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林业大有作为——以湘潭县林业发展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广泛的现实需求和深刻的时代必然性。2018年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新时代林业生态建设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湘潭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重点林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3%,林木绿化率达48.26%,森林蓄积量达463.9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2%以上,森林面积和质量不断提升,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自然风光更加优美。近年来,全县林业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为主战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林业发展大有可为。
一、多措并举,生态建设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湘潭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推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能力,恢复修复湿地功能,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三年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51.97万立方米,修复湿地1722.1亩,莲乡大地上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推动广大乡村成为美丽生态宜居地。
1.持续开展造林绿化。以长江防护林、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造林补助、森林抚育、“长株潭”生态绿心矿区复绿等工程造林为龙头,带动全域荒山造林、更新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结合全域旅游,积极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等群众性增绿添绿活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开展乡村路边、水边、屋旁的绿化建设,建设梅林桥、白石、茶恩寺等10个乡镇“三边”绿化示范片。
2.逐步加强生态修复。根据全省林业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全县林业发展方向,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是贯彻落实生态强省的部署,积极推动全县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实施完成寻笔港和唐家湖两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项目;二是全面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一江二水八干道”两旁生态综合治理,加强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生态修复。
3.注重林相提质改造。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重要交通干线两边开展林相提质改造,建设石鼓顶峰寒梅园、乌石彭德怀故里红枫园、齐白石故居杏花园,梅林桥桃花园,107国道走廊林相提质改造,打造“四片一走廊”特色林相景观;精准提升乌石国有林场、深溪等集体林场森林质量,实现森林质量与面积并重提高。
二、提质升级,林业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原则,发展本地特色林业产业,扶持本地特色品牌,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提高森林旅游等林业第三产业比重,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1.特色产业升级。以射埠为中心、以中路铺、谭家山、云湖桥等乡镇为重点,建设高产油茶标准化生产基地;以省级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落地为契机,大力扶持湖南百里醇、湖南农其公司等省级油茶生产龙头企业;坚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发展,打通油茶种植到产品加工环节,打造莲乡本土茶油品牌,实现油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重点建设楠竹示范林基地、楠竹加工基地,加快茶恩寺竹木园升级改造,推动楠竹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依靠县内丰富的油茶、楠竹特色资源,着力构建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油茶、楠竹产销-加工一条龙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2.森林旅游提质。优化齐白石省级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森林景观建设,整合齐白石景区、隐山景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鼓励林区成立家庭林场,发展森林休闲产业;集中力量打造以森林资源立足的云湖桥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梅林桥、天马山、碧泉潭三个乡村森林公园,探索森林产业、森林旅游、生态科研融合发展模式;树立我县森林旅游第一品牌,不断培育新兴森林旅游产业。
目前,我县现有油茶林30余万亩,楠竹林21.5万亩,其他经济林0.5万亩,茶油、竹木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四大产业逐步升级壮大,省级林业产业龙头达到9家,湖南省著名商标4个,实现林业总产值46.6亿元。
三、扶贫助贫,林业生态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湘潭县林业用地面积148.5万亩,是一个林业大县。县委县政府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大力实施林业项目,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扶持林业特色品牌,围绕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做文章,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一是特色产业富民。全县油茶产业产值为6.8亿元,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2.6万人,直接受益农户数达6万户,受益农民年收入仅油茶产业一项就能增加350元。引进湘潭众旺竹木有限公司、茶恩寺镇恩竹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湘潭瑞薪炭业有限责任公司3家竹木企业,吸纳周边就业人数达1000人。2015-2019年,选派林业专家到乡镇贫困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在全县举办油茶、楠竹、板栗、花卉苗木栽培等林业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户300余人次。
二是工程项目富民。在全县28个省定贫困村优先实施退耕还林、长防林、森林抚育等项目,带动贫困村及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建设;加大对贫困村特色油茶产业、造林绿化、林区道路养护建设项目扶持力度。仅2019年一年,实施新造油茶2000亩,低改4000亩,抚育20000亩,项目带动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带动当地投工投劳,增加周围百姓收入80万元,湿地中种植荸荠70亩、莲藕100亩等经济作物,产生经济效益约60万元,湿地周围每户增收约1万元。
三是生态补偿富民。通过落实生态公益林、绿心地区公益补偿、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发挥林业生态扶贫作用。2019年,以“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国家、省级生态补偿资金1147.6万元,惠及林农11.56万户,林区百姓户均年收入提高了100元左右。利用生态补偿资金管护费用,聘请贫困户41户担任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年人均收入约3480元。
四是盘活森林资源。湘潭县成立湘潭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优化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等林权管理服务,帮助林农完成林地流转61宗,涉及面积3.19万亩,抵押登记31笔,涉及面积1.5万亩,取得抵押贷款4475万元。
四、生态创建,绿色理念助力乡风文明
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保护好齐白石森林公园,促进齐白石故居、黎氏八骏故居、隐山自然保护区等泛白石文化传播,宣扬绿色文化,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乡风民风文明。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示范村、森林乡镇的等生态文化先进评选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绿色创建的氛围,利用“爱鸟周”宣传、古树名木保护、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等多种多样活动,不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活动,满足当地百姓的精神需求,倡导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全县林业系统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将推动我县县域绿化、生态保护修复、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我县林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