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进武:发展油茶产业 助推林业产业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业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林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1.林业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山区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山区要快速发展,林业产业一定要崛起,没有产业的林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没有效益。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
2.林业产业是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贫困农民要实现脱贫致富,就要发展优质用材林、木本油料林、果木林、茶叶及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确保收入的可持续性。
3.林业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的扶贫方针,以市场为主导,以项目扶持为重要手段,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有力的抓手。
二、正视林业产业扶贫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有偏差。大部分贫困农户受“靠天吃饭”、“雨养农田”思想束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也有很多人认为林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对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怕苦畏难,不想干、不愿干;或者认为林业产业是林业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认为林业产业项目小、资金少,抓林业出不了大成效。
二是信息获取有障碍。一方面,林业产业市场信息宏观的多、微观的少;林业科技服务的多,对市场进行前瞻性预测、综合分析的少;粗放式经营多,精细化经营少。另一方面,贫困群众往往缺乏获取信息的工具和能力。
三是技术服务不到位。贫困农民缺技术,大多只能从事低水平、小规模的小农经济,而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又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服务的力度和广度与实际需要都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资金制约很严重。一方面,贫困群众积累少、家底薄,没有钱;另一方面,贫困群众获得财政扶贫资金补助支持的范围和力度有限。同时,贫困群众资金筹措能力比较弱:从银行贷款,贫困户因无资产可抵押,缺少有效担保,很难获得贷款支持;民间借贷利率普遍偏高,贫困群众又无法承受。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主要瓶颈。
五是利益联结不紧密。贫困农户和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还没有广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也还不完善。
三、坚持因地制宜,实现林业产业精准扶贫
临澧县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区,拥有林地面积69.8万亩,其中油茶林面积27.97万亩。全县海拔多在100米以下,纬度在29°-30°之间,土壤为第四纪红壤。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冰冻较弱;日照充足,春季寒潮频繁,秋季寒露风活跃;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6.4℃,雨水充沛,年降水量较稳定。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油茶生长。
临澧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群众生产习惯和本地实际,明确提出“南油北果”的发展目标。将油茶产业作为林业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并确立为全县“产业立县”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全县完成油茶新造4万多亩,完成油茶低改7.5万亩。目前,拥有油茶种植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11个,油茶种植大户111个。初步形成了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格局。
一是抓责任传导。县里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县级领导专抓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并制定了《临澧县油茶产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将油茶产业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排名后两名的乡镇,取消当年林业工作评先评优资格,并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说明。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班子。真正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构建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压力传导机制,形成“干好干坏不一样”的争先氛围,全面激发油茶产业发展活力。
二是抓规划引领。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制定了《临澧县油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全县新造油茶5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建成油茶高产优质基地15万亩;建成油茶规模加工企业1家;建成交易规模1万吨以上的油茶籽交易市场1家;打造临澧油茶品牌,实现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同时,我们还聘请省林勘院启动了我县油茶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拟通过进一步强化资源培育,优化加工布局,着力品牌打造,加快推进全链提升,让临澧茶油走向世界,将临澧打造成“中国油茶之都”。
三是抓政策扶持。首先,争取上级政策扶持。2017年,临澧油茶被纳入省油茶新造农开普惠扶持项目唯一试点县,到位扶持资金600万元。今年,省林业厅将我县列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并成功申报了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示范项目。今年5月份,我们又申报了全省“一县一特”特色主导产业,临澧油茶进入全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目录。其次,加大县本级油茶奖补力度。2013年-2016年,县财政每年预算600万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油茶新造每亩补贴400元、油茶低改每亩补贴300元;2017年起,县财政将油茶产业专项资金预算每年增加至1000万元,油茶新造每亩补贴600元、油茶常规低改每亩补贴300元,带状更新改造每亩补贴450元。第三,加强金融信贷支持。2018年1月,我们与县农行进行衔接,启动了“惠农担-油茶贷”,正式面向油茶造林主体发放贴息贷款,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投入难问题。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持油茶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
四是抓技术指导。近年来,我们集中举办油茶生产技术培训班7期,聘请省、市油茶专家现场授课,培训基层干部、油茶生产大户、油茶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9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全县油茶生产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上门服务、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活动,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服务。今年4月份,我们又按照“一村一员、一乡一队、全县一体”的标准组建了全县油茶产业技术服务队伍,明确了技术员职责和管护指导区域,并举办培训班,组织赴外地油茶基地参观考察学习等提高油茶技术员业务水平,持续推进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入户。今年以来,全县利用“村村响”开播油茶专题节目,每周播放4次,累计播放150期,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油茶生产技术。今年9月20日,我们还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知名油茶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建安教授,在县委学习中心组开展油茶专题知识讲座,提高领导决策和指导水平。
五是抓示范带动。首先,抓领导办点示范。由县级主要领导牵头,每年在油茶重点乡镇建设3000亩高标准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片,新建3-4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高标准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分别在各自辖区进行办点示范。通过县、乡两级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油茶产业发展。其次,抓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懂技术的公司来我县投资油茶产业,建立油茶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模式,带动全社会参与。第三,抓大户培植。鼓励和扶持油茶种植大户发展高产良种油茶,走精细化管理道路,让群众确实看到油茶产业的效益,真正了解油茶、认识油茶,自觉参与油茶产业发展。
六是抓产业模式。探索有利于带动普通农户增收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和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共享油茶产业发展成果。目前,全县共有油茶公司6家、油茶专业合作社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直接带动农户达5000多户参与油茶产业建设,户平增收4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