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如何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11-07 16:25 信息来源: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的基本理念,这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林业发展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不仅是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体现林业担当和作为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津市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林业部门应立足职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我市的林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我市的林农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我市的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充分认识林业发展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路,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林业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是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门类,是推动资源再生、产品降解的绿色产业。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深的潜力在林业,就我市具体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我市现有森林面积16.36万亩,湿地面积1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12%,活立木蓄积量60.42万立方米。虽然我市现有森林面积不大,覆盖率不高,但境内现有国家森林公园1处(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有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澧水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潜力大。建设生态宜居乡村重在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快乡村生态绿化建设。要加强乡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就要统筹规划乡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严格保护乡村地形地貌、水源山系;要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就要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加强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努力把乡村建成四季有景、处处是景的美丽乡村。

二、正视现阶段林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

1.乡村的绿化率和美化率目前还比较低。特别是在乡村林业的发展质量上,包括生态景观质量、森林资源质量等,都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2.林业产业对农村经济、对“三农”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南方在农业收入当中,大约有20%来自于林业收入。从林业产业发展好的地区来看,林业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例可以达到一半以上,甚至于三分之二。对比我市林业收入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林业产业集约化水平较低,总体效益不高,优势产业少,产业链不长,核心竞争力不强。林产品加工业发展后劲不足,附加值和整体效益不高。林产品品牌建设管理落后,相当一部分单位还没有自己的商标注册计划,对诸如有机、绿色等相关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可以看出,我市乡村林业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还有很大潜力。

3.林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主体改革已基本到位,但是后续配套改革,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研究,需要在政策上补齐短板。

4.林农生存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凸显。由于政策原因,公益林补偿过低,按现有政策规定,我省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助16.75元/年/亩,远远不能弥补林农实行生态公益林管护前后的巨大收入差距。

三、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林业担当与作为

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林业部门须主动作为,引导乡村走好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1.以产业兴旺为依托,提高绿色发展质量。林业产业以森林资源培育利用为依托,在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兼具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和社会功能,是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对我市而言,要兴旺林业产业,重在提升林业传统品牌,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和林地流转力度,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推进林产品品牌建设;支持花卉苗木、油茶产业、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争创知名品牌;开展嘉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将润农生态茶油、野丘陵农庄等油茶生产企业培育成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发展油茶3万亩。

2.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完备林业生态体系。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打造“看的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乡村环境,林业肩负着重要使命。为此,我市要在全面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森林林相改造力度,对现有的森林要创新经营模式,推广珍稀、彩叶树种,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高质量森林。全面推进乡村国土绿化,着力做好“五加强”,即加强荒山荒地、裸露山体、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河岸塘边等绿化美化。同时,因地制宜,围绕一树、一果、一花、一草,做好“一地一品”特色文章,开展主要干道周边裸露山地的精准绿化美化,打造“景观林”;试点推进楠木、红椿等具备生态修复功能的珍贵树种、红榉木等“经济林”种植;选择推进优质柑桔、杨梅等种类的“水果林”种植,实现乡村庭院四季花果飘香。

3.以乡风文明为纽带,繁荣绿色生态文化。围绕弘扬和传承乡村生态文明,加强原生植被、古树名木、小微湿地、野生动物保护,保持乡村原始风貌,我市共有古树名木120株,湿地149处,野生动物150多种,分布在全市各乡村的山头、湖边、田野中,这既是自然景观,又是历史见证,应大力宣传古树名木、小微湿地等的生态、科研、观赏价值,提高公众爱护、保护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管和保护,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4.以治理有效为保障,共建共享林业资源。林业生产周期长,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整,影响远,难度大。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明确林地承包经营权,激活林业的内生动力;要大力推进林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制度,引导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制”组织工作体系,在景区、公园等重点区域实施包片分区林长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从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加强生态保护体系、提升森林(湿地)质量、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开展生物有害防治、推行全面依法治林、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等七大方面对市域内山头地块实施综合管理,全面提升全市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春雷”、“绿盾”、“利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乱占林地和湿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加强林区“天网”工程建设,整合完善护林员队伍,提升林区社会治理能力。

5.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广辟增收致富渠道。深化林业改革,盘活村级林业集体资源资产,采取资产租赁、资源整合、稳健投资、产业培育、服务创收等方式,将森林资源变成可交换的资产、可流动的资金、可盈利的资本,增加乡村群众的财产性收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大对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让群众通过劳务获取报酬。努力探索一条林旅融合发展之路,立足本地现实,充分发挥“旅游+”功能,重点围绕嘉山国家森林公园、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大力推动林区变景区、林场变公园、林房变客房、林业劳动变活动、林业产品变商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形成康养度假游、森林休闲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林业企业、种养大户、农村电商等;构建以林业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为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爱林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林农;市委、市政府出台更多的配套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献身林业,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骨干力量。

高毅:如何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1051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