新时代催生的新探索、新经验,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林业部门争先成为常态,就必须建设一流的林业团队,就需要一流的林业文化,在争先中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节约型、廉洁型机关,努力打造一流团队、卓越团队,一流林业、卓越林业。比如,我们可以创作一首《林业之歌》,讴歌新时代的林业精神,鼓舞士气。因为音乐的本质是真、善、美。每一首歌曲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的写照。歌曲的美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和娱乐,可以陶冶性情,荡涤心灵。我们可以利用主题党日每月赏析一条名言警句,潜移默化,警钟长鸣。因为名言警句,不仅记载着厚重的历史,传承着悠久的文明,透析出深刻的哲理,而且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哲学课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课。发人深思,催人警醒。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撰写一条信息、新闻稿或调研报告,锤炼思维。因为起草文稿是现代人的基本功,而恰恰又是多数人的短板,特别是林业人,常常是埋头干事的,认真分析研判、思考总结工作的少。起草文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吸收先进的工作理念,才能不断提炼和升华工作思路,提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发动大家提交提交合理化建议,当家作主。常态化地开展“我为林业献一策”活动,在单位显著位置设立意见箱,与争先创优活动紧密结合,使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最难的是在勇猛精进的历史进程中,仍然保有那么一股自我鞭策、不甘人后、奋勇当先、敢立潮头的干劲。如果争先创优成为了林业人的主旋律,那么,林业就会成为湘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实现林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指日可待!

朱又红:让争先创优成为林业人的主旋律

1307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