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华:强化五大举措 建好绿色通道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06-26 15:35 信息来源:
  涟源市地处湘中腹地,辖19个镇、乡、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区,总人口114万。全市林地面积127.2万亩,森林覆盖率40.03%,活立木蓄积量255.5万立方米。境内有二广高速、娄怀高速、长韶娄高速、G207、G354及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洛湛铁路、S210经过。2012年以来,我市不断强化举措,加大投入,对全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村组公路、旅游公路两侧进行全面绿化,累计完成绿化里程1000余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提高认识,高站位推动。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要求,把绿色通道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全面落实市级领导挂点制度,市级领导亲力亲为、以上率下,强力推动绿色通道建设。特别是近5年来,每年上班伊始,市级领导与广大干部、群众、官兵一起,在长韶娄高速、G207沿线、涟水河等主要交通要道和重要水系两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身到“绿化涟源”行动中来,逐步形成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植树造林的良好氛围。
  二、紧扣实际,高标准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为突出绿色通道建设的特色,提升建设品味,我市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原则,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统筹推进绿色通道建设,使之与其他全市性规划协调统一。在建设过程中,我市以龙塘镇花山岭为示范点,以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公路为主轴线,以第一层山脊线可视范围为绿化面,全方位开展造林绿化,着力构建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网络化绿化体系。
  三、多方筹资,高投入保障。为确保绿色通道建设能够落实落地,我市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坚持财政投,2013至2016年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专项用于绿色通道建设;另一方面发动部门筹,通过组织各市直单位开展联村建绿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村组公路绿化300余公里,荒山绿化35000亩。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民间资本参与绿色通道建设,博盛公司、绿宝公司、祥兴公司、利群公司等多家规模企业相继参与建设。通过财政投、部门筹、政策扶、市场引等措施,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为绿色通道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狠抓项目,高效率建设。从2014年开始,我市就将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裸露山地”造林作为重中之重,整合石漠化、长防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退耕还林、省级财政资金“裸露山地”和工商资本造林、中央财政森林抚育等项目资金,捆绑支持建设,累计造林3万余亩,特别是三甲、龙塘、七星街等乡镇建设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6个,得到了省林业局的充分肯定。2016年,整合退耕还林未兑现资金380余万元,完成裸露山地异地造林1.27万亩。2018年,我市制定印发《涟源市花山岭2018-2020年绿化工作方案》,实行以奖代投,按1200元/亩的标准分年度奖补,通过三年时间,对位于二广高速、长韶娄高速两侧的花山岭进行高标准绿化。目前已完成造林6000余亩,主要栽植柏木、橡树、红稠、勾粟、枫香、香樟等树种;公路路肩绿化已全部完成,以香障、杜英、红叶石楠为主;面上绿化完成70%以上,树种以柏木、马尾松为主。
  五、压实责任,高质量管护。为确保绿色通道建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造林任务责任分解、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道路两侧林木管理等规章制度;各市直单位相继建立了爱绿、护绿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制订了乡规民约,并与各村签订了管护责任状,明确了专职管护员,进一步落实各个方面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市、乡、村三级管护体系,有效解决了有人种、没人管的问题。同时,通过举办造林管护业务培训班,抽调工程师深入一线实地指导等举措,切实提高造林人员栽植与管护技术,并严防森林火灾,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曾新华:强化五大举措 建好绿色通道

845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