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亮:新田县生态林业扶贫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和《中共永州市委、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工作要求,为加快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如期实现我县贫困地区林农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目标任务,我们对全县生态林业扶贫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油茶产业
(一)产品特点
油茶山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茶籽壳还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
(二)市场需求
从市场需求来看,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市场和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健康植物油需求量会大量增加。当前,人们的心脑血管疾病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有1.2亿多的老年人,有约1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假如有10%的人食用茶油,每天每人50克,则每天需6500吨,每年需237.3万吨。我国每年都进口大量的植物油且呈不断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1050万吨,比上年同期(同比)增长7.2%。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专家预测茶油将成为食用油市场的一匹黑马,倍受消费者青睐,需求日益扩大,市场将严重供不应求,价格将不断攀升。
(三)发展前景
1、基本情况
我县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山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境内多山地丘陵,气候、土壤均适宜油茶栽培,油茶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县的一项重要产业,老百姓有栽培油茶的老传统,好经验,且农村劳动力富余,群众积极性高。发展油茶,不与大农业争地,又能满足人们对高档植物油的需求,同时还使我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2、政策支持
自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和2008年湖南省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油茶开发造林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了《关于大力弘扬“南有新田”精神,着力打造绿色新田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全县掀起了油茶产业开发热潮,油茶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引进湖南中联天地、湖南凤神油茶等多家大中型油茶种植、生产企业,预计到2018年我县可新增油茶林面积10万亩,全县油茶总面积将达到23万亩。
(四)开发方式
1、项目布局。茶油加工生产基地布局于新田县工业南园;茶油种植基地分别位于龙泉、金陵、骥村、枧头、石羊、金盆圩、陶岭、三井、新圩、新隆、大坪塘等乡镇,覆盖其中70个贫困村、1.3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万户。
2、建设规模。新建速生丰产油茶基地7万亩;改造老油茶林6万亩。建设茶油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年产3000吨精制茶油生产能力。以湖南中联天地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新田县油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到2018年,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5000人,其中贫困户占60%以上。
3、人才培训。每年不定期举办油茶栽培及管理技术现场培训班,以湖南中联天地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对油茶种植、加工、销售等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每年培训3000人,三年计划可培训9000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油茶良种选优;开展油茶高产示范园建设,进行相关技术推广。
二、楠竹产业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楠竹6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门楼下、金陵、骥村三个乡镇的边远山区,有悠久的楠竹栽培历史,竹农长期以来依靠楠竹收入来换取生活所需,并养成了良好的种竹、养竹、爱竹习惯。随着楠竹市场价格的攀升,群众发展楠竹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使我县的楠竹资源不断扩大。我县楠竹加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目前全县各类竹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家,年加工原竹200万根,其中规模较大的精深加工企业有湖南家乐竹木公司等,也有部分企业是为外地精深加工企业提供半成品。竹产品主要有竹砧板、竹地板、建筑模板、竹筷、竹椅、竹床等。
我县楠竹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优势。我县楠竹资源分布广,发展楠竹资源的潜力很大。二是价格优势。我县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建厂加工,减少了损耗、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其劣势一是楠竹资源总量不大,楠竹基地规模不大,不能满足快速兴起的竹加工业的需要;二是楠竹林的产量不高,楠竹林单位面积产量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三是楠竹林培育力度还不够,重取轻予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楠竹资源的稳步发展;四是加工产值总额较小,主导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楠竹加工综合利用率低;五是楠竹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六是科技含量低。
(二)市场分析
楠竹已突破传统的利用领域,在建筑、造纸、轻工、食品、家具、包装、纺织、运输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尤其是竹加工业的迅速兴起,对楠竹的需求量猛增。就我县而言,目前预测加工用竹缺口每年达480万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竹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竹产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社会对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其市场价格正在逐年提高。另外,竹笋肉质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尤其是竹笋中赖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含量高,是优质的无公害绿色食品,鲜笋市场和竹笋加工前景十分广阔,销售价格也是年年增长。
(三)开发方式
1、发展布局。以龙泉、金陵、骥村、门楼下等乡镇为主,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稳产、高产、品质优良的楠竹生产基地,以县工业南园为重点,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竹产业加工区和贸易市场,该产业实施后,可覆盖全县4个乡镇、50个村、8万多人。
2、发展方向。①新造楠竹林。全县规划新增楠竹林面积9万亩,平均每年1.8万亩,其中新栽1.5万亩,引鞭扩园0.3万亩。主要以菖蒲、五河、田头、中关等乡镇为重点,建立集中连片的楠竹基地。②实施楠竹低改。采取砍山清杂、全面复垦、合理施肥、护笋养竹、病虫防治到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楠竹高产高效。③发展富硒竹笋产业。建立年产5000吨以上的富硒竹笋产业基地,让山区贫困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3、发展模式。依托家乐竹木等龙头企业带动,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组建楠竹专业合作社和产区竹农协会,加强引导、扶持发展,制定协会章程,规范行业管理。在资源配置、价格定位、技术服务、市场开发、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实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楠竹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4、科技支撑。建立县、乡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全面提高竹农科技素质,推行打号登记,建档管理,科学采伐。建立楠竹实生苗生产基地,建立楠竹丰产培育试验基地和笋材两用林培育试验基地,推广先进的楠竹丰产栽培技术。建成楠竹实生苗生产基地60亩,年产毛竹实生苗12万盘。推广楠竹丰产培育技术8万亩,推广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3万亩,开展技术培训,年培训竹农3000人。
三、家私产业
(一)基本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下打工的新田农民,靠着做家具的手艺闯出了一片天地。三万多新田老板在外地做着家俱生意,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但是新田本地只有零星的几家家具厂给广东企业做着贴牌和代工。近几年来,随着新田林工产业的不断发展,一批批在外打工能人返乡创业,开始了“沙发之乡”的二次创业, “扛起沙发回新田”……
(二)发展契机
1、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林工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培植,组织协调、修改完善、督促落实我县林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了我县林工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从园区规划、用地政策、奖励政策等方面对林工产业给予重点扶持。
2、建设产业园区。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合理规划县林工产业园区的整体布局,建设生态环保型的园林式园区。新田林工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余亩,目前,已建成厂房及展厅60余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新田家私展示城将于近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5亿元的泛家具市场也已签约落地。
3、优化产业服务。加大对园区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贷、税收、土地、人才、技术、办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林工企业实行“一事一议”。 2015年,县财政对家私企业税收返还、用地奖励、标准厂房补助、人才引进等资金达1000余万元,与2014年的820余万元相比增长率达21.9%,同时将林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优先采购。县财政、林业、发改、经信等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对符合条件的林工企业进行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2015年,全县林工企业申报贴息贷款资金达2350万元,2家企业获得省林工产业建设资金50万元。
(三)产业现状
新田林工产业园区现已引进以湖南华泰家私为龙头的规模企业30余家,形成家私产业、胶合板产业、竹制品产业、林业机械产业等四大林工产业集群。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华泰家私、吉星家居、家乐竹木、林丰木业、闽新木业、众康木业、德力重工等,主要以生产家私、竹砧板、建筑模板、生态板、林业机械等为主。其中家乐竹木、林丰木业、华泰家私、吉星家居等4家企业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至今年年底,新田林工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50余家,产值达到12 亿元以上。
(四)产业前景
新田林工产业园符合湖南“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面临永州市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县将围绕打造中南地区“林工产业之都”奋斗目标,依托5000亩林工综合产业园,发挥人脉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分十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兴建厂房、展厅等4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新田林工产业园将培育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企业1家,达10亿元的企业1-3家、达5亿元的企业5—10家、达1亿元的企业10—15家,容纳上千家生产、经销商,林产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25%,安排6万人以上就业,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创利税15亿以上。建立以华泰家私为龙头、各中小企业专业分工配套、商贸流通畅达的泛家私产业链,建成省级家私研发技术中心1个,培育中国名牌1-2家,湖南名牌产品10个,国内上市公司1-2家,大型家私企业集团2-4家,同时,还将带动金属加工、房地产、餐饮、物流等行业发展。真正把新田林工产业园建设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服务配套完善、辐射带动和支撑力强、创新活跃、人才和信息荟萃的林工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