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峰:关于麻阳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12-05 10:42 信息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思路,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报告中第九部分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意义非常。足以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尤为凸显。

一、麻阳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境内三面环山,锦江河112千米贯穿全境,地质地貌奇特,水资源丰富,气候四季明显,在历史上因地处中原及西南的门户和中介地,素有“武陵码头”、“湘西门户”、“苗疆前哨”之称。幅员面积1568平方公里,总人口40.5万人,辖19个乡镇(管理处)和1个国有林场、221个村(社区)。林业用地面积108697.9公顷,森林保有量稳定在87529.4公顷,森林蓄积量182.0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一是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始终贯穿于干部教育和公众宣教之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逐步形成。

麻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促成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原生态功能、天然空气质量极佳。具有良好生态宜居条件的麻阳,高于全国人均寿命3岁,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编制了《2014—2025年麻阳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严格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列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先后召开联席会议3次,做实落细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目前,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25.8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27.19%。按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部署,全县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法治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节能改造、环境净化、流域整治、污染减排、水资源保护、生态环保、河道治理、矿山整治、能力建设等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不断推进,标志着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铺开,气势磅礴。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麻阳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的良好生态环境逐步成为麻阳创新发展的重要竞争力、驱动力。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5%,成功创建17个市级绿色单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9.7%,地表水质达标率达100%。土壤中“长寿元素”硒含量0.328微克/克、水中硒含量0.702微克/升,高出全国背景值5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15000个。群众广为受益,人们幸福感、获得感极大提高,人均寿命79.4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岁,现有百岁寿星47名、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二,“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逐步被放大、折射。

二、麻阳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突破的瓶颈

在分析成绩的同时,麻阳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污染整治难度仍然较大。农村面源污染不容乐观,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效果不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锦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宏大艰巨。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如饮用水源的保护与整治、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等,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的反差。“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执法监管力量仍然薄弱。部分企业(项目)虽然按规定履行了环评审批程序,但在建设或生产过程中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不够自觉,而执法监管力量跟不上形势需要,例如,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总体不高,执法文书欠规范,监察装备落后等。

三、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摒弃等、靠、要思想,扭转城乡发展被动局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城市与乡村的优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督促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落实好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职责和“一岗双责”,加速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是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继续扎实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确保实现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进一步加强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工作的落实和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落实。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建立公安、环保、检察等环境执法协作机制,采取重大环境违法案件通报、会商、督办和移送制度,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形成执法合力。巩固好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件整改落实成果,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环境保护隐患大排查,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加大锦江河流域区域水环境污染环境监管监测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确保出境断面水质安全。

三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市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把麻阳建成先进农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特色突出的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乡和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当前,要努力将县城文名山森林公园打造成4A级景区,同时加速锦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统筹推进。二是整治村庄环境。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改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项目。在生态旅游开发上,综合利用“山、水、洲、田”做文章,开发一批“西晃山体育健身游”、“乡村农家乐”、 “田园风光赏”等旅游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生态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资源,集中财力,加强各方面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加大宣传教育。提升全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性、认知感,营造浓厚氛围。

四是开拓创新发展方向。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是方向、是钥匙,创新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要创造更多财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生产模式、消费方式以及发展格局的全方位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打赢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追求的梦想,从美丽麻阳、生态麻阳的一斑,放眼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建设的远景,到处都承载着人们对这一幸福生活的夙愿。

田林峰:关于麻阳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108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