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辉:推进供给侧改革 加快竹产业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8-03-07 10:39 信息来源:

  益阳市地处湖南中北部,背倚雪峰山,怀拥洞庭湖。全市总面积1860万亩,林地面积966.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228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236.1万亩,占湖南省竹林总面积18%,居全省第二。立竹量3.3亿株,占湖南省总立竹量19%,居全省第一。近年来,我市在竹产业发展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总量扩大、基地培育、科技示范、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投入,致力做大做强,取得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017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115.1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33.1%。全市竹产业从业人数36.5万人,重点竹区竹农人均年收入2.75万元,其中来自竹产业的收入1.25万元,占竹农人均年收入的45.5%。

  一、深化认识,把发展竹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打造。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竹产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一是市里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林业、发展、财政、经信、质监等相关市直部门为成员,为加快竹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市政府将竹产业与制造业、花卉苗木产业、金属冶炼等其他5大产业一道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6大支柱产业。二是成立了竹产业发展专家咨询机构。为促进竹产业的发展,我市举办竹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全国范围内10多名竹类发展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颁发聘书,请其担任我市竹产业发展的顾问。三是制订了《益阳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2014年,我市邀请北京华信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益阳市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为实现竹产业长期、科学、有序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强化措施,把发展竹产业作为林业转型升级的龙头来建设。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发展高效生态林业的重要决策,其中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我市从三个方面着手,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三林”并举建基地。我市以前竹林大部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产出率非常低,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为改变这种状况,2012年以来,我市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要求,紧紧抓住南竹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竹笋两用林基地建设两个重点,因地制宜的在全市重点竹产区开展笋用林、材用林、笋材两用林三类基地建设,近年来每年新发展笋用林1.5万亩、笋材两用林3万亩,抚育材用林20万亩。市林业局在桃江县马迹塘镇开展试点,探索政府、企业、林农良性互动、合力兴业的竹笋产业发展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作规划、企业带领闯市场、群众参与建基地、部门支持搞服务的办法,发展笋竹面积1万亩。二是招商引资进园区。为解决企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我市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在全市新建包括桃江竹产业科技园、高新区碳化凉席产业园、吉木森工林板材加工产业园等林业产业园区,将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的竹产业加工企业进驻园区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竹产品附加值。如桃花江实业5万立米竹集成材项目、桃花江竹业20万立米竹纤维板项目、湖北华中绿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竹缠绕复合压力管项目等已进驻桃江竹产业科技园。三是多管齐下扶龙头。组织成立市竹产业协会,让全市竹产业企业实现抱团发展,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积极为上规模的竹加工企业申报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和发展能力;根据企业规模、经营水平、带动能力等情况,对重点竹加工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三、培育品牌,把发展竹产业作为质量强市的重要举措来推进。为改变过去我市竹制品规模小、产品粗、效益差的状况,我们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竹制品精深加工,致力培育产品品牌。近年来,通过对竹制品行业的规范整顿,竹加工企业从原来的上千家整合到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竹加工企业21家,19家成为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竹产品品牌产品不断增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桃江竹凉席”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桃花江实业的“桃花江”商标拓展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竹集成、竹缠绕、竹纤维、竹凉席碳化等先进技术在部分企业得到充分应用,竹瑞亚高科的竹纤维产品荣获“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以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称号,“桃竹”牌水竹凉席在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四、量化任务,把发展竹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来实现。我市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在竹产区。山区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大都在山,脱贫的潜力和希望也大都在山。我市从实际出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产业扶贫。全市295个贫困村,集中在竹产区的有215个村。按照2017年脱贫的时间表,以发展笋竹产业为突破口,制实路线图,任务书,再责任到人。一是实方案。我市对竹产区所有贫困村,发展笋竹产业时行精准脱贫,按一村一策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方案内容还涵盖美丽村庄建设等内容。二是搞培训。去年底今年初,全市在桃江马迹塘镇先后举行两次大规模的笋竹产业知识培训,一次对37个竹笋产业重点乡镇和10个“一进二访”联系村贫困村的支书培训,一次对笋竹产业经营业主进行培训,花大力气精准指导脱贫。三是作示范。我市分别在安化、桃江重点竹乡的贫困村办各种类型的示范点,按照脱贫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安化县大福镇梅兰坪村拥有5280亩竹林,从去年起走发展笋竹产业脱贫的路子,帮助305个贫困对象脱贫,按照年纯收入3000元以上的目标,每个贫困人口经营2亩以上笋竹林。村上从扶贫资金中安排每亩300—400元的补助资金,让脱贫对象依托笋竹产业,经过1—2个当班,实现真正脱贫不返贫。

  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力争把全市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实现兴林富民的重要产业。

  一是扩影响。通过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与竹产业有关的博览会,展示全市竹产业发展成果,加强交流与合作,助推竹产业发展。同时,在2018年积极申办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进一步扩大我市竹产业的影响。

  二是建平台。科学编制竹木产业园区用地规划,重点扶持市城区以顺德城.益阳家居博览中心的家居产业园和桃江竹产业园区,并在安化、赫山、资阳、沅江集中布局竹木加工园区。

  三是强科研。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对接平台,实现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共享,建立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合作机制,加快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在我市实现转化,推动竹林资源规模工业化利用,实现“以竹代木”、“以竹胜木”。同时,充分利用竹产业协会、市林科所等平台,将自主研发和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指导竹产业的创新与开发。

  四是变思路。按照“精心培育一产、大力发展二产、积极开发三产”的思路,拉长竹产业发展链条,做大做强竹产业。特别是重点加强笋竹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竹笋加工基地和市场,利用广袤竹林资源形成的竹海景观,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加大开发力度,大兴竹生态旅游。

蔡光辉:推进供给侧改革 加快竹产业发展

667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