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中:聚力乡村振兴 推动绿色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4-04 11:59 信息来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新旗帜。省委书记杜家毫在2月24日召开的湖南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动乡村绿色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 。2018年,我们将立足县情林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做好做足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扶贫文章,努力实现“农村美、林业强、农民富”的奋斗目标,打造具有株洲县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一、坚持保护优先 建设秀美乡村

  株洲县是全省重点林区县,现有林地面积87.17万亩,森林蓄积量1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01%。覆盖全县国土50%以上的绿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 守住林地红线,保障生态发展空间。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项目积极补充林地,实现林地面积适度增加,确保到2020年全县林地保有量达到88.65万亩以上,同时,努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未来3年内将年均实施森林抚育10.0万亩,确保到2020年底全县乔木林蓄积量达到每亩5.0立方米以上。

  (二) 守护绿色成果,永葆乡村秀美“颜值”。一是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禁伐减伐政策。重点将全县4.7万亩、10.0万立方米乔木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禁止一切利用性采伐。同时,严格控制采伐,切实抓好三年禁伐,全县未来5年内的森林采伐原则上以抚育采伐为主,年采伐总量控制在森林总蓄积量的1.0%以内。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在国有林区建立10支专业化的林火扑救队伍,在集体林区聘请130名生态护林员,全县规划新建防火公路、林道100公里,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全县8个镇和2个国有林场安排专职测报员20名,重点监测楠竹、油茶、国外松、杉木等主要树种,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二、突出生态修复,推动林业升级

  以重点林业工程和特色产业为引领,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加快生态修复建设。通过加快宜林地造林绿化,低产低效林地改造、封山育林,加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治理。2018年,我县将主要实施碳汇项目、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第一轮)、省级油茶产业等生态修复工程,未来3年内,将年均安排各类造林(改培)任务2.0万亩以上,确保全县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长率保持在4%以上,到2020年实现全县森林保有量67.05万亩,精准提升整体生态功能。

  (二)打造特色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之基和致富之道,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2018年,我县规划发展各类特色产业4.2万余亩,其中,发展优质油茶产业3.5万亩(新造0.5万亩,低改3.0万亩),新造中药材0.1万亩、花卉苗木0.2万亩,培育珍贵树种0.4万亩(新造0.2万亩,改培0.2万亩)。同时,培育一批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造林合作社,鼓励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绿化建设。

  三、聚焦贫困人口,巩固小康成效

  株洲县近3年年均减贫2000人以上,目前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48%以下,2016年在株洲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达标的目标。2018年,我们将继续打好“生态组合拳”,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县小康建设成效,实现农民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

  (一)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生态补偿力度。全县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上进一步向贫困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一是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长江防护林造林、油茶产业等项目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安排。二是全县造林苗木培育集中安排在结对帮扶村,优先安排贫困户育苗。三是各造林项目、油茶低改项目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涉及株洲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县林业局发放的项目补助一律提高30%-100%。

  (二)创新资金使用方式。优先安排和聘请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2018年将继续在全县130个村(社区)各聘请一名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切实做好脱贫增收文章,确保贫困稳定退出。

  (三)扶持创建一批贫困户就业、创业基地。主要是对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或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创业的涉林企业给予政策、项目扶持,开展政策、技术指导。今年计划扶持15家带贫企业和打造1家产业扶贫特色园区,力争安排贫困户劳动力200余人就业,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创业。

  党的十九大后,生态文明相继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新时代,新作为,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民生,聚力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打造好生态宜居新渌湘。

  

  

  

  

  

  

  

彭志中:聚力乡村振兴 推动绿色发展

667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