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拥军:全面总结 固强补弱——大力推进湘西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林业生态建设是打造“绿色湘西”品牌、发展“全域旅游”重要基石,是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关键一年,全面系统总结过来工作经验教训,科学周密布局林业建设新蓝图,对于全州林业生态建设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一、全面总结2019年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与成效
2019年,全州林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要求,紧贴州委州政府“542”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的决策部署,狠抓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惠民,全州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24%以上,有林地面积达1347.8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4831.76万立方米,州林业局获评“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生态补偿脱贫稳步推进。全州共落实贫困人口转岗生态护林员7371人,其中中央转移支付生态护林员4221名,县市自筹生态护林员3150人,稳定带动脱贫1.9万人,为省分配计划的174.17%,为州分配计划的106%。到位年度退耕还林补助6691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助12648.03万元、国家天然林保护补助4957.28万元,分别涉及建档立卡户4.9万户17.15万人、8.11万户32.72万人、5.17万户21.07万人。
(二)绿色产业富民持续增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完成油茶新造12.85万亩、低改1.15万亩、幼林抚育1.2万亩,全州油茶面积达到107万亩,茶油产值7.29亿元。完成木本药材新造0.85万亩,全州中药材面积已达32万亩,产量达10万吨。狠抓食用林产品安全检查和执法工作,食用林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新挂牌林业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全州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达18家。2019年全州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44.09亿元,同比增长15.89%,以森林旅游、生物医药、油茶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加大。
(三)森林城市巩固持续深入。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省林业局森林城市三年巩固工作要求,编制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行动总体规划(2019-2021)》,建设完成森林乡村60个、森林人家62个、庭院绿化10000户;完成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挂牌保护42741株,其中,一级古树1524株,二级古树4605株,三级古树36606株,名木6株。泸溪县新寨坪等18个行政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四)林业重点工程有序实施。全年到位林业资金5.3亿元,累计完成石漠化工程造林0.89万亩、封山育林3.84万亩;完成“裸露山地”绿化3万亩、花垣矿山复绿2350亩;完成州、县生态廊道建设水岸绿化50公里、道路绿化315公里;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6000亩。全州共完成人工造林15.6万亩,为省定任务的111.43%。申报立项林业科技项目15项,资金170万元。完成2020年3大类11个亚开行投资项目和5个政府债券投资项目的申报工作,总投资达63.11亿元。
(五)林业灾害防控有力推进。全州累计投入松材线虫病除治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除治枯死松木11.26万株,完成省定目标的111.3%。因措施得力,2019年松毛虫虫口密度和发生频度较往年大幅降低,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发生面积共计6.46万亩,完成马尾松毛虫飞防面积3.63万亩,人工地面防治3万亩。全年全州发生森林火灾19起,过火林地面积134.49公项,受害森林面积95.78公项,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99‰,远低于省防火办0.9‰的规定标准,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六)森林资源保护持续加力。全州下达采伐指标32109立方米,实际采伐林木17395立方米,远低于省控指标。办理林地许可65张,涉及林地面积471.2623公顷,收缴植被恢复费8318.2111万元。开展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发现认定垂花樱桃和孙航樱植物新品2项。完成“绿盾2018”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申请销号69个,完成率达93.24%。落实森林保险面积稳定1100万亩以上,参与农户达45.6万人。森林资源保护和执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车辆420台次,刑事立案76起,移送起诉84人,收缴野生动物847头(只)。全州没有发生重特大涉林案件。
(七)林业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紧贴退耕还林20周年、生态扶贫、最美林业人等主题,利用报纸、电视、网站、林业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全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举办了“99个幸福家庭义务植树”“野生动物保护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林业新闻稿件300余篇。成功承办湖南省退耕还林20周年新闻发布会,我州退耕还林20年建设成果得到国家和省高度肯定,与革命圣地--延安一同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誉为“北延安、南湘西”南北两个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在认清差距不足中明确努力方向
当前,我州林地面积国土占比、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等指标在全省排名位居前列,较其他一些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绿色生态的综合效益不高,大而不强的短板依然存在,导致在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发挥上,距离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林地利用率低。由于我州属喀斯特地貌,林地利用率为77.15%;灌木林面积大,为269.3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5.45%,而全省平均灌木林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8.1%。
二是林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重大,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较少,大部分林木过于密集,长势较慢,大径级材少,珍贵树种少。
三是生态景观还不多。森林中“天窗”多,大面积集中连片少,森林残缺感一定程度存在;纯林多,针阔叶林业混交搭配少;绿叶树种多,彩叶、开花等观赏树种少;中幼林占比大,具有观赏性的大树、古树群落分布少,森林景观还不够美。森林休闲基础设施落后,花卉基地面积小、品种单一,没有实现季季有花,还不能满足群众生态休闲观光需要。
四是灾害防范能力较弱。森林防火设备实施还相对落后,队伍薄弱,加之改革中森林防火职责还没有完全理顺,每年进入防火敏感期,压力较大;同时,林木纯林多,混交林少,抗病虫害能力较弱。
五是绿色产业效益还不高。2019年,我州林业产业总产值为140.09亿元,仅占全州GDP的21.53%,绿色产业规模小,对我州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后续提升潜力巨大。
六是生态补偿力度尚需加大。生态补助方面,第二轮退耕还林即将到期,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偏低,与群众期盼尚有差距。
三、统筹推进2020年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0年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生态保护修复”主业和“林业资源监督管理”主责,持续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惠民,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的生态产品、更加优质的生态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新的贡献。预期目标:完成重点工程营造林11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24%以上,活立木蓄积量增长190万立方米以上,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3‰以下。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岗生态护林员政策和指标,全年力争完成生态护林员转岗任务8501名,稳定带动脱贫2.1万人以上。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国家天然林保护补偿工作,按时足额发放相关补助资金,抓好生态补偿资金发放滞后问题清零,报请国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配合推进州、县(市)两级生态补偿落地落实,全力增加林区群众经济收入。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扶贫,培训林业技术骨干100人次、林农5000人次。按要求开展好驻村扶贫工作,着力巩固脱贫成效。
二是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保护和整合优化工作,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以上。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天然保护管理。加强森林督查问题整改和查处,加强重大项目林地监管和用地许可报批,严惩违规占用林地行为。着力推动森林保险公益林面积全覆盖,向商品林和经济林(含油茶林)适当延伸。理顺森林防火体制,科学设置防火机构,落实防火巡护、火源管理、防火设施建设等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抓实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全面完成年度除治任务。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力争创建2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大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坚决贯彻全国人大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决议,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支持、引导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养殖企业转产转型,妥善处置遗留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提质。加大向上争资力度,认真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全面对接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以珍贵乡土树种、彩叶观赏树种和特色花卉为主打,推进旅游精品线、旅游风光带、重要交通线、核心景区景点、主要河流岸线和城区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特色森林景观建设,大力推进小微湿地建设和桤木林改造试点,全年完成重点营造林工程11.14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771万亩(防护林工程1.13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0.6万亩,石漠化治理工程1.041万亩)、封山育林8.377万亩(防护林工程4.35万亩,石漠化治理4.35万亩);建成珍贵乡土树种基地2个,完成珍贵乡土树种造林0.5万亩;在重要通道可视范围天坑、荒山和裸露山体等区域播撒花草,强化绿化造景效果。加强良种选育和推广,狠抓种苗质量监管。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
四是持续巩固森林城市成果。持续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巩固,深化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城区森林绿地保护,积极开展植绿增绿行动,不断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贯彻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湘西工作部署,按照“生态宜居”要求,推进乡村“四旁”绿化、彩化、美化,着力巩固“森林乡村”和“森林人家”建设成果,建设森林乡村40个,森林人家40个,力争更多乡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开展生态保护民俗活动,努力为“留住乡情、记住乡愁”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提升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品质。
五是大力推进绿色产业惠民。扎实推动油茶、木本药材、林下经济、生物制药、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提高绿色产业规模和效益。实施油茶低改和新造三年行动计划,新造油茶4.22万亩、低改5万亩、培管(幼林抚育)10万亩,全州油茶面积突破110万亩;新增厚朴、黄柏、杜仲、迷迭香等木本药材面积0.99万亩、培管1.14万亩,全州木本中药材面积突破33万亩;培育壮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提质一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林业特色产业园;依托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产业。全年力争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较上年增长7%以上,食用林产品合格率达到97%以上。
六是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深化林业机构改革,持续优化州、县林业机构职责区分、股室设置和人员配备,确保组织领导和力量配置科学化、高效化。做好森林公安转隶衔接工作,理顺森林防火体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集体林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加强国有林保护、培育,全面完成国有林场电网体系改造、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加强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湘西州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州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和《全州木本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编制工作,绘就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