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实施林业精准扶贫
汝城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县林地面积290.62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近年来,汝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立足汝城实际,大力实施林业精准扶贫,促进林农脱贫致富。
一、立足林区实际,精细培育产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发展绿色产业,帮扶林农产业致富。一是引导锥栗产业。引导发展锥栗种植面积13000亩,农民锥栗专业合作社2家,锥栗种植大户4个,其中规模最大的锥栗种植户汝城县良益锥栗专业合作社,已流转林地1000亩,建立锥栗种植基地1000亩。2012年起,中南林科大袁德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汝城县良益锥栗专业合作社锥栗基地进行锥栗新品种选育试验,通过6年的研究试验,培育出了国家级审定的锥栗优良新品种:华栗1-4号。这些优良品种,已经经过大面积实验种植,出产后,亩产达500公斤。亩产年收入3000元以上,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二是巩固油茶产业。全县发展油茶面积达到7.59万亩,采取政策支持、股份合作、收购基地等方式,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徐金凡种植油茶660余亩,每年吸纳10余名贫困劳动力对茶园进行抚育、施肥、采收工作。三是提升楠竹产业。全县发展楠竹面积28.053万亩,主要覆盖三江口、濠头、集益、热水等贫困人口较多的乡镇,发展竹加工企业26家,仅楠竹一项每年促进贫困户增收1000多万元。县委、县政府出台楠竹低产专项奖补政策,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选派14名科技特派员进村下户开展楠竹低改技术培训指导,帮助贫困户脱贫,热水镇永瑞竹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加工2万吨楠竹,其中20%货源按高于市场价10%向本地林农收购,吸纳30户贫困户就业;热水镇高滩竹地板厂吸纳21户贫困户就业,按每月保底2800元支付劳务工资。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模式,发展种养大户近100户。引导土桥镇何志峰积极发展林下经济100余亩,生态养殖鸡、鸭,培育平菇。引导大户流转林地500亩,树上培育铁皮石斛一期达到100亩,带动50户贫困户季节性增收。
二、严格政策标准,精准选聘人员
严格按政策标准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的目标。一是公正选聘。联合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出台了《汝城县生态护林员选聘规定》,2017年以来严格按照“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生态护林员选聘原则,把准“公告、申报、审核、审定、公示、聘用”等程序选聘339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政治素质高、热爱林业、遵纪守法人员担任生态护林员。二是网格管理。充分发挥县森防预警指挥中心平台功能,对生态护林员特防期和平时巡山时间、地点、路线情况进行网格化管理,督促生态护林员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三是严格考核。出台了《汝城县生态护林员考核管理办法》。对因不能正常履行护林职责、考核不合格、本人自愿退出、违反聘用协议需调整的,及时予以解除聘用协议。同时,按照国家有关生态护林员选聘的相关条件,补充选聘相应名额的生态护林员。
三、突出利益导向,精确监督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检查验收,严格资金运行监管,确保生态扶贫惠民。一是现场查。根据贫困户人工新造林实际情况,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到山头、地块检查验收造林面积、造林质量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对验收合格的贫困户人工新造林、楠竹低改、油茶、低产林改造及时申报产业奖补资金。二是个别访。开展林业干部同贫困户、贫困林农结对帮扶,定期入户走访,访林农所需,问林农所求,针对林农造林、生态护林员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情况、日常管理情况,组织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送林业政策、送林业法规、送林业技术入户。坚定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子。三是抽样核。在现场验收的基础上对贫困户种植油茶、楠竹低改、人工新造林的面积、质量等进行抽样核实,认真核实上报面积与实际面积是否一致;认真核实吸纳贫困户就业的企业、生态护林员工资发放是否及时到位。保障贫困林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