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运强:浅谈绥宁县油茶扶贫产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9-04 15:06 信息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县油茶扶贫产业的发展,2018年5月7日至18日,我带领相关股室的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了为期12天的油茶扶贫产业情况专题调研,就绥宁县油茶扶贫产业的现状、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绥宁油茶产业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调研情况谈一谈绥宁县油茶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一、油茶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

  1、油茶产业发展状况

  全县现有油茶栽植面积22.4万亩(绥宁县为湖南省首批48个油茶示范基地县之一),有老油茶纯林1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山、鹅公、寨市、唐家坊等乡镇,自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油茶老林低产改造11万亩次;近几年发展油茶新造林基地5万多亩(零星1万多亩),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2.5万亩,主要集中在鹅公、武阳、关峡、长铺乡、唐家坊、河口6个乡镇,已挂果收益的油茶造林面积约1万亩;发展油茶新型经济组织实体25多个(不含村级油茶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51个)。2015年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引资湖南省贵太太油茶科技股分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引进先进油茶籽低温冷榨生产线,每年将生产优质茶油5万吨,年产值逾30亿。

  2、各乡镇油茶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分配情况

  2018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年初各乡镇油茶扶贫产业申报数据,结合实际情况,下达各乡镇油茶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任务10000亩,其中鹅公1400亩、东山500亩、寨市800亩,乐安400亩、长铺乡600亩、河口1100亩、麻塘400亩、关峡600亩、李熙桥1200亩、瓦屋塘900亩、红岩镇400亩、金屋镇500亩、黄土矿600亩、唐家坊600亩。

  3、各乡镇油茶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油茶扶贫产业发展调研组了解的情况,全县各乡镇已完成了油茶造林工程竣工自查验收,2018年全县共完成油茶新造林6891亩(其中5亩以上开挖梯土的基地造林6250亩),284个造林小班,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其中鹅公1374.1亩、东山161亩、寨市688亩、乐安392.8亩、长铺乡111亩,河口乡704.3亩、麻塘95.2亩、关峡120.1亩、李西562亩、瓦屋塘镇371.6亩、红岩镇621.3亩、金屋镇914亩、黄土矿镇301亩、唐家坊镇475亩。对照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各乡镇的油茶造林任务目标,金屋镇、红岩镇超额完成任务,鹅公乡、乐安乡基本完成任务,其它10个乡镇均未完成造林任务,李熙桥镇、瓦屋镇、东山乡、麻塘乡、长铺乡、关峡乡相差任务甚远。

  4、各村油茶扶贫产业利益机制联结情况

  全县2018年营造的油茶林除麻塘乡的所有村和关下乡的芷田村没有选择油茶扶贫产业外,其它村级都选择了油茶扶贫产业, 但全县按照“三有三定三结合”模式发展油茶扶贫产业的乡镇的村级共有51个村,其中乐安乡的文江村;长铺乡龙家村;东山乡的金子村、双门村;金屋的张家湾村、大吉专屋新村;黄土矿镇的团丰、自然、同乐3个村;唐家坊镇的上白、下湾、白沙、梅溪4个村;瓦屋塘镇白家坊、三星、庙湾、杨家堂4个村;河口乡的多逸寨、竹舟江、万林湾、塘弯、彭家5个村;李西镇的石阶田、塘玄湾村;寨市乡的下寨村、朝仪村;鹅公乡佳田、鹅公、刘家等11个村;红岩镇谢家、寥水、下匡等14个村;且以上村级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资料都没有完善。其它村都是由村里提供油茶苗木,由本村有意愿营造油茶林的农户(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零星栽植,无法与本村其他贫困户确定利益联结机制 。

  二、油茶扶贫产业的扶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为推进“百千万产业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出台了《绥宁县油茶产业扶贫实施细则》绥政办发【2018】1号文件及《关于推进“三有三定三结合”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绥办发【2018】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选择扶贫产业,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确定产业带头人,依托产业能人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完善带头人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达到产业长效扶贫的效果。为鼓励产业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按照文件内容规定,油茶新造及抚育实行政府奖补加贷款加全额贴息贴费予以支持:①第一年政府奖补800元/亩,油茶新造验收合格第一年补贴造林资金最高800元/亩,第二年造林抚育验收合格补贴高达200元/亩,第三、四、五年造林抚育验收合格分别补贴100元/亩;②可享受县内五大银行和湖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惠农担-油茶贷”,合符条件的油茶新造每亩可贷款2500元,分五年发放,贷款由县政府连续五年全额贴息贴费;③每户贫困户最高可申请5万元的小额贷款,县财政连续三年全额贴息。县级重点扶贫产业资金直接安排到村,拨付到扶贫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头人占财政补贴资金额不超过总额的25%,贫困户占75%。

  三、油茶扶贫产业存在的问题

  调研组在现场实地考察的过程中,通过听取乡村两级情况汇报以及与种植大户代表、合作社农户、乡村两级干部一起的座谈讨论,发现我县目前油茶扶贫产业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利益联结迟迟未建。油茶造林工程早已实施完成,县油茶办按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的指示,在4月中旬将相关油茶扶贫产业的表格发放到各乡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村能按县扶贫攻坚指挥部的要求,制定村级产业扶贫发展方案,也没有一个村将本村纳入产业扶贫项目的油茶造林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规模发展缺乏土地。集体林权体制改革后,原来由村集体统一管理的山场按人口平均分配到千家万户,村集体或产业带头人很难从林农手中将整块大面积的山场流转,导致很多有意愿选择油茶产业扶贫的村苦于找不到土地。

  (三)科学规划缺少资金

  1、资金溥弱的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坪闲地零星单独实施栽植油茶享受不到财政补贴。

  2、产业带头人享受的财政奖补资金相比往年要少,有经济实力的产业能力不愿意充当带头人,同时已分山到户所有的土地不愿意流转给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发展油茶。

  3、村级产业扶贫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油茶新造补贴。例如金屋塘镇张家湾村,全村今年油茶造林816亩,按新造油茶补贴政策,每亩最高可补贴1300元,需拨付补贴资金105万元,但全村三年的产业扶贫资金也不过是50多万元。

  4、产业扶持资金过于分散,不利于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总体科学规划。扶贫资金按村级贫困人口分配到各村,但并不是各村每年都有适宜油茶造林的山场,即使村里有适宜的山场,本村贫困户也不一定选择油茶扶贫产业。

  四、油茶扶贫产业发展建议

  油茶扶贫产业是一项长效扶贫产业,要在新的起点上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创新产业模式、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山场、资金等几方面狠下功夫。

  1、创新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建议在扶持产业规模发展的同时,兼顾零星栽植。利用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单独零星栽植的油茶林按800元/亩给予补贴,但每户最多不能超过3000元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激发产业能人积极性。在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的基础上增加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今年我县油茶造林情况,县财政另安排一批资金给予产业带头人和零星栽植油茶的非贫困户补贴250元/亩的苗木款。

  3、更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要进一步明晰产权,积极引导油茶林和宜种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山地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对适宜种植油茶的坡耕地、荒山荒地、稀疏残次生林地,要鼓励引导林权所有者挂牌拍卖经营权,用于新植油茶。

  4、协调合作,促进 “三有三定三结合”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解决有意愿发展油茶但无法落实造林山场的村,县林业局应根据县绥政办发【2018】1号文件第十八条内容规定组织专门的力量尽快进行规划,形成材料上报县人民政府研究审批。

  5、严格考核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和乡镇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对完成油茶扶贫产业综合开发的乡镇,将优先安排或重点安排下年度产业扶贫综合开发工作计划,考核排名靠前的要实行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和调整项目资金计划,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追究乡镇及村级负责人的责任,对在油茶产业开发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适当给予奖励,油茶产业扶贫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年终乡镇工作人员绩效奖金等次。

蒋运强:浅谈绥宁县油茶扶贫产业发展

667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