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森:扛起生态扶贫责任 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08-09 17:04
信息来源: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会议精神,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周密安排、落实责任,以推进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七大行动”、“九大工程”等重点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三大重点领域,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强化举措,圧实责任,深入实施的生态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生态建设工程扶贫,着力推进生态产业扶贫,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获得国家、省、市充分肯定。2017年11月15日,国家林业局召开林改示范工作推进会上推介了沅陵经验。11月10日,全市推进会上沅陵作了《资源变资本 青山是金山》的典型发言,省委、省政府林改会也进行了推介。2018年《人民日报-市场报》先后进行了5次专题推介,浙江宁波等地的同行纷纷来沅考察调研,2019年7月《湖南日报》记者来沅调研生态扶贫的典型做法。
一、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实现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2017-2018两年来,积极争取精准选聘4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参与森林资源管护,2019年在原426名指标基础上,获省林业局奖增158名指标,生态护林员已达584名,按照每年人均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管护695万多亩森林,实现森林管护面积全覆盖,带动584户贫困户、近4000贫困人口在家门稳定脱贫,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稳定脱贫。一是精准选(续)聘。按照“公告、申报、审定、公示、聘用”5个规定环节,公开公平公正精选具有管护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二是强化培训。全县584名生态护林员进行造册登记,逐人建档,重点从护林责任落实、护林方法、森林防火宣传、野外用火管理及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确保生态护林员胜任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与生态护林员签好管护协议书,明确护林员护林职责和劳务报酬发放,使每个林业生态护林员明晰护林职责。三是严格考核。按照上级要求,县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对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林业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及履行护林职责情况进行抽查,分日常工作表现和森林管护质量两个方面,实行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绩效和继聘的依据。四是提高保障。所有生态护林员的劳务补助全部采用惠农资金“一卡通”存折按季发放到位。全县未出现一例因生态护林员选聘或护林员护林报酬发放而出现的信访案件。另外还挤出经费用于生态护林员表彰、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和护林装备。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调动森林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完善补偿补助政策,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公益林管护基金,支持重点贫困村、组维修林区道路,建设森林防火林带和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提高林区贫困群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政策,每年用“一卡通”发放补偿资金约8300余万以上,46余万户林农受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余万林农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且年年受益。一是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全县的生态公益林220万余亩, 公益林补助标准已提高到14.5元/亩,2017年安排兑付3009.53万元,2018年安排兑付3171.67万元,2019年安排兑付3513.1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受益1010.25万元,2018年受益1211.03万元,2019年受益1215.47 万元。二是实施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全县241万亩天然商品林纳入助范围,天然商品林商业性停伐试点补助现已提高到补助12元/年亩。2017年安排兑付2658.92万元,2018年安排兑付3142.36万元,2019年安排兑付3565.3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受益987.32万元,2018年受益1211.04 万元,2019年受益1211.04万元。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补助。全县16万亩退耕还林纳入补助范围,退耕还林补助现已提高到补助125元/年/亩。2017年安排兑付1003.80万元,2018年安排兑付504.83万元,2019年安排兑付156.2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受益479.91万元,2018年受益120.19万元,2019年受益85.46万元。另据统计,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共4536户17047人,共计享受生态补偿205.14万元,其中生态公益林补助87.12万元,天保林补助96.8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31.22万元。如借母溪乡借母溪村烟子塔组张海峰户、张兴富户,集中安置在洪水坪,生态补偿每户每年受益14355元,荔溪乡芦洞村坤场组张良山户,属分散安置,生态补偿每年受益9484.2元。只要把林看好护好,这些补助既持续且稳定,实现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三、实施生态建设,有力促推脱贫致富
近三年来,全县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贫困林农受益超过5000万元。一是造林绿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年均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以上,封山育林1万亩以上,年均完成长防造林0.1万亩以上。特别是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世行抚育示范林项目、长(珠)江防护林营造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既强化了生态安全屏障,又为林农提供了大量劳务岗位。仅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资金,贫困人口年均受益37.68万元以上。二是生态修复。实施以裸露山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抚育、“秀美村庄”、低质低效林改造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0.2148万亩,森林抚育6万余亩、0.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30个“秀美村庄”,增强了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和持续稳定性。并组织林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深入全县39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科技推广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林农提升科技致富能力。
四、开展生态产业扶贫,激发林农脱贫内生动力
坚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2018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为长期稳定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贫困林农致富增收。一是加快发展油茶产业。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提质增效。继续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产量明显提高;实施油茶新造林抚育管理项目,加大对油茶加工产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茶油科技含量,打造茶油知名品牌,增加油茶附加值;按照适地适树、群众自愿的原则,再发展一批油茶林基地,稳步增加油茶林规模,如湖南森泰茶油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油茶特色综合开发创新产业园,在七甲坪、官庄、凉水井等乡镇承租林地和荒山1.5万余亩。二是积极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以林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支持贫困村、户发展优势乡土树种和名、优、特、新树种苗木,通过优选、改良、培育和引进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能有效满足城乡需求的造林绿化苗木,加快培育优良观赏苗木、盆景、特色花卉产业。如沅陵县苗木花卉园、齐眉毛百花园等。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贫困村、户结合森林经营管理和抚育,发展林下特色种植、养殖和食用、药用菌类培育。支持林农充分利用林下条件和林间多种生物资源,开发森林食品、保健品。四是鼓励发展森林旅游。支持贫困乡镇、村、户,以及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旅游品牌,如对齐眉界森林康养小镇、官庄辰龙关茶镇、杜家坪田园小镇、马底驿古驿镇建设和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进行奖补,倡导发展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新型业态。
五、创新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确保贫困户享受改革红利。
我县按照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要求,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得到国家、省、市充分肯定。一是率先在全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管护森林资源,确保贫困户享受更多的生态收益。通过政府公开招标,2019年与沅陵县崇材森林资源管护有限公司签订了管护协议,对全县210万亩生态公益林和241万亩天然商品林进行管护,同时监管247万亩商品林。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管护队伍主力军,创新“公司+党组织+贫困户”的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增收稳定,享受更多的生态收益。二是率先在全国开展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创业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出台了《沅陵县生态公益林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和《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印制发放《公益林收益权证》1万余户,已发放贷款200余万。贫困户可凭《公益林收益权证》直接到银行申请获得放大公益林收益10倍的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创业资金缺口。累计办理森林资源流转2550宗地,面积35.36万亩,森林资源抵押贷款1.3亿元,是我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和突出亮点,曾得到原省委书记杜家毫现场点赞。三是创新林权快速担保模式,创新“银行+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快速给贫困户社员提供贷款。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此为桥梁,以林地使用权等3项抵押物为担保,提升信用等级,积极主动引入银行、社会等资金支持,快速提供贷款。如县辉煌林木合作社为350户贫困户社员担保贷款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