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全面实施创新布局发展战略 有力支撑高效生态林业建设
近年来,南县高效生态林业建设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合理布局,在珍贵乡土树种推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林下经济发展等方面狠下功夫,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南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目前发展现状
(一)加快珍贵乡土树种推广,推动“美丽乡村”和生态旅游迅速发展
以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公路绿化、居民庭院绿化作为载体,大力种植银杏、樟树、楠木、桂花、玉兰、栾树、景叶白兰、杨梅等优良乡土绿化树种。每年选取1个乡镇和2个村做为全县珍贵乡土树种整村整乡推进示范点。引种和栽培珍贵乡土树种1500万余株,建成苗木培育基地3000多亩。每年种植苗木80万株以上,推广典型秀美村庄50多个。
(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资源
1.成立了南县德昌国有林场
以县域内国有、集体林地为基础,成立了南县德昌国有林场,设四个分场,管辖面积10.87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87万亩。
2.建成了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
以南县境内主要河流淞澧洪道、藕池河中支和西支、南茅运河、沱江为基础,建成了湖南南洲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1383.5公顷,是我市首批通过国家验收授牌的湿地公园。
3.新建南县德昌省级森林公园
拟设立的湖南南县德昌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益阳市南县北部,由德昌国有林场总场、德昌公园两大片区组成,德昌公园片区位于南县城区九都山,德昌林场总场片区位于南县乌嘴乡境内,距县城14.3公里,规划总面积205.31公顷。
4.新建南县舵杆洲省级湿地公园
新建的湖南省南县舵杆洲省级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南县东部舵杆洲芦苇场,总面积2030.0公顷,分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
(三)探索新型林下经济模式,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1.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突出发展林菜、林瓜、林芦等模式的种植型林下经济和林牧、林禽、林渔等模式的养殖型林下经济,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完成林下间种南瓜、菜瓜、高粱、芦苇面积1.5万亩,主要典型有南洲镇白马圻林下间种南瓜350亩、中鱼口游港河洲林下间种南瓜800多亩,德昌国有林场天星洲分场林芦间种面积3000多亩;完成林下养鱼、养猪、养鸡面积0.15万亩,主要典型有青树嘴园艺场林下养殖藏香猪120多亩,茅草街林下养鱼面积200亩,南洲镇林下养鸡100多亩,乌嘴乡窖嘴河洲林下养牛面积400多亩。
2.大力推动新型林下经济模式-森林康养产业
森林康养是人们利用森林环境与现代医学、现代养生学有机结合,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医疗服务、运动康复、餐饮住宿等设施,开展有益健康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林业、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互交融延伸而形成的新业态。2015年起,我县充分利用县林科所丰富的森林资源,拟通过招商引资,培植优良乡土树种、建设康养大楼、景观绿化、湖区植物展览园、娱乐休闲中心等,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迅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河洲造林树种单一。高效生态林业,提倡注重林业生态功能,但南县近几年大规模营造杨树,河洲有林地树种98%以上为杨树,单一的树种对造林业主来说,育苗容易、造林技术简单、便于经营和管理、树种出材率大、蓄积量高、轮伐期短, 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单一树种造成的后果是破坏生物多样性,不利于水土保持、提高地力, 而且容易发生大面积病虫害。
2.林网营造珍贵乡土树种丧失农田防护功能。垸内林地砍伐杨树后,由于当地老百姓非常抗拒种植杨树,只能在沟渠路边种植绿化苗木,达到绿化美化效果。但全县种植绿化苗木没有形成整体规划,不管是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大型渠道和公路,清一色都是种植的观赏性较强的灌木或小乔木,树木长大后,高度和冠幅达不到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从长远来看将会影响南县农业大县的粮食生产。
3.良种基地滞后,品种混杂。在良种繁育方面,选用良种,培育壮苗是提高林地生产量达到丰产目标的关键措施。南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上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致使造林树种新品种的研究推广工作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大规模林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有充足的良种资源,有成熟的科学技术支撑,能够引导我县林业产业长足进步,带来真正意义的丰产效应的良种繁育基地。
4.推动发展的机制创新不够。发展高效生态林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较多的管理精力投入,而目前由于银行部门的支持渠道不畅,部分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与承包责任田的农户存在利益纠纷,类似的问题已经影响到高效生态林业的建设规模和速度,必需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今后发展的方向
一是优化林种树种结构。着眼增加优质森林资源战略储备,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采取优材更替、补植补造的办法,大力种植楠木、榉木、樟树、银杏、桂花、玉兰、栾树、景叶白兰等珍贵乡土树种;
二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着眼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杨树采取抚育、间伐、补植、残林复壮等集约经营措施进行改造。
三是巩固壮大林下经济。着眼获取森林的多种效益,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林菜、林菌、林禽、林畜等种植型和养殖型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加强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生态、环保、优质的林下种养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完善南洲国家湿地公园、罗文花海、德昌森林公园、舵杆洲湿地公园等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南茅运河、茅草街至厂窖公路、南注公路等主要旅游通道绿化,增强森林旅游吸引力和承载力。同时,建立健全良性互动的利益协调机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有效整合旅游资源,适度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景点,实现政府、企业、农户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