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建锋:适应新常态 谋划新思路 建设新林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7-03-16 15:12 信息来源: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视察林业林区工作,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常德而言,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背景下,继续推动全市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必须适应新常态、谋划新思路、建设新林业。

  一、新常态下常德林业改革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调档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林业改革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给林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发展环境来看,党和国家对林业的关心、支持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党的十八大后,中央还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强了林地、湿地和大象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被纳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列入需要重点扶持的基础领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要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支持森林城市建设。常德林业建设从此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从政策机遇来看,林业建设迎来三大“东风”。一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央正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发展将会迎来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严重短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既从补短板的角度,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又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这些方面,林业既责无旁贷、任务艰巨,又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三是扶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为林业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从常德林业建设的实际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市尚有32万亩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需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近12个百分点;林种、树种结构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且森林区域分布不均。二是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程度不深,油茶、楠竹等产业还处在基地建设阶段,加工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化,对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低。三是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仍需进一步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林权流转等配套政策需进一步探索;国有林场改革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落实。四是森林资源管理困难重重。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工作任务繁重;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林区社会秩序稳定还存在一定隐患,尤其是部分乡镇的林地流转,集体山林处置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这都是新常态下我市林业健康发展无法回避的困难和挑战。

  二、实现常德林业跨越发展必须谋划新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期,也是新常态下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常德积极推进“新常德新创业”,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三个迈进、建设五个常德”目标的攻坚期。常德根据市情林情,提出“1573”林业工作总体思路,即把握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线,突出百竹熊猫园、国家林业PPP项目试点、森林康养基地、油茶产业、“三山”保护五个亮点,抓好造林绿化、林政管理、资源保护、灾害防控、产业发展、执法打击、自身建设七项重点,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湘林杯”、市绩效考核三个方面的目标,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面和路径。要确保“1573”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坚持红线立林、产业强林、文化繁林、创新兴林、依法治林,不断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现代林业水平,推动全市林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美丽常德。

  一是坚持红线立林。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要求和“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总原则,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科学划定林地、森林、湿地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制度,守住林业生态底线,构筑保障和维护常德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强林。根据常德的森林资源特点和优势,在坚持生态优先和有效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引导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大力推动林业产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绿色产品,为山区林农增加就业岗位和财产性收入,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贡献,为调动广大林农群众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大力护林造林增添不懈动力。

  三是坚持文化繁林。按照生态文化支撑、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重点工程、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法制建设;全面普及生态文化和科技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推进生态文化创建活动,构建以生态理念、生态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先进思想、鲜明特色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行动。

  四是坚持创新兴林。根据林业发展现实需求及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实施林业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加速林业创新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力度,通过多形式引智和组织技术攻关,引进优良新品种,开展推广示范和对重点林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引导。全面推动常德林业发展由以投资拉动、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重点在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经营组织、创新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动力。

  五是坚持依法治林。坚持依法治林,全面推进法治林业建设。重点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依法治理林火,依法管理林地湿地,依法管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和苗圃,依法打击毁林犯罪等。通过法治手段,确保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林区秩序持续稳定。

  三、实的举措和硬的作风是建设常德新林业的重要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林业建设发展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过去辉煌成绩的基础上,要实现林业建设新的突破,必须以实的举措和硬的作风,凝聚林业发展的正能量。

  (一)以实的举措打造常德林业特色和亮点

  1、抓好中南?百竹熊猫园项目。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带动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市计划开展中南?百竹熊猫园项目建设。该项目主要由游客接待中心、竹林观赏园、竹文化博物馆、动物生态风光园、熊猫馆、竹林休闲小屋、停车场等几大版块组成,拟打造以“大熊猫科研教育”为主,集竹业展示、野生动物生态养殖观赏、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位。

  2、抓好PPP模式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既是一项公益事业,也是一项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森林康养产业走PPP模式充满机遇。根据我市森林资源状况和特点,我市将结合秀美林场建设,在花岩溪、太阳山、白云山等有条件的森林公园积极开展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积极尝试通过PPP模式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为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抓好湿地保护。常德有近50%的面积属西洞庭湖区域,水网湖泊众多,有大小河流432条,沅水、澧水流经境内长达296公里,松藕水系长达207公里,湿地资源丰富。全市湿地面积19.01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二,各类湿地分布有野生植物800多种,野生动物300多种。湿地是常德林业的特色和潜力,做好湿地保护文章,是常德林业艰巨的责任和使命。要通过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利用“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提高社会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立法实现依法保护。一方面积极向上呼吁尽早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法》,另一方面向市人大建议出台有关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使湿地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要通过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构建完备的保护体系。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逐步恢复湿地自然生态面貌和生态功能。

  4、抓好油茶产业发展。常德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是湖南油茶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48万亩,发展油茶产业是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要抓好基地建设。示范基地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种苗,鼓励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和大户流转,确保建设地点相对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规模发展;要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加大对油茶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一家油茶上市公司。

  5、抓好“三山”保护行动。太阳山、河洑山、德山“三山”是常德市城区的自然生态屏障,也是广大市民及游客的休闲游憩场所,保护好“三山”生态资源,对常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开展“三山”保护专项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在“三山”地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打击破坏林业资源、非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要大力开展保护宣传。开展“三山”保护为主的生态保护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为顺利开展“三山”保护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护林员制度,“三山”保护涉及到的村,每村设1名护林员,负责巡山护林。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对“三山”林业生态保护范围内林地实施生态补偿。制定“三山”保护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相关区县市和市直部门“三山”保护工作的职责和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硬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林业发展良好整治生态;

  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林业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是进一步强化职责,建立工作职责清单,将职责明确到每一名局领导、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到目标明确、分工合理;

  四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到压力;

  五是进一步抓好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作为检验年度工作成效的标尺,增强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集体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是进一步强化后勤保障,加强机关院落、食堂、办公设施的管理,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七是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以窗口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林业部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群众满意。

关建锋:适应新常态 谋划新思路 建设新林业

667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