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做好“四个一”,建设生态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求温饱"到现在的"盼生态",十九大报告也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美丽中国”的战略定位。醴陵市林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大美醴陵” 目标,重点建好“一条廊”,打好“一张牌”,争创“一座城”,推进“一个园”,为建设生态醴陵诋励奋进。
建好“一条廊”,即绿色长廊。聚焦造林绿化主业,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努力实现从绿化到美化、从绿色到景色的转型提质。一方面,按部就班完成“规定动作”,全力完成上面规定的3.85万亩面上造林任务,抓好可视范围内裸露山地造林以及世行、欧投行、长防林、油茶造林、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规划引领开启“自选动作”,聘请专业团队,编制“五边”(城边、路边、水边、村边、宅边)造林提质规划,当前尽快进行主干道路、重点部位的提质规划,做到“点”“线”结合。一旦确定,争取创造条件分期分年实施,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形成“一路一景、各具特色”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景观。
打好“一张牌”,即油茶品牌。我市是全国“油茶之乡”,现有油茶林面积65.77万亩,主要栽培品种有湘林系列、长林系列、华字系列等优良品种。抓茶油扩面促效,发展林业产业,就我市来说是最现实的选择,也是最大的可能。今年要以市委、市政府将茶油产业列入“十大产业”项目建设之契机,打造好“30万亩茶油产业基地”。一是抓紧制定茶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茶油产业定位、科学布局、建设重点及目标任务。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面貌,狠抓规划落地。二是完成年度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油茶造林1万亩、幼林培育5万亩、低产林改造5万亩。跟踪并争取国家、省油茶产业发展相关项目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三是实施扶大扶强,不撒胡椒面,从项目、资金、服务上给予倾斜,强化茶油质量和商品标牌标识管理,做好湘醴茶油、鼎典山茶油、清江坊等品牌地理商标申报,着力打造醴陵油茶品牌。
争创“一座城”,即森林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群众的梦想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加快建设大美醴陵的具体实践。当前,我们要自我加压,加快落实在今年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省厅对县(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提的要求,提早准备,适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启动创森工作。一是要适度宣传,做好呼吁鼓动工作,为启动创森工作作好前期铺垫和舆论准备;二是要学习,主动对接省厅,特别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争取为我扫用;三是要专题研究,对照“创森”指标,仔细分析、找准现状与指标差距,补齐短板,确保精准发力,顺利实施;四是严格管护,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管护政策,对盗伐滥伐、无证运输、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规范林政秩序。对森林灾害加强防控,进一步压实市、镇、村三级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层层抓落实,确保不发生森林有害生物疫情和森林火灾人员伤亡事故,巩固封山育林成果。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城,让醴陵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
推进“一个园”,即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我市将继续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将官庄湖相关项目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为官庄湖水系综合开发PPP项目。官庄湖水系综合开发PPP项目建设主要围绕“四大子项目”实施,即官庄镇自来水厂、官庄湿地公园、环官庄湖基础设施及上游水系环境治理、官庄湖周边旅游开发项目。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醴陵市官庄镇,以官庄水库和涧江、潭塘江、桃花江和小横江的部分江段为主体,以及水库和河流第一层山脊内的公益林地及周边部分区域,建设内容为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生态旅游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项目,总面积1363.7公顷。当前要按照“季度目标、方法措施、季度进度、责任人员、完成时限、成效结果”的明确要求,逐项逐条细化,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任务倒逼、工期倒排、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努力把我市官庄湖建设成为多功能、开放型、综合性湿地生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