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俊:吉首市绿色生态建设调查与思考
青山环抱生态吉首,绿树环拥美丽山城。近年来,吉首市林业局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引领,围绕“绿色湖南”建设目标,突出“绿色湘西”建设主题,努力建设“生态吉首、美丽山城”形象,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
一、生态建设成效
(一)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围绕“百里湿地风光带、千里红色走廊”建设行动,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 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建成十八湾、坪朗等生态村庄和秀美村庄138个。坚持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建成绿色通道217公里,道路绿化普及率95.82%,道路绿化普及达标率95%,形成了人民路、世纪大道等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大力推进单位、庭院和小区的绿化建设,全市现有园林式单位和小区140个,占单位总数比率40%;建有大型公园12个,公园绿地6个,大型绿化广场4个。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85530.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78.8%;森林覆盖率达74.06%,活立木蓄积量达325.3万立方米。全市城市绿化总面积达到1275.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6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居全省第一,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二)绿水青山优势更加巩固。造林绿化是生态建设的基础,资源保护是巩固成果的关键。吉首市建立了各项管护措施,层层签订了森林资源管理责任状,选派20人组建武警森林灭火救援队伍,在保持原有203名护林员(公益性岗位67名)基础上增聘了506名生态护林员,严格执行商品材零采伐制度,认真落实森林“三年禁伐减伐”行动,设立33个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网点,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近五年来,全市共查处涉林案件145起,行政处罚160余人。特别是在2014年开展危害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中,破获了一起百年“金弹子”团伙盗窃案,5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判处1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有力地震慑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连续多年持续控制在指标范围以内,切实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与此同时,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对全市5213棵古树名木重新进行了录入建档,实行挂牌管理,安排专人养护。
(三)绿色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建立了1.8万亩的花卉苗木产业“十字”长廊,年培育银杏、丹桂等各类花卉苗木1600余万株,产值2.2亿元;发展乡土珍稀树种育苗基地200余亩,为全市提供乡土珍稀树种苗木200万余株,乡土树种造林比例达85%;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23家,带动6000余户农户入社,发展金银花、杜仲、油茶等产业8.9万亩;建有林下经济种养殖基地10个。依托矮寨国家级森林公园、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德夯国家级风景区、苗木花卉“十字”长廊等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寨阳“吉祥花谷”、马颈坳“桃花岛”、镇溪寨垅“月色荷塘”等为代表的观光休闲农业集群,以茶乡品茗等为特色的13条精品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三年来,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01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59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近200亿元。同时规划了包括红枫森林公园,湾溪森林公园,南郊森林公园,芙蓉岗森林公园,西郊森林公园,小溪森林公园,花果山森林公园和德夯森林公园在内的环城八大森林公园,总面积二十万亩,发展森林旅游产业。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林业产业发展的挑战。近年来,虽然全市林下经济、苗木花卉、林产品加工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缺乏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全市林业产业建设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
(二)资源保护管理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挤占”林地,其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个别群众法治意识不强,乱砍乱伐,运输无证木材的行为时有发生。重造轻管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三分造七分管,工程投资中没有预算后期抚育及管护资金,后期经营管护措施跟不上,影响造林成效。
(三)人才队伍瓶颈的挑战。林业系统不同程度存在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随着林业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展,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资本运作、林业新业态、项目策划包装等方面人才短板不断凸显。
三、相关对策措施
(一)全力做好林业生产。积极破解造林空间有限的瓶颈,大力挖掘我市尚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石漠化地区、裸露山地等难利用地,有效转变造林模式,要从“绿化”向“美化”提升,重点向省道、国道、高速、高铁、旅游区等区域转移。要不断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储备林等工程,重点区域实行林相改造,实现营造林由植树造林向植树造景转变。要大力度争资上项,强化“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动、面貌靠项目改变”的意识,主动研究新常态下林业项目资金投资导向和重点领域,强化沟通协调,搞好工作对接,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今年林业项目资金投入较往年有较大突破。州市两级财政要加大对林业事业的投入,改善林业造林工程资金不足的窘境,填补林业工程资金缺口;州市政府要制定详细方案,财政配备专门资金,用于解决造林绿化用地与农民生产争地的问题。
(二)深入开展资源管护。十年树木,毁林两小时。保护好森林资源是“不败祖宗业、更为子孙谋”的一项伟大事业。把森林防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点加强湖南矮寨国家森林公园、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红山林场等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的森林防火工作,切实抓好防火宣传、隐患排查、护林巡查和野外火源管控等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森林火灾成灾率控制在0.9‰以下,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严格执行商品材零采伐制度,认真落实森林“三年禁伐减伐”行动,规范木材经营加工管理秩序,加大征占用林地管理力度,同时也要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加紧与发改、财政、住建、交通、国土等项目单位衔接,按照程序合理合法申报和审批项目建设用地。严格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审批,加大野生动物经营场所执法监管,着力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加强监测预警,认真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普查防治,落实好资金、物资、人员、技术等方面保障,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林战略,通过专业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考、优秀人才遴选等措施,加强林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人才培训管理流程,确立传、帮、带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引导专业人才到乡镇林业站所和扶贫挂点村锻炼,提升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