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胜芳:对竹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竹资源是湖南森林植物重要的种群,具有面积大、蓄积高、林种纯、可持续的资源特征,不但是千百年来呵护三湘四水的重要资源,而且是现代市场和技术条件下,湖南林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资源依托,也是未来竹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为此,特提出如下浅见:
一、着力创新,放大产业、资源相长的优势
众所周知,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存在产业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的共性难题。湖南竹业经济经多年发展,已形成220多亿经济规模,竹资源却达到了1200多万亩,实现了资源产业相长,实现资源存量于产业规模同步发展。如桃江竹产业由1996年的竹林面积60万亩,立竹蓄积0.68亿株,产值5亿发展到2018年的竹林面积115万亩,立竹蓄积2.69亿株,产值70余亿元的区域性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这种优势是长期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和市场作应的共同结果。从桃江县竹产业发展历程看来,这种独特的优势应从生物、科技、政策、技术、市场、资本等多层面进行研究和总结。但由于县级基层理论、视野、技术、资金等客观因素所限,无法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进行宏观研究。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使产业与资源相长优势长期稳定。
二、优化已形成的产业生态
我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展以竹资源为重点的产业建设,也取得裴然成绩,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了湖南竹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处在核心位置的桃江是湖南竹业发展的代表。桃江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中形成了以竹资源为载体的资源、开发市场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生产,葡萄状集聚的产业形态,各产业要素诸元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相互成长的市场化系统。甚至出现了桃江当竹价越高时产业越兴旺,激活了各产业要素市场活跃度,产业生态就越健康,如2005年至2015年10年期间,桃江县竹产业规模每年增长达20%以上,而竹资源价格由每吨400元增加到800元以上。这是桃江竹产业生态在产业运行中的正向作用的结果,使竹农和县域经济得到了爆发性增长,出现了桃江竹凉席、竹板材、竹筷三大产品为全国主要生产基地,年可生产竹凉席5000万床,竹板材30余万立方米,竹筷2000多万箱。应把其作为竹产区的一种模式来总结、提升。使区域性优势为全局性优势,科学地推进竹产业发展。
三、提升经营者的创新能力
以竹资源为依托的竹产业在发展历程中是依托林区资源环境,引发了以“社会资本为动力、竹农为骨干、资源为平台、科技为支持、市场为导向”的一群小微企业的诞生,使产业在市场中成长。如桃江竹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产生了一批百万富翁,诞生了一批农民企业家,培育了一个产业”。但尽管经过了多年增长性运行,仍然存在“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或没有现代企业经营之技,靠勤劳和聪明获得小有成功,承担产业纵深发展知识深不够。只有这批农民企业家经过知识增长,熟悉现代经营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后,产业的升级就指日可待了。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应用“政策乳汁”使其成长,使他们有机会长知识、长见识、拓视野、转观念。而这方面的工作一个县是没有这样的平台、资源和优势,应在较高层面来考虑,而使产业升级产生内动力。
四、政策支持要科学精准
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报期长,资金限制,竹业技术系统性不成熟等风险,故产业政策的支持应是资源培育与利用齐头并进。对产业支持应符合产业成长规律,防止出现短期化和碎片化,应与林业发展的生物等规律相匹配,与资源种类的特性相符。如鼓励以做强才能做大为依归,谨慎地鼓励做大。把竹产业加工阶段的技术进步、革新、创新作为支持基准点,用加工来带动两头。同时,竹产业相对其他工业是一门年轻的产业,其原创技术、核心设备均从木材领域移植与竹材特殊的物理性能存在匹配性缺陷。如竹胶板厚度公差、纤维板生产线协同,竹凉席自动编织、干燥工艺、林下经济的竹笋采前、采中,采后、深加工、技术及工艺,竹塑复合材料等技术在基层是渴望的,上层有很多研究机构,应把基层作为上级科研力量成为其后院、平台、合作方,应有政策设计,使基层得到上层技术支持的途径和改变科研成果养在深闺的现象。同时,对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应有政策化,具体化措施,如林场可以吃生态饭,而基层林业科研机构处于上断下不管状态,没有财政统筹性政策,使基层林业科技研究单位处于失速状态,政策扶持应精准。
五、树立资源是财富和生态风险共生的战略意识。
现在,林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大,就社会发展来说责无旁贷。对林农利益是有一定影响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但在产业发展时,林农要想把资源变成财富,可能发生资源过度利用而存在生态风险,因为森林资源是生物,有其生命周期,种群的大小、纯度等因素为上述问题发展提供了生物学可能,即利用得好是财富,否则为风险。如竹林在竹产区面积大、种群纯,也不是生物学演替过程的顶级群落、存在生物、生态和人为风险。就桃江来说,毛竹种群占全县森林资源的60%以上,如果经营不善或任其自然繁衍,加上相关侵害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出现种群衰败,过度利用等现象发生,存在生态风险。如竹蝗,竹青虫等周期性灾害是一县之力不可控的。应战略性地制定措施,解决如专项财政,邻县区协同的上级约束性管理等。不但要用资源经济学的观点来认识,还应用生态观来考量,更把其变为产业经济的原动力,用竹农说的“竹子在山上不是财富还存在风险,只有把其砍下山并利用才是财富”的朴素观点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
作为竹资源和产业大省,竹资源在湖南是一种可以实现林业经济科持续发展物种。在我省,特别像桃江这样竹资源大县,是竹农和县域经济的依托,使在其发展进程中随社会的科技发展而进步。作为竹产业发展大县的林业部门,浅尝辙止地谈了上述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