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山:常宁市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11-13 11:30 信息来源:

常宁油茶有过辉煌的历史,素有“全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常宁”之说。作为全国油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之一,常宁市的油茶栽培历史长达1700多年,现有油茶林100万亩,占林地面积173万亩的46.2%。近年来,常宁市围绕建设“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市)”目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成功创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CFCC)县(市)、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市),“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出台全省首个油茶地方标准。2008年以来,新造油茶林35万亩,低产林改造40万亩。有现代化油脂加工企业3家,小榨油坊294家,2018年全市产茶油1.14万吨,年产值达31.3亿元。通过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油茶产业已成为我市最具成长性的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

一、油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党政高位推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常宁市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做响品牌”的思路,全方位强化油茶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发挥党政主导作用。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林业局加挂油茶产业发展局的牌子,组建油茶产业事务中心加强管理协调,把油茶产业建设纳入重点项目考核内容。由省林科院编制了新一轮的《常宁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全会通过了《中共常宁市委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县(市)的实施意见》,制订油茶产业“五个一”发展规划,即:打造一个百万亩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做响一个公用茶油品牌,建成一个茶油交易市场,扶持一家油茶企业上市,实现一百亿的油茶年产值。二是强化产业政策扶持。市财政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对标准化培育基地进行补助,新造油茶林每亩补助500元;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一年每亩补助300元,以后每年每亩补助100元。近三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6000多万元投入油茶产业建设。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惠农担——油茶贷”等金融服务,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财政全额贴息。通过财政奖补,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建设的积极性高涨。三是维护收摘秩序。从2018年起,市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维护油茶收摘秩序工作会议,做到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进一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企业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制和村规民约承诺制等主体责任。发布《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维护油茶收摘秩序的通告》,确定封山日期,统一开山日期。加大宣传、巡管和公安打击力度,及时排查矛盾隐患,做到按期开山,没出现一起提前开山、偷摘、哄抢现象,保障了经营者合法权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为确保油茶发展模式健康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模式。以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利益联结为重点,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发展油茶产业。一是深化林权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一流转五服务”,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要求和“依法、有偿、自愿”原则,积极引导和促进林地向规模公司、种植大户流转。全市共流转林地48.7万亩,省道320线百里油茶产业带和衡桂高速百里油茶走廊已初具规模,小山头变成了大基地。二是优化经营模式。在经营模式经营主体上,积极引导林地合理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农户联合经营、专业合作联社、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承包经营、返承包的方式等多种模式共存的产业发展格局。据统计,全市有21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49家专业合作社、350多家种植大户,带动近10万林农发展油茶产业,形成了多元发展模式。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省农业大学、省林科院、广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协作关系。举办了油茶培育、加工、营养方面的高峰论坛四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尹伟伦、周宏灏来我市传经授宝。建设了油茶科技园、优质苗木培育基地、采穗圃,为油茶高效栽培管理提供示范。丽水蓝天合作社在油茶林内养蜂,油茶林意蜂粉授粉驯化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三)突出标准生产,扩大影响做强品牌。全方位加强油茶产业宣传,初步建立标准化体系,提升了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一是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我市加大宣传策划力度,拓展主流媒体宣传,央视2台、7台、10台专题推介了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央视4台《走遍中国》栏目播放了我市油茶产业专题片《油茶树上金果生》。在本级媒体广泛宣传,在许广高速、G356等交通要道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在省内重要交通枢纽场所投放公益广告,印发宣传手册和画册,提升了常宁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制订标准提高品质。制订油茶生产和茶油产品质量两大标准。2017年5月,我市有80万亩油茶林通过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认证(CFCC),委托省林科院制订《常宁市油茶林经营方案》组织生产。2018年5月,常宁市发布全省首个油茶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常宁茶油》(DB43/T1405-2018),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对常宁茶油进行了规范。殷理基等公司已通过森林认证产销监管链认证(CO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进出口备案登记,其纯茶油产品远销香港、澳门等地。三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标准体系、多种油茶产品”的思路,打造“常宁茶油”公用品牌,引领全市油茶品牌一盘棋发展。坚持线下线上同步发力,积极开辟油茶电商渠道,中联、常林农耕等公司开设实体店,并在京东、淘宝等开设网店,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为常宁茶油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与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中心达作初步合作意向,借力平台推动“常宁茶油”市场体系建设。

(四)坚持融合发展,延长链条提升效益。我们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进三产融合发展,2018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一是与精准扶贫深度结合。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建设,帮助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创新“自主经营、委托帮扶、村社合一、能人带动”等多种扶贫模式,扶持贫困户在自留地和承包山地等自主造林,遴选农业投、西施生态、瑞德福等34家优质经营主体,委托造林15566亩,15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中联公司的“共享农场”、大三湘的“油茶庄园”等扶贫模式效果显著。2018年常宁市油茶产业扶贫获衡阳市改革创新优质项目奖。二是与文化旅游结合。常宁油茶种植有1700多年历史。2008年以来,两次参与承办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举办了四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在罗桥建设了5000亩油茶风情园。今年7月常宁西岭油茶小镇成功纳入全省首批十个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加快编制完善油茶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体系,推动了油旅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与林下种养结合。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药材、油用牡丹,建设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茶山飞鸡”等特色养殖,充分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实现以短养长,将油茶林每亩综合产值提升到5000元以上。我市大户刘明湖种植油茶丰产林1800多亩,实行立体化、有机化、生态化发展,在油茶基地修建2500平米的养猪场,将猪粪水发酵后排灌到油茶林内,利用林间空地种蔬菜、绿化苗木,实现立体式种养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尽管我们围绕“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深层次来看,我市油茶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短板,面临不小困难,特别是与“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目标还存在差距。

(一)产业发展合力不够。一是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油茶产业发展主要还是林业部门在推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不够。项目整合力度不够,各部门在项目申报、管理等方面沟通少导致油茶补贴资金不平衡。二是投入保障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更是广大油茶经营户最为渴望解决的呼声。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肥料和种苗,而基础设施建设、抚育管护、修枝整形、市场拓展、精深加工、品牌建设等基本没有资金和政策扶持和引导。油茶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但据了解,广大油茶经营户到银行贷款比较难,出现“一贷难求”的情况。三是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顺。一方面林地低价流转可能使林农利益受损失,另一方面企业支付高额劳动力及环境成本则经营困难。个别公司林权流转不规范,林地承包合存在老百姓代签字现象、签字率不高,林地租金、抚育管理劳务费等长期拖欠,给后期收摘秩序维护带来隐患。

(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一是油茶管护任务繁重。大面积新造油茶林的后期管护任务越来越繁重,个别地方缺乏后续管护资金,管理不到位,油茶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我市还有近40万亩老油茶林由于资金等问题,管护没有到位。中联公司有新造油茶林6.5万亩,由于经营面积过大、资金紧张、抚育管理不到位,森林火灾隐患大,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二是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油茶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巨大,但目前整个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特别是抚育、收摘等环节基本依赖人工,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一是市场有待规范。我市小油坊有297家,基本没有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生产手续,不利于开展油茶市场监管,也无从监管,导致茶油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茶油品质的信赖,更影响真茶油的市场占用率,最终影响茶油产业发展后劲。二是精深加工水平低。油茶的副产品加工严重滞后,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开发、茶皂素提取、茶壳综合利用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市场认知度低。茶油品质虽然很好,由于受产地限制,加上当前油茶宣传主要以企业自发宣传为主,缺乏权威的论据和官方推广,宣传范围和宣传层次有限,茶油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没有被广泛接受,产品的认可度低,北方人不认知或不了解茶油。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工作协调,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强化资金整合。发挥市油茶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理顺体制机制,统筹财政、发改、自然资源、扶贫等部门涉农投资项目,整合资金,合力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探索建立融资长效机制,推动银企合作,解决融资难题。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引导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地与土地原承包户、周边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如殷理基公司将油茶林以自然地形为界,划分200亩至500亩为一个承包单元,将油茶林返承包给当地农民。大三湘公司尝试与农民按油茶林的种植年度,承包人固定上交收入,实行管护投入、劳务承包、收摘秩序维护等大包干。另一方面,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组建由市政府分管林业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林地林权纠纷调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林地林权纠纷的调处工作。加大《森林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林地林权纠纷调处业务培训,提高林地林权纠纷苗头的处置能力。

(二)创新发展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一是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管护引导。据调查,油茶林经营面积在2000亩左右的较为合适,基本上能做到造林投入标准高,精细化管理,经营管理水平高。加强对新造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培训,引导经营主体加强水肥管理、修枝整形等管护措施,提高油茶林产量,并争取上级出台油茶幼林管理补贴政策或整合项目给予适当补助。二是加强科研合作,研发油茶机械。深化开展校地合作,组建专门科研团队,研究开发油茶脱壳、机械收摘等油茶机械。同时,出台扩大林机补贴面的相关政策,大力推广油茶生产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三)加大品牌建设,提高市场水平。一是加强品牌宣传。加大对市场培育的投入,认真研究油脂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通过电视、微视频、融媒体等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从油茶文化、茶油营养价值等方面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油茶产品的认知,加强市场引导,合力打造“常宁茶油”公用品牌。二是提升加工水平。加强市场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改进加工工艺,开展精深加工,加大茶油系列产品研发,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加强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部门的协调,结合“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等活动,加大对茶油生产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整治行动。

谢金山:常宁市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10518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