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芳: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7-20 17:17 信息来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的重要指示,自2015年我县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以来,从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中遴选出一定数量的人员安排为生态转岗护林员,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685万元用于护林员的用工报酬,护林员人均1万元的年收入对改善家庭经济,精准脱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受益面窄,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从项目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中真正让大多数农户受益,值得思考。

一、发力精准,生态护林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产生

永顺县是森林资源大县,林业用地面积大,有453.4万亩,占国土资源面积的79%,全县现有省级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168.5亩,退耕还林面积107.2万亩。按照《湘西自治州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单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州精准发[2016]2号文件)要求,根据每1000亩公益林配备1名生态护林员的标准,我县可配备1685名生态护林员,人平年劳务报酬1万元。为此,在结合我县林业实际的情况下,2016年9月,我县在财政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整合资金1740.6万元,其中1685万元作为护林员劳务报酬,55.6万元用于护林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护林员提供一份安全保障,并同步启动第一轮生态转岗护林员的遴选工作。为使生态转岗脱贫工作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永顺县生态转岗脱贫工程工作组,县人民政府分管农口副县长任组长,并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林业局成立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办公室,明确人员,专门负责全县生态补偿脱贫工作。县生态补偿脱贫工作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永顺县精准脱贫“生态转岗脱贫工程”实施细则》《永顺县生态转岗护林员脱贫实施方案》《永顺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精准到户、突出重点、统一管理”的要求,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建立“乡聘、站管、村监督”的管理机制,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地转移成生态护林员选聘原则。具体流程为:张贴选聘公告――个人提交书面申请――村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村公示――报县备案――岗前培训――政府签订生态护林员管护合同――按管理合同上岗和退岗。全县第一轮生态转岗护林员于2016年9月30日完成遴选和培训,10月1日,从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遴选的1685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地转移成生态护林员。

二、管理得当,生态护林员已成森林资源保护主力军

为加强对生态护林员考核管理,县生态补偿脱贫办及时制定了《永顺县生态护林员管理细则》,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林业站、村委会及护林员的职责,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县林业局定期召开会议,部署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局班子成员按照片区分工下到乡镇指导乡镇组织召开好生态转岗脱贫会议,每个乡镇至少每年相应开展1—2次护林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森林火灾、林政管理、营林绿化、油茶栽植等,从而提升了护林员业务水平,护林巡山进一步规范。同时,对护林员实行绩效考核,考核与劳务报酬相挂钩。县生态补偿脱贫办做到对林业站管理工作每月督查1次,每季度考核次,半年检查1次,年终验收1次。各乡镇根据本乡实情,对生态护林员采取动态管理,并实行GPS定位,督查护林员的巡山情况,检查他们的巡山日志,对于护林工作不到位的,扣罚一定比例的劳务报酬。另外,坚持能上能下、精准识别的原则,对考核不合格、护林员自动放弃工作外出务工及识别不精准或已脱贫的,及时搞好更替或清退,在去年的9月,我县已替换了200多名生态护林员,清退了4名,全县现有生态护林员1681名。今年6月,县林业局认真落实省审计督查交办的问题,又对在工作不认真负责,不能胜任护林工作的生态护林员进行清退,清退了37名不合格生态护林员。同时,通过对比近年来我县森林资源安全各方面的指数,森林火灾、乱砍滥伐、违法占用林地案件发生率等都明显下降,活立木蓄积量从2016年的1101立方米到2017年增长为1270万立方米,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三、保障有力,生态补偿助力精准脱贫成效明显

一是经费保障到位。在我县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优先统筹安排生态护林员劳务报酬资金。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县共发放生态护林员1677.7566万元,实行分季度发放。当前我县又即将发放半年劳务报酬840.5万元。同时,为积极调动护林员干事创业的激情,采取奖励机制,对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生态护林员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2017年7月,县生态补偿脱贫办开展了一次“最美生态护林员”的评先评优活动,从全县1685名生态转岗护林员评选出75名优秀护林员,鼓励他们在日常巡护山林中奋发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每人一次奖励500元现金,并颁发证书。

二是项目落实到位。从县生态补偿脱贫办了解到,2016年至2019年全县整合林业、发改、财政、扶贫、畜牧、国土、交通、水利、农开等部门专项资金5.80147亿元,带动23个乡镇195村13371人脱贫。从生态补偿脱贫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油茶林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5个方面出发,以重点公益林、退耕还林、天然商品林补偿、石漠化治理工程、森林抚育项目、秀美村庄建设生态休闲旅游村、林下经济等方面入手,扎实推动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2016年为例,全县落实168.5323万亩国家级、省级重点公益林的国家政策补偿;落实了第一轮退耕还林2016年的5001万元后续资金补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016年的5000亩;投入资金175.98万元完成了后坪河、新寨河小流域2514亩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涉及贫困村的1.5万亩森林抚育;强力打造湘西高山绿色富硒油茶产业基地,已投入资金3436万元,重点以石堤、首车、万坪3个万亩油茶林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建设为核心,启动2016年油茶新造13000亩、低改4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投入资金200万元,抓好石堤四联村国峰家禽养殖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带动落叶洞、友谊、牌楼、红色、九官、新寨等村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以高坪乡那咱村湘西黑猪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中心,辐射高坪、那丘等村大力发展湘西黑猪林下养殖。2017年,全县通过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已成功脱贫5403人。

四、直面问题,正确反思当前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县生态补偿脱贫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加之本身县财政困难,目前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在生态补偿脱贫工程项目上:一是该工程涉及相关单位多,覆盖面广,各项目需要整合资金如何调度安排,尚存疑难。二是有些项目投入高,资金缺口大。如:落实生态补偿转岗脱贫,每年县财政需投入资金1681万元,而省林业厅只安排390多万元,资金缺口大;已启动的秀美村庄、生态休闲旅游村、油茶产业、石堤四联村国峰家禽养殖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高坪乡那咱村湘西黑猪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工程建设项目,仅2016年度就需要投入资金7803.78万元。在生态护林员转岗上:一是部分护林员素质较低,工作漂浮,没有很好的尽到护林看山的责任,造成全县森林资源遭受时有破坏现象;二是个别乡镇对护林员日常管理存在疏忽,护林员兼职现象存在;三是个别护林员因自身原因,或者由于准入系统的原因,难胜任护林工作。譬如为了跻身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一些本来可以符合护林员选用标准的,人为提高自身残疾等级,造成准入系统不认可;还是有个别护林员存在请亲属带看代管,而亲属不符合准入标准。

五、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真正把生态护林员转岗脱贫作为现阶段最艰巨的使命、最重大的任务、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各乡镇要把生态护林员转岗脱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和要求,确保早日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生态转岗脱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做到领导责任到位、联系指导到位、督查考核到位。乡镇生态转岗脱贫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业绩评价职能作用,促进和保障生态转岗脱贫任务的全面落实。

三是细化政策措施。按照永顺县生态护林员转岗脱贫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生态补偿脱贫管理体制,加强和完善生态补偿脱贫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从项目、产业、政策资金上向贫困人口倾斜,各乡镇统筹自身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积极探索生态补偿脱贫可持续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生态护林员转岗脱贫工作,让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四是加强护林管理。建议各乡镇、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护林员的管理,真正把生态护林员打造成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主力军。县生态补偿脱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科学合理制定遴选方案,规范聘用合同,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精准贫困人员遴选入生态护林员队伍中来。再就是建议各乡镇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生态护林员的清退,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建议县召开生态护林员管理研讨会,就生态护林工作能否融入到各村的山塘水库防汛抗旱、网格化管理、同建同治等工作作细化讨论。

李玉芳: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667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