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林:坚持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桂东,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处罗霄山脉中段南麓,全县国土面积217.8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84.8万亩,活立木蓄积81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81.83%,是全省重点林业县,生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现共划定国、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03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5.7%,在生态建设中林农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导致了林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到2014年底调查建档时,全县23万人中仍有贫困人户15995户、46463人,成为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县。
近年来,我县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的行业优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因我县地处国家边远高寒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扶贫中存在林区基础设施滞后,支柱产业薄弱,生态扶贫支撑项目少、标准低且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很容易出现脱贫后受政策调整因素影响,难以巩固脱贫成果的可能。在脱贫攻坚中,要将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林业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
一、抓保护强基础,助力脱贫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基层基础,实行乡镇、村源头管理责任制,实现生态保护基层源头管理常态化。通过完善《护林员管理办法》,全县设置护林员岗位700多个,坚持优先聘用贫困户的原则,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补贴和金融性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发展退化防护林修复、国家储备林、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造林补贴和森林抚育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既促进森林资源增长、优化森林树种的科学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景观效果、培育珍贵大径级用材资源和保持物种多样性,又提供大量长期的就业机会,每年实施项目预计5万亩,需用工达10万个工日,务工工资近3000万元,项目实施中积极引导贫困人员参与建设,有效提高贫困户收入,实现尽早脱贫且巩固不返贫。
二、抓产业强引导,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森林康养和旅游产业项目发展。目前,全县已分别规划全域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PPP项目两个,规划总投资26.34亿元,以八面山国家级保护区和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范围为主区域,着重发展森林康养和旅游产业,积极争取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特色小镇和全省第二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等创建项目。加大对林区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开展康养服务培训,不断提升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的接待服务水准,实现林农就近就业增加收入,预计5-8年后森林康养及旅游业进入成熟期,每年可接待康养客群30万人次以上,旅游人次达50万人次以上,以人均消费500元计算,在县域内消费额可达40000万元。二是积极抓好油茶、楠竹、珍贵彩叶苗木培育及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遍布全县,基础好,农民参与程度高,是能让群众直接收益的项目。通过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切实做好群众技术指导,加大招商引资,提升油茶、竹笋及林下产品产量,保持优越品质,引导苗木种植户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珍贵彩叶树种轻基质苗木培育。规划建设标准油茶基地10万亩计算,实现年产值10000万元以上;建设楠竹基地20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0万元以上;建设全县林下经济规划10万亩,实现年产值可达20000万元以上;建设轻基质标准化培育珍贵彩叶苗木1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0万元以上,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就业增加,群众致富。
三、强化品牌建设,创优特色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杜绝化学残留类药剂的使用,保持全县范围的优质空气、水源、气候,确保全县范围内康养、旅游环境和各类食材生长环境的原生态本色。同时加大媒体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打造县域绿色品牌。充分利用林地面积规模优势,积极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生态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广大群众劳动力资源,逐步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和旅游接待规模,发展油茶、竹笋、中药材林下产品等生态有机产品和特色苗木规模,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满足3万人稳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