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东:城步县生态保护与修复浅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为切实搞好我 县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如下参考意见: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是资水、巫水、渠水和浔水的发源地。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近700米,辖13个乡镇(场)、191个行政村居,境内居住着苗、汉、侗、瑶等24个民族,总人口30万,其中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63%。系国家深度贫困县、湘西地区开发县、革命老区县、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全国5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邵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属国家、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及重点商品材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县现有林地面积330.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19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46%。拥有高等植物2200余种,珍贵树种110种,有“植物活化石”、“植物熊猫”之称的银杉、“黄金植物”之称的南方红豆杉等30多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树种;有野生动物28目62科155种,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黑熊、水獭、虎纹蛙、大鲵等14种。全县现有木竹加工企业45家,木竹年产值约3亿元。可开发利用的水能、风能蕴藏量100多万千瓦,其中以南山为主的风能蕴藏量达30万千瓦;拥有32个矿种,133处矿点;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湖南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城步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五张“国字号”生态名片,有长安营民俗风情、白云洞和白云湖水上休闲、沙角洞银杉森林公园等特色景区,有世界最早的人工杉木林“东晋古杉群”和“中国杉树王”等景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国家涉林项目投入的缺乏一直是我县林业发展的瓶颈。国家造林补贴项目等国家林业资金指标有限,国家政策不允许将各项补助资金合并平均分摊到每个造林户主,无法保证每个造林户主都享受国家补贴。近几年,我县每年有3万亩左右新造林没有项目资金,挫伤了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油茶林、林道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少。石漠化治理项目一直未纳入国家笼子。
2、林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我县13个林管站、12个检查站、7个森林派出所中,目前有5个林管站、3个检查站、3个森林派出所靠租或占用外单位房屋办公,近10个站所办公楼急需维修,部分林区“三通”尚未解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薄弱,极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3、生态补偿标准太低。公益林补偿标准属国家级的最高,但经济补偿也只有14.5元/亩;由于财政困难,县级生态林补偿资金一直未启动。挫伤了有关单位和林农封山育(护)林的积极性。
四、努力方向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把生态建设当作林业部门的第一责任,把发展当作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以“资源增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积极造、严格管、合理用”和“科教兴林、依法治林、项目强林”的林业工作方针,大力实施“四边造林”,确保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快速增长,森林资源总量名列全省前茅。
(一)积极营造
1、积极探索和推广造林模式。鼓励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统一栽植、分户管理造林,积极引进域外资金造林,扶助大户造林,支持有条件的村委会成立植树造林协会,实行规模化植树造林。
2、坚持动员全民参与绿化建设。除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迹地更新造林任务外,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建议从2020年起实施全县义务植树绿化费制度,全县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年义务植树不得少于3株,因故不能参与义务植树的,按50元/株标准交纳年度义务植树绿化费,由林业局收取管理并雇工代为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杉、松和楠竹等速生丰产林,适当发展珍贵树种和名特优果树经济林。
3、加大北部乡镇造林绿化力度。我县西岩、茅坪、儒林等乡镇,现有宜林荒山3万余亩。从 2019年冬季起,力争用3年的时间,规划在西岩镇、儒林镇、茅坪镇、蒋坊乡、土桥农场管理区S219沿线两侧低山丘陵地带,营造优良无性系油茶林2.1万亩,每年营造0.7万亩;规划在S219沿线两侧中山地带,营造楠竹、杉木林0.9万亩,每年营造0.3万亩。坚持通过3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以“百里油海林带”为主的造林绿化工程,增加有林地面积3万亩,可使年产茶油增加100万公斤,吸纳2.2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规划区林农人均增收1000元,初步实现我县北部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解决我县北部乡镇林相差,生态脆弱,与林区县的地位极不相称的问题。
4、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兴林、项目活林的思想,积极主动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衔接汇报,加大项目对接申报力度,为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性配套资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与有关部门积极衔接,抓紧白云湖湿地、金童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和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县、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县、珍稀树种项目县等重点林业项目的争资工作,争取国家对我县林业更大的投入,加强县域外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根据验收数据,全县每年仍有3万亩造林无任何项目资金支持,需要整合县其他部门的项目资金,才能进一步提高群众造林的积极性。
(二)严格管理
1、加强封禁力度。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71.2万亩,全县年兑付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2501.875万元。其中集体山场生态公益林93.3万亩,按14.5元/亩,每年兑付补偿资金1352.85万元;国有山场生态公益林77.9万亩,按14.75元/亩,每年兑付补偿资金1149.025万元。必须加大对全县国家级、省级公益林以及尚未划入国家、省级公益林的自然保护区,公路沿线的第一层山脊,资、巫、浔、渠四水流域两岸,山塘水库周围及生态脆弱地带实行全面封禁。
2、严格控制采伐。坚决执行“全县集体林年度采伐出材量不得突破10万m3,国有林按上级下达指标减半实施采伐”的规定。近几年,全县集体林木材年度采伐连续3年均未突破10万m3(出材量),林木采伐指标连年均有较多节余,为提高全县山地林木保有量做出了较大贡献,今后要逐年减少林木采伐,进一步提高林木保有量。
3、强化资源管护。一是严把流通关。加强竹木源头管理,做到每车木(竹)在源头严格按国标检尺,如实制作码单并打斧记。木材运输巡查大队坚持24小时上路巡查,将固定检查和动态检查有效结合,确保全县竹木市场井然有序。二是严把出口关。对出口的原木原竹一律加收60%的税费,派员指导竹木加工企业搞好进出口台账,促使企业依法经营并做大做强。三是严把准入关。婉拒高能耗、高污染、年产值小于1000万元、税收低于100万元的项目;对全县企业每年进行一至两次清查,通过关、停、并、转,将全县竹木加工企业逐步整合至50家左右,进一步降低林木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四是严把征地关。切实增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加强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明白非法征占用林地后果的严重性。不定期对从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涉及林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源头管理工作,依法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实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确保占补平衡。五是规范流转关。大宗国有或集体林木交易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坚决杜绝“买卖青山”行为。六是严把考核关。将各乡镇、场及相关涉林单位建立和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等工作作为各单位年度绩效文明考核、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4、全力做好灾害防控。确保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目标以下,实现森林防火“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无火烧连营”的“三无”工作目标;确保全县无大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
(三)科学改造
1、积极改造低质低效林。要根据测土配方,通过大户造林,实施针阔混交,将全县低质低效林逐步实施改造,以提高林分质量。尤其要搞好S219公路旁第一层山脊疏残林的改造。
2、积极搞好中幼林抚育。大力实施人工林中幼林抚育4 万亩,其中中龄林抚育2万亩;幼龄林抚育2万亩。采取科学抚育方式,因地制宜实施卫生法、透光法和合理疏伐。依据建设规模、内容、工序、技术要求、市场价格等因素,加大中幼林抚育投入资金,发动林农劳力及县财政自筹资金。积极争取列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争取上面中幼林抚育工程项目资金。
3、积极培植无节良材。为满足国家战略木材储备的需要,我县拟在5个国有林场、5个森工采育场建立国家木材储备基地,即每年新造林2万亩,实施无节良材、优材更替3万亩。
4、积极提高城镇林业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周边、公路两边、河流(水库)岸边、村边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建立县城区内方圆5公里的生态保护圈,逐步实现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山水园林城镇建设目标。
(四)严厉打击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严肃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破坏林业生产、经营、侵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继续对三一重工等工程施工区域进行全面生态修复。继续加大县域范围内征占用林地大排查力度、整改力度和打击力度。
(五)合理利用
没有经济效益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是没有后劲的林业,是没有希望的林业。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林业,实现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1、实行弹性的采伐限额政策。林木的采伐受法律的约束,受采伐指标的限制,且商品用材林成熟后可以推迟砍伐。但绝对封护,影响经营,对森林健康不利。建议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审批的基础上,按市场供需情况进行木材生产。即依据木材市场情况相对弹性地安排年度限额计划,对过熟林、成熟林实施更新采伐,以确保林农应得的收入和国有林场的正常运转,促进“资源增长、财政增税,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剩余土地和林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通过林禽、林药、林菌等林下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提高林地最大产出率,促进农村经济搞活。
3、鼓励发展林下加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向技术好、速度快、效益高的方向发展,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林下经济效益。
4、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我县森林生态旅游十分丰富,有十万古田、两江峡谷、金童山原生态、南山草原风光、长安营民俗风情、白云洞和白云湖水上休闲、沙角洞银杉森林公园等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东晋古杉群”是世界最早的人工杉木林,其中一棵为“中国杉树王”。充分发挥林地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
5、加大生态护林力度。南山国家公园是目前全国10个试点区之一,也是全省唯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对于湖南、邵阳、特别是城步是一个重大机遇,为打造出集生态秀美、苗乡风情、历史厚重等优势于一体的“南山名片”,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减少火灾发生机率,保护我县森林资源,必须严格遵照生态护林员选聘原则、条件、范围、责任、职责、程序、要求等开展工作,加大生态护林直接脱贫力度,努力为南山国家公园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