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林业事业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更关乎未来发展全局。面对新形势下林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作为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县林业局将紧紧围绕“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履职尽责,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全面加快林业事业发展,实现山地增绿、资源增值、林产增效、林农增收、林区和谐。
一、着力抓好营林,在生态建设效果上有新突破
造林绿化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打造“绿水青山”的重要手段。坚持“生态优先、质量优先”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督查验收,一手抓造林面积的扩大,一手抓造林质量的提升,严把规划设计、种苗调运、整地栽植、抚育管护各道关口,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组织施工,确保工作力度不减、植树面积不少、种苗供应不缺、造林标准不降、检查验收不虚,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一是坚定不移完成山地造林。严格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五年规划,以大坪镇、井坡镇、小垣镇等矿区、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裸露山地、石漠化地区等难造林地治理为重点,分年度完成人工造林及迹地更新,努力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二是持之以恒抓好景观提质。突出抓好城市景观提质。以县城和镇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打一场景观提质攻坚战。以完善城市森林工程为抓手,增绿扩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城区内的边角空地、各单位的门前空地、院内空地,能绿化的,全面绿化。突出抓好通道绿化提质。重点解决道路两侧林地宽度不足、高度不够、缺株断带的问题,加强通道两侧的村庄及边坡绿化,打造厦蓉、平汝、106国道汝城境内绿色景观长廊。突出抓好水系森林提质。对重要河道两侧质量不高、林相层次简单、景观类型单一的森林,通过补植、套种不同树种、树形、叶色、花色、花期的景观植物,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生态景观屏障。突出抓好村镇绿化提质。结合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示范带创建,完成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庄的景观提质,以村镇绿化为契入点,对镇区、街道、村组“四旁”及公共绿地进行提质改造。突出抓好生态脆弱区绿化提质。抓好生态脆弱区小垣、大坪、井坡等矿区的天坑治理及绿化工作。三是多措并举提升森林质量。着力抓好低产低效楠竹林改造,大力推广杉木三代良种种植,推进无节育材、优材更替工作,提高森林质量。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保护天然林,改造低产林,改良疏残林,封育灌木林,改培特色林,发展经济林,充分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着力抓好护林,在森林资源保护上有新突破
汝城发展的优势在生态,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汝城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森林资源保护是全县林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一城三地”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森林资源保障。一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全面落实商品林主伐指标100%入村到户政策。按照省市要求,继续在全县高速公路、106国道、S353线两旁第一层山脊内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降低资源消耗,积蓄林木资源。加强木材采伐、运输、加工的管理和监督,指标申请实行实名制、审核制、公示制;改变采伐管理方式,实行森林经营单位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服务和监督管理;销售流通实行监交核查、途中稽查、过境检查,对林木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监管。二是强化依法行政。深入开展“资源林政管理阳光工程建设服务年”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盗伐、滥伐、非法加工、无证运输、超数量运输等林业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大力遏制超范围采伐、超强度采伐、超数量运输的现象,规范林区秩序。采取集中打击和全面清查相结合,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认真执行林地征占用预审制度和《汝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遵守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权限规定,依法惩处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三是强化火灾防控。以创建全省森林防火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火源管控、网络建设、责任落实,增强抵御和防控森林火灾的能力。继续通过“12119”森林火灾报警电话系统、《汝城森林防火》官方微信公众号、汝城之声FM96.5电台和县电视台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结合实际继续完善《生态护林员考核管理办法》,利用GPS护林员管理系统加强对村级森防护林员的履职监管。充分发挥县森林防火预警监控指挥中心的作用,通过视屏预警监控系统和航拍无人机技术,建立“立体化、全覆盖、无缝隙”的监控体系,大力提升防火预警能力。四是强化有害生物防治。划分区域,落实责任,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的要求,重点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监测,坚持无公害防治和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控,严密防范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牢牢控制在4‰以内,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着力抓好管林,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立足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引导管理,鼓励、引导、支持森工企业转型创品牌,森林公园提质创特色,花卉苗木升级上档次,林下经济做强上规模,森林康养产业化,林业碳汇制度化。一是发展森林康养。立足县域生态优势,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以境内大坪、益将、暖水三个国有林场为主阵地,以热水温泉旅游度假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把森林康养、温泉保健、公园度假有机结合,全力推进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益将林场、德寿山3个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基地推康养,以康养带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二是打造秀美林场。力争把九龙江森林公园创建为5A景区,把益将林场、暖水林场创建为“湖南省秀美林场”。三是发展林下经济。通过濠雄牧业、土桥南华休闲农庄、三江口石斛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典型带动,重点发展兰花、中药材、铁皮石斛、林下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四是发展花卉苗木。以打造德寿山植物园、金山花卉产业园、白毛茶庄园为核心,加快花卉苗木产业生产、研发、交易“三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花卉苗木产业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五是发展竹木精深加工。加强对木材经营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取缔无证加工,限制原始加工,鼓励精深加工,引导林产企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创新为动力,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一批木竹精深加工企业,着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增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六是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依托湖南省中部林权交易中心和汝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切实健全林业产权交易管理制度,强化流转职能,搞好流转服务,规范流转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森林的流转和经营活动,盘活森林资产;切实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搭建融资平台,增强林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