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炉生: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思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12-30 10:33 信息来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成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23',北纬25°40'~26°06'。新田县境南北长,东西窄,呈向南开口的狭长盆地。五分山丘、三分岗地、二分平原和水面。全县土地总面积1505970亩,其中林业用地882210亩,非林业用地623760亩。荒山绿化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我县生态文明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县国土总面积150.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88.2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77.5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5.95万亩,未成林地面积1.92万亩,宜林地面积2.19万亩,苗圃地面积0.026万亩,四旁植树总株数278.33万株,森林总蓄积量229.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5.45%,林木绿化率56.09%。

一、新田县石漠化的特点

石漠化是新田县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特点有:一是范围广。主要体现在分布广、危害大、治理难度大三个方面,全县12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出现石漠化。二是程度深。全县土地总面积100398公顷,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8855.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8.7%,其中,处于轻度石漠化土地有11330公顷,占39.3%;中度石漠化土地有14063.4公顷,占48.7%;重度石漠化土地有3240.2公顷,占11.2%;极重度石漠化222公顷,占0.07%。另外,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为5551.1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6%。

二、石漠化治理的发展过程

一是林业建设高歌猛进。今春以来紧紧围绕以培育增加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扎根性产业为目标,按照设计科学化、建设连片化、基地规模化的要求,整合精准扶贫林业培育支持项目、林业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转变种植模式和投资方式,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发动,扎实工作,抓点示范,在十二个乡镇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在金盆镇李仟二村创建油茶科学示范点一处2000亩。在枧头镇建成标准化棱角山矾种植基地300亩。。

二是林下经济异军突起。“调结构、转方式、增总量、提质量”,推进林果、林菌、林种、林养、林游、林工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林下种植2.4万亩,林下养殖1.16万只(头),产值达到2000万元。

三是科技推广持续发力。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和林业生产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发放明白书等形式,加大林农群众培训,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杀虫灯、果实套袋、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无公害农药应用等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印发宣传资料0.6万份,完成新型林农培训6期160人(次),病虫害防治2.5万亩,疏花疏果0.5万亩,黑地膜覆盖0.1万亩。

四是特色种植走出新路。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兼用特色树种钩藤在石漠化治理中发挥经济生态效益的栽植前景,积极推进钩藤种植产业扶贫模式的新探索,在枧头镇周家山村、大利村加大推广力度,种植钩藤1000亩。通过积极衔接争取,将钩藤种植全部纳入石漠化治理工程,与扶贫开发、科技兴农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径。

三、石漠化治理的初步成效

面对严峻的石漠化形势,新田县林业局在石漠化治理中将石漠化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期望解决好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努力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确保石漠化治理工程“成效显著,不反弹,农民能致富”。从2011年以来实施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32461.5亩、封山育林23193亩。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调活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加强林农技能培训,增加林业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带动、部门发动、政策撬动,促林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让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种轻管现象突出。造林绿化本就是一项规范要求高,资金投入大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作,对栽前土地整理、苗木质量、栽植时间、栽后管护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且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保障。森林种树“重量不重质”“管种不管活”的思想观念还普遍存在,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现实的“买单”是必然的。一些林农依据优惠政策或托关系、找熟人,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了承包权,但开发建设后,都不完全履行合同,各业干扰,你栽树、我放牧、他养蛙,谁也没发展起来,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荒山荒地只有造林而无绿化,由于栽植前的土地整理工作不到位,苗木质量、栽植时间的影响以及后期管护的责任主体的缺失,抚育不到位,出现只见造不见林的情况。二是通道及水系造林绿化因苗木大小、栽植时间、栽植技术原因或因管护责任主体不明、管护资金及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林木成活率低,缺损情况严重,绿化效果欠佳。三是个别企业或单位流转林地只为完成任务的“造”,而忽视栽植后的“管”,造林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森林防火形势严峻。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一是人为多引发火灾,田垦菜地边烧火、清明祭祀烟花炮仗烧纸、烟头等行为让森林防火防不胜防;二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度逐年升高,阶段性干旱时期天灾自燃现象多发;三是养牛、羊等养殖户有意烧毁树林,此现象较为普遍的发生在石甑源、野牛山水库一带、大观岭一带和茂家一带;造成全县农户造林积极性不高。虽然林权改革后,群众对林改政策一致拥护和赞同,但由于后续配套政策不完善、不到位,造成群众造林积极性仍然不高。多数群众认为绿化荒山短期内只投入不产出,农民习惯于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搞荒山绿化一无资金二无时间三无技术,顶多是在栽树季节种几棵算几棵,形不成规模,谈不上效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绿化荒山的积极性。

(三)工作经费不足。按照目前市场的苗木费、人工费和管护费来讲,荒山绿化每亩的费用约需1000元,其中林地清理、整地需400元,种植100元,苗木50元,3年抚育费用450元。国家石漠化现有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四)立地条件差,造林质量不高。我县石漠化地区土壤条件差,多为钙质页岩、饭石土和石灰岩,土层浅地力薄,造林难,成林更难;而土壤条件好的宜林山地,又分散到各家各户,山林面积不大,种好种差、收入多少与家庭生产生活无关紧要,林地收入不足以提起农民的造林积极性。

(五)管护意识不强。“三分种七分管,破坏容易恢复难”,由于林地确权到户,过于分散,林地收入不足以提起农民的造林积极性,且普遍防火意识不高,每年都要烧毁部分山林,造林抚育管理的成本高新造林前三年种植抚育管理人工成本每年至少200-300元/亩,资金投入大,见效慢,收入预期不稳定,经济上不划算,有难种难管的畏惧思想。

五、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思路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林业主管部门将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林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完成植被恢复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植被恢复项目投资占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投资的50%以上,加快森林植被恢复。切实加大荒山人工造林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水土保持、土地管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政策及造林资金补助政策。在充分发挥国家补助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各种主体参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形成多元化投入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格局。

三是大力种植经济树种。牢固树立“石山也是宝贵资源”的理念,将石山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树种造林,确保在改善生态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调动群众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围绕荒山绿化,开展科技攻关,为山区绿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推广一批造林绿化使用技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筛选一批荒山绿化树种,使荒山绿化树种更加丰富;抓一批荒山绿化示范点,发挥示范点的带动、辐射作用,切实提高绿化水平。

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条件和林地资源,引导和扶持石山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禽、林牧、林药、林菌、林草等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的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夯实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济基础。在石漠化地区大力发展核桃和珍贵树种产业,并在林下种桑养蚕、套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落实义务植树。义务植树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责任,根据上级关于义务植树的决议,对义务植树实行市场化运作,这样既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提高绿化效果,推动林业生态扶贫。

五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对已经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的潜在石漠化地块,要继续采取必要的封禁措施进行长期管护,使石山植被从灌木型向乔木型演替,形成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稳定的森林植被。同时,严格控制对石山林木的采伐利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毁林开垦、非法采石等破坏石山植被行为,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石山森林安全。

六是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在石漠化地区建设集中供气式沼气池或半埋式沼气池,采用玻璃钢沼气池等新技术,加强后续服务和旧池改造,进一步提高沼气使用率。继续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减少薪柴消耗,保护石山森林植被。

七是提高治理科技含量。继续整合科研力量,加强石山造林树种选择、治理模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的治理技术和模式。大力推广容器苗、生根粉、保水剂、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提高石山造林成活率。同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以各种名义毁坏幼林和非法野外用火行为,已经发现,严格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切实巩固荒山绿化成果。

骆炉生: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思路

1101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