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垂亮: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打造森林旅游胜地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之处,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县域森林广袤,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989.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11%。已查明植物251科981属2589种,全县动物有378种,隶属于5纲33目102科(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3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55种)。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一核三极四带多点” 、市委市政府“一极两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推动森林旅游破冰前行、扬帆出海。
一、注重顶层设计,走活森林旅游一盘棋
一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自1995年以来,始终以生态为底线、旅游为龙头,一以贯之地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每年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务虚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旅游发展工作,并将森林旅游作为重要议题。部署实施了旅游“二次创业”,致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生态保护体验区。出台“1+4”文件,以《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条例》管总,制定《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4个具体文件,为森林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扶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已成全民共识和全民期待。二是推进“五规合一”全覆盖。坚持“全域化”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高点定位和系统规划,坚持汇面、连线、聚点,做到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县城建设等规划相统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线路为纽带”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对旅游“总规”进行修编,出台《龙底大景区旅游规划》等控规、详规,确保规划落地,正在走向“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三是打响“破冰启航”攻坚战。率先在全省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县委、县政府常设工作机构,整合17个涉旅部门职能归口旅发委,内设9个旅游职能股室,单设10个直属事业机构。旅发委实行委员会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委员联席会议。健全管理和投融资平台,成立景区管委会(管理处),组建旅游开发公司、旅游和交通建设投资公司。推行行业管理权、景区管理权、景区经营权和投资建设权的“四权分离”制,由旅发委负责行业管理,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管理,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经营,旅交投负责投资建设,整体推进、联动开发,变各唱各调的“独角戏”为同频共振的“交响乐”。
二、强化项目支撑,打造景区景点升级版
一是突出“菜单式”策划。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和创意策划,做好项目盘子,完善项目“菜单”。精心策划、包装储备森林旅游项目,龙底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丹霞生态”入列全省精品旅游线路。二是强化“产业链”招商。围绕森林旅游产业链,突出景区招商、项目招商,狠抓定向招商、以商招商,2013年以来引进中信集团等战略投资商,重点打造万佛山?侗寨5A景区及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区、玉带河休闲旅游度假区等。围绕丰富旅游业态发展,成功引进铁皮石斛基地建设等一批市重点项目,牵线华润集团投资我县生态养老项目。三是狠抓“特色化”建设。大力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工程,推进景区大建设、景点大开发、基础大提质,构建特色化、精品化的旅游景区景点。通过政策杠杆,整合财政、项目、社会三类资金,引导旅游、扶贫、城建、交通、商贸物流、农林水利、社会发展等七类项目,向森林旅游产业集聚。加大申报创建力度,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其中1个4A级景区为万佛山)、3A级景区4个(其中2个3A级景区为龙底漂流、神仙洞),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各1处。
三、推进营销提速,打响森林旅游大名片
一是主打“精品旅游”特色品牌。强化品牌支撑,主打 “万佛山世界地质公园”、“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牌,致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名片。保护开发将军山、七星山、南部中亚热带沟谷常绿落叶季雨林、宏门冲森林、上湘和孟冲侗族村寨风水林等森林旅游景区,旅游竞争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二是构建“三位一体”营销网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鼓励旅行社、旅行商与县内各旅游饭店、主要旅游景点组建利益共同体,支持旅游企业形成舰队联合出海,每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旅游企业。与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坚持与高端媒体和广告公司合作,整体策划全县旅游大营销。三是拓展“多元客源”新兴市场。加强与大桂林、大湘西旅游市场区域协作,对接长株潭、张家界、桂林、株三角、长三角等五大客源市场,与广西龙胜、三江、邵阳城步四县合作,线路互联、品牌共建、营销共做、客源共享。精心举办县庆、大戊梁歌会等节事活动,组织旅游推介会,以节会促销。继长沙、杭州、广州3条直达通道旅游专列后,新开通桂林至通道、重庆至通道2条旅游专线。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4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7亿元,分别增长31.9%、43.6%。
四、致力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新通道
一是坚持生态提质夯基础。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加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三边”绿化工程力度,保护国家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建设和保护湖南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湖南通道麒麟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巩固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逐步实现国、省干线,旅游公路,核心景区周边的林相改造,抓好市级“秀美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强化生态领域联合执法,严守56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巩固万佛山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防范各类生物灾害。二是注重深化改革激活力。出台《通道县关于扶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完成通道县布幅娜专业合作社等5家作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采集与森林旅游示范户(基地),全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与林下旅游等产业发展面积达到8万余亩,总产值近1亿元。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旅游扶贫机制,初步确定万佛山、龙底漂流等6处公益林旅游扶贫点以及万佛山侗寨神仙洞景区、龙底漂流景区等2个森林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县集中连片承包造林3.9万亩、110户,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28家。三是突出旅游扶贫促发展。将精准脱贫与森林旅游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以森林旅游线路和业态布局为串联,统筹推进森林旅游与精准脱贫、主题旅游度假小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推动实现了景区提质与基础改善、业态提升与群众增收。在森林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全县已经建成星级农庄11家、特色侗家乐旅馆45家,直接带动2000余贫困户10000余人参与旅游开发和景区经营,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从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