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乐欢:贯彻千年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4日在湖南考察工作结束时、2016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作重要讲话,2018年4月25日在岳阳考察沿途作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湖南工作的具体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建设美丽中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决策部署,十八大和十九大分别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和宪法,将之作为“千年大计”,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生态文明工作高度重视,2013年在湘考察时,就指示湖南“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2018年4月考察长江岳阳段时,要求湖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开发建设必须时绿色的、可持续的,守护好一江碧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会同县的生态文明实际,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
一、会同县生态建设现状
会同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林区县,生态是会同县最大的品牌,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重要。近年来,全县积极贯彻“全国生态名县、全省能源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幸福和谐家园”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绿色、和谐发展理念,通过不断造封育管,全县生态进一步好转。目前,全县林地面积263万亩,森林蓄积81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8000万根,森林覆盖率73.86%,其中杉木面积101万亩、马尾松26.7万亩、楠竹43.6万亩、油茶面积25.7万亩、天然阔叶林43.8万亩。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75.9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8.9%。
在造林绿化方面,完成造林绿化59997亩、补植补造2万亩;引进福建客商成立康特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若水、炮团、坪村等乡镇建成无患子示范基地4000余亩。完成810亩杉木三代种子园建设,杉木良种基地被国家林业局检查组认定为全国的典范和标杆。完成高速沿线“裸露”山地造林1191亩、天坑治理10亩;对高速公路两边第一层山脊可视范围山林全部实行封禁,共计对高速沿线封山育林4.5万亩。
在生态保护方面,落实森林资源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对国家级、县级公益林以及焦柳铁路、包茂高速、209国道、322和318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陡坡地段或平地200米范围内的森林实行禁伐,2016—2018年,每年在上年度采伐量的基础上减少林木采伐量20%,保护会同县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强化林地稽查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严守林地红线。严防松材线虫病入侵,防治常发性虫害面积6.5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将全县森林面积纳入保险范围。结合环保督查,对全县范围内的8家楠竹竹凉席加工厂开展停产清理整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建设资金不足。2016年2月起,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不再征收育林基金,而且部分林业生产性开支没有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安排,无资金投入到林业生产。而且因林业生产周期长,多年来有很多大户、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到造林绿化,目前尚未产生经济效益,已没有充足的资金继续投入。
(二)林业资源资产变现较为困难。会同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市场体系单一,缺乏多元化的金融组织结构。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占据绝对优势,资本市场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狭窄。虽然会同县2016年建立完善了收储管理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降低了银行风险,保障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但因贷款期限短,林业生产周期长,贷款户还款压力大,有的大户尚未办理完善林权流转证,有的规模林场和造林大户是联合经营,有的是大户与流转户、村组集体约定采伐效益分成,林权为多人(组织)共有,林权抵押贷款办理受阻。而且目前实体经济萎缩,大部分经营业主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林业建设,林地流转交易实施较难。
(三)林产品精深加工不够。会同县是林业大县,但因木材市场疲软、县内企业加工粗放、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等原因,目前全县仅有25%的木竹加工企业勉强维持生产。尽管会同县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园也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但因交通、区位原因,吸引外地资金和知名企业来会同县投资建厂较为困难。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修复,促进资源恢复性增长。加大杉木、楠竹等优势资源的培育力度,通过实施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等项目,培育无节良材、大径材等特色资源。加强各生态建设项目的落实、实施和验收,强化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继续落实生态发展优惠政策,提高群众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促进林业资源资产变现。一是夯实林权基础。大力开展林权复查和纠错、调处山林纠纷等工作,完善林权登记和档案管理,强化办证服务,为实施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碳汇交易等夯实基础。二是推动林权流转交易。加强与国内专业网站的对接,包装林地资源向外推介。加强本地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林木林地流转,优化林业生产要素组合,促进林地向大户集中,实现集约经营、规模开发。三是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开发和推广适合本地经济基础、适合林业产业的金融产品,除企业和大户外,在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和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四是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创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单家独户经营难、高成本投入、低效益产出等问题。培育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引进林业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三)加大林业生态扶贫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就业扶贫特岗)护林员选聘、管理及考核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态护林员劳保装备,充分发挥其护林、爱林、管林的积极性。增加林区道路建设项目,改善林农生产生活条件,降低林业、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加强林业生态产业扶贫,探索公司扶贫、委托扶贫、三权分置、林权收储、“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发挥林业龙头企业、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扩大扶贫产业种植、养殖规模,帮助贫困村集体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全县脱贫摘帽后贫困户能巩固脱贫效果。
(四)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林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现有企业入园。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木竹精深加工企业进驻园区,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会同县林区群众自发、积极发展杉木速丰林、大径级楠竹、高产油茶等基地,促进林业产业整体提升。结合旅游业发展林业,着力完善各景区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视线范围内的造林绿化,提升生态景区景观质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着力推进“一乡(镇)一品”工程,确保老百姓种得下、卖得出、有效益,实现“不砍树能致富”目标。加快竹笋、无患子、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扩大花卉苗木种植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大力推进秀美村庄建设。加大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林农等活动,加强对林农的林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科技含量。以建设“秀美村庄?幸福家园”和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重点抓好乡村道路、村镇、团寨的绿化和美化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宜居指数。加大“生态会同”“绿色会同”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保护生态”“保护会同”的意识,引导全民动手,全社会行动,参与到造林、管理、保护、治理等各项工作中来,共同建设绿色、整洁、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