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桂香: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性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7-30 11:46 信息来源:

  十九大报告用一个章节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行阐述,并把“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县级层面的操作实践中,我感到,生态不会从天而降,绿色不会自然而来,要靠好的理念、思路、措施来实现。

  一、吃祖宗饭,绝不断子孙路。“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祖辈留给我们的是青山绿水,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绝不应该是穷山恶水。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当代人的福祉,更要顾及后代人的利益,不能“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一是生态底子越薄越要注重生态优先。就衡南而言,森林覆盖率仅42.2%,森林蓄积量仅286万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紫色页岩裸露山地达12万亩,在全省面积最大。全县生态基础还不强、绿色产业总量还不大,越是这样,越要强调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不能把仅有的生态家底拼光耗尽。二是发展形势越好越要突出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也相应接近极限。如不及时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将难以为继。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久久为功,绝不草草收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是权宜之计、一朝之念,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绝不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一是用制度设计来固化。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党政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文件为指导,结合衡南县情、体现衡南担当,出台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制度根本性、长期性的固化作用,为绿色发展举旗定向、保驾护航。二是靠关键少数去抓牢。发挥党委政府管总作用。坚持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负总责,严格“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身追责”,将生态环境保护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县内各种项目、投资、建设活动,要把生态挺在前面,秉持底线思维,守住生态红线。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各相关部门监督职责,建立林业、环保、国土、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保“一岗双责”工作推进机制。发挥企业业主主体作用。严格企业主体责任,减少生态破坏程度,加大治污减排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三是以绿色产业作维系。“青山绿水”不是“山水依旧”。就衡南来讲,要立足现有生态资源基础,充分挖掘青山绿水的潜在能量,大力发展油茶、茶叶、有机蔬果、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等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常青树变成摇钱树,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边搞恢复,绝不边搞破坏。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形成一体两面,生态文明建设亦是如此。一是认识上要承认“两个从没停止”。一方面,生态恢复治理从没停止,山水田林湖草的修复扩面、提质工作年复一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破坏生态资源的对抗力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局部地方越来越严重。二是工作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生态恢复。生态兴则文明兴。必须以系统思路抓生态恢复,把山水田林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当前,要努力争取更多的生态恢复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衡南,实施乡村振兴、造林绿化、湿地恢复、水域修复治理工程,扩大生态资源供给,筑牢生态安全,打造美丽衡南。一手抓生态保护。生态衰则文明衰。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保护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暂时的困难,但更多的是促进经济的持久发展。决不能牺牲生态、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更多时候经济要主动为生态买单。我县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中,对一些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采石场、挖砂场、养猪场、砖厂等,依法依规予以关停、整合,对责任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予以处理,让透支的生态走向生息,让黯淡的环境走向明媚,让污浊的河水走向澄澈,这就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四、全面稳进,绝不片面冒进。一是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的关系,从长期看是统一的,从短期看又是对立的;从全局看是统一的,从局部看又是对立的。我认为,美丽的生态,从来与发达的经济相伴;发达的经济,必然有美丽的生态匹配。离开生态讲发展,是不以人为本、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离开发展讲生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极端片面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既要通过经济发展,为持续改善生态奠定财力、物力基础;又要通过改善生态、转变增长方式,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两者良性循环、相互转化、相得益彰。二是稳步推进。讲生态优先,无论是在恢复上,还是在保护上,都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决不能脱离历史阶段和县情实际,提出过高的生态要求。对条件具备的、时机成熟的、财力物力允许的、社会各界能承受的生态保护措施,要尽力而为,做一件成一件。反之,要缓一缓、放一放,慎重稳妥行事,决不能一味地、片面的强调生态保护,采取过正、过激的措施。尤其是要把握好生态环保执法的力度和效果,不要一关了之、一拆了之,而要与经济同步、与发展同向、与社会同心、与产业同行。

贺桂香: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性思考

667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