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红:践行生态绿心区保护,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9-04-09 17:18 信息来源:

  一、充分认识生态绿心保护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保护生态绿心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生动体现,是积极推动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强省建设部署的表现,是落实《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的必然要求。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绿楔子”,为三市市民提供了一座天然绿色“中央公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全省林业发展战略转变之际,湘潭县林业生态建设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保护好境内长株潭生态绿心,对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湘潭县生态绿心区保护基本情况
  湘潭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重点林区,全县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48.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6.3%,林木绿化率达48.26%,蓄积量增长率达3.5%,森林蓄积量达445.17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2%以上,生态绿心区是全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湘潭县绿心区位于县域东北部,处于长株潭生态绿心区的最南端,呈“J”分布,是湘潭市与株洲市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缓冲区,面积为1232.34公顷,涉及八角村、赤湖村、金霞村、水竹湾村、云龙村、万荷村、麦子石村、双梅村等易俗河镇8个建制村,其中林地面积达413公顷。
  湘潭县林业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践行“以人为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生态绿心区保护工作的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原则,积极开展绿心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落实生态建设和保护责任,把生态绿心区打造成为了莲乡精美后花园、生态会客厅,通过切实抓好绿心区生态建设来带动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面对当前我县绿心区森林、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实施问题导向,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取“三保护五结合”措施,实现绿心区的护绿提绿增绿,提高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资源的质量和总量。
  三、全面护绿,加强绿心地区生态保护
  (一)突出重点,严格保护金霞山郊野公园
  金霞山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也是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唯一山地资源,是城郊最重要、面积最大的休闲绿地,作为生态绿心区的郊野公园打造。为了满足县城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锻炼的需求,我县对金霞山森林公园进行林相提质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金霞山公园管理处,聘请护林员定期巡护,全面加强保护公园宝贵景观资源。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林相提质改造610亩,清理林下易燃物500多吨,修建1.8米宽的游道8.2公里,建立领导义务植树基地5个,栽植樟树、玉兰、桂花等阔叶树林300亩,森林景观逐步提质,旅游设施逐步改善,日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
  (二)提高补偿,全面保护绿心区公益林
  森林系统是生态绿心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好区内森林资源,湘潭县把绿心区所有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并根据《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改革试点的通知》依法依规提高现行生态补偿标准,通过提高保护等级、加强森林抚育,实现生态绿心区森林保护提质的目的。目前,湘潭县生态绿心现有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711亩、省级公益林面积4483亩,平均每年下达绿心地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约30万元,有力保障了绿心区公益林保护工作。
  (三)上下联动,依法保护绿心区森林资源
  根据《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县乡两级部门上下联动,严格用法执法,建立绿心区长效保护机制。由县级林业部门牵头,乡镇林业站组建12人的护林员队伍,共同对绿心区内破坏古树名木、乱挖滥采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加强绿心区野生动植物巡查保护。发现附近农户架设防鸟网,立即现场拆除,并做好宣传工作。近几年绿心区执法检查中尚未发现违规驯养繁殖和经营野生动植物、违规猎捕野生动物及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行为现象。
  四、全力增绿,推进绿心地区造林绿化
  (一)结合工程造林开展增绿添绿活动
  县委、县政府积极整合长江防护林建设、森林抚育项目,投入1223万元用于绿心地区工程造林,完成营造林6117亩,其中人工新造林800亩、森林抚育1517亩、低产林改造1300亩、封山育林2500亩,绿心区内森林面积增加4.3%。
  (二)结合义务植树开展群众性造林活动
  2018年,湘潭县林业部门下发开展义务植树通知文件,号召群众干部履行植树义务,积极投入绿化祖国事业,引导公民前往生态绿心区进行栽绿护绿,为绿心区增加一树一草,逐步打造一片桃林、一片紫薇园等特色景观。
  五、全面提绿,实施绿心地区系统修复
  针对生态绿心区存在的生态脆弱区,实施有针对性的复绿和修复工作措施,开展高标准、多渠道的绿心生态提质行动,绿化“裸露山地”800余亩,绿化渠道6千米,调优调美调强绿心地区生态质量,实现绿心区生态功能恢复提升。
  (一)结合环保督查开展裸露山地复绿
  根据2018年省环委会关于环保督查的工作要求,湘潭县以生态绿心区为重点,根据《湘潭市绿心区裸露山地造林绿化方案》文件要求,切实制定合理方案,按照山头地块落实,对易俗河镇需要生态修复地区进行复绿。生态绿心区裸露山地共复绿14个小班,累计888.2亩,其中易俗河镇麦子石采砂复绿工程补植了樱花、桂花、樟树等绿化观赏树种,林木间铺建了观赏花卉绿地。
  (二)结合生态廊道建设打造小微湿地
  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的意见》(湘政办发〔2018〕83号),启动湖泊、河流、渠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含高铁)两侧增绿扩量、生态修复工程。小湖泊、河湾、沟渠等自然界中小微湿地发挥着调节水位、净化水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稳定生态系统等作用。湘潭县高度重视小微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结合省级廊道建设,积极开展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对生态绿心区河湾沿江湿地和向东渠进行造林绿化,恢复当地小微湿地的生态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结合环境整治进行“三边”绿化建设
  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县政府启动了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保障和提高绿心区的森林和林木植被覆盖率,我县结合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实施“三边”造林绿化,全力打造梅林桥镇“三边”造林绿化示范片,绿化乡村道路85公里,河道、水渠26公里,农户庭院1200户,将梅林桥示范片打造成为湘潭市农村环境整治亮点工程。
  六、进一步完善生态绿心区保护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强化绿心区保护,依据《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施策等原则,采取以下措施有力有序保障绿心保护工作开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两型社会绿色发展的关键。要充分领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指示精神,保护好生态绿心,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绿心保护工作,以扎实务实的作风推动绿心保护。
  二、树立底线思维,严格执法
  2012年,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绿心区保护加入了法律保障。一定要树立底线思维,依法依法、分级负责推动我县范围内生态绿心区保护,进一步规范林地审批,严格执行省政府三年减伐、限伐政策,禁止采挖林木、采集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开垦、采石、取土、筑坟等行为,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绿心区林业行政执法,有力打击破坏绿心区森林、湿地等违法行为。
  三、坚持保护修复,突出重点
  一是“三个加强”突出绿心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加强对森林、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森保工作。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突出绿心区生态系统修复。加快裸露山地复绿,恢复小微湿地功能,全面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加大林相提质改造。
  四、加强整合统筹,保障资金
  生态绿心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重,工作多,为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县政府统筹各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整合矿山整治修复、长江防护林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等资金,加大绿心区生态建设资金投入,逐年提高县级财政对生态绿心区预算,全力保障绿心区建设资金。

陈金红:践行生态绿心区保护,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667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