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平:努力建好“两个公园” 打造云溪生态名片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1-03 15:11 信息来源:

  云溪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近年来,云溪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2013年起启动开展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清溪省级森林公园两个林业生态项目申报。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努力,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5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清溪省级森林公园也于2016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两个公园的双双申报成功,为云溪区打造与其化工业名片相媲美的生态名片搭建起极佳的平台,必须抓住用好机遇,主动奋发作为,将两个公园认真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一、两个公园的基本情况

  (一)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依托云溪区白泥湖及周边部分森林而建设,规划总面积1328.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203.75公顷,湿地率90.59%,拥有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型。白泥湖水面宽阔、水质清亮透彻,周围青山苍翠欲滴,水域及周边苇草丰茂,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公园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44科418属716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有脊椎动物5纲35目87科210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或近危级的动物17种,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白泥湖紧邻长江及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亚洲鸟类迁徙通道上的中转站,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水鸟来此栖息、觅食和越冬,是一个鸟的天堂。白泥湖湿地还是湘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紧邻有铜鼓山商代遗址和清代大矶头遗址两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培风塔以及三国名将陆逊屯兵之地陆城古镇,文化底蕴深厚。

  (二)清溪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北靠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1358.27公顷,其中林地1114.5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公园地处幕阜山脉北段,拥有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次生阔叶林,其中苦槠群落、白栎群落、樟树群落、毛竹群落规模大,区域代表性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公园内水文景观丰富,分布着“两库四溪一港”(双花水库、清溪水库;大花家来溪、小花家来溪、陈家来溪、才家溪;双清港),峡谷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钩藤缠绕、云雾迷蒙,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11200个/cm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共有160科518属82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苏铁、水杉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香樟、天竺桂、楠木、喜树等17种;动物共有26目73科23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白鹤和白鹳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草鸮、斑头鸺鹠、虎纹蛙、大鲵等10种。公园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京广铁路、随岳高速、京珠高速、107国道与园毗邻,西距长江黄金航道仅12公里,距岳阳城区、武广高铁站、三荷飞机场23公里。

  二、建设两个公园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云溪重化工业区的特殊区情、白泥湖湿地的现状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使得两个公园建设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一是有利于加强白泥湖湿地保护。白泥湖吞吐长江水,接纳云溪雨,是长江吞吐调蓄性天然通江湖泊,是长江和东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长江和云溪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随着我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等污染物已对白泥湖造成威胁。加上白泥湖周边人口密度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和历史遗留污染叠加,也导致白泥湖水质、土壤、环境的恶化。此外,由于湿地保护及管理牵涉林业、环保、水利、国土、农业、水产、规划等多个部门以及各有关乡镇,各部门和乡镇目标不同、侧重不同,有时在白泥湖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上也难以步调一致。因此,建设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加强对白泥湖湿地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势在必行。

  二是有利于营造云溪宜居宜业环境。云溪区区辖中石化旗下的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两家大型石化企业以及其他大小规模的化工企业共200多家。众多化工企业在为整个区境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云溪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开展两个公园建设,将极大地加快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云溪城乡建设上档升级,为云溪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此外,两个公园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高云溪知名度,提升云溪发展软实力,从而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云溪。

  三是有利于助推云溪旅游经济崛起。云溪区是一个农业小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广大农民大多是靠单一的传统家庭种养殖和农闲时打散工创收,收入低且不稳定。两个公园建设将把云溪的湿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优势,促进湖区、山区的休闲观光、“农家乐”、生态种养等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对云溪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是有利于满足云溪人民美好生活愿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云溪人民对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云溪区总面积近400平方公里,人口约17万,却连一个上点规模的公园、花园或游乐园都没有,云溪人民节假日户外运动休闲,往往都只有跑远路去周边其他县市区。建设两个公园,正好满足云溪人民这一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五是有利于保护云溪生物多样性。两个公园境内的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因库。建设两个公园,将为保护园区内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三、建好两个公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两个公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建设,必须精心谋划、科学规划、稳妥实施,确保建设不走弯路、顺利成功。

  一要正确把握公园建设理念。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生态保护,确保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两个公园建设中,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始终把公园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公园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湿地和森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和杜绝重申报轻建设、重经营轻管理、重干预轻自然、重开发轻保护等现象,确保公园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要严格规范公园建设管理。两个公园的总体规划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并经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分别批准,因此必须严格贯彻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此外,园内所有建设项目的定点和设计方案,都应遵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办理审批手续,建设单位一律不得动工兴建。对于在建或已建不符合公园总体规划要求的项目,也应当逐步进行治理、改造、搬迁或拆除。

  三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人民政府要将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要加强资金整合,区发改、财政、规划、林业、旅游、国土、交通、环保、电力、水利、建设等部门都要将公园建设纳入其相关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解决公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及污水处理、通电、供水等问题;要完善政策,拓宽公园建设的融资渠道,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广泛吸纳企业等社会资金,加快公园建设步伐。

  四要着力打造特色精品公园。要充分挖掘两个公园自身资源优势,突出个性,避免公园在建设内容、建设风格等方面的雷同性;要坚持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的建设方向,保持公园原始风貌,避免人工化、城市化现象发生;要充分挖掘公园文化内涵,让湿地文化、森林文化与生态文化、休闲文化有机融合,提高公园品味和内涵;要强化公园资源的特色利用,并发挥公园的外溢贡献创造就业、刺激消费、促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

  

  

  

徐剑平:努力建好“两个公园” 打造云溪生态名片

66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