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琼:加强生态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2-21 11:01 信息来源:

  摘录:生态建设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其要义就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新常态下,碳汇林业、森林康养、林下经济、林权交易成为新业态。

  凤凰县国土面积17.3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91%,林木绿化率58.19%,活立木蓄积364万立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凤凰县的绿色生态建设,按照“山青、水碧、天蓝、路净、城美、村秀” 的建设目标,构架“一城百村、五谷一园二区、三个特色园、九线四河三库区”五大生态建设板块,建成“轴、圈、带、廊、园”的绿色生态网络。主要体现在:以青山抱古城工程的森林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园林式、山水花园式建设和同建同治秀美村庄建设为龙头(轴),以国家地质公园乌巢河大峡谷、凉登大峡谷、天星山大峡谷、三门洞大峡谷、泡水大峡谷五大峡谷生态建设和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重岩省级自然保护区、两头羊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建设为骨架(圈);以苗木花卉园、林业创意园、农业生态观光园为特色(园);以六横三纵的交通干线(6横:凤大高速、S308省道、凤凰-两林、凤凰-木江坪、吉信-腊尔山、三拱桥-腊尔山;3纵:吉凤高速、G209国道、吉信-麻冲-阿拉)和四大河流(沱江、白泥江、万溶江、泡水河)及三大库区(长潭岗水库、龙塘河水库、大小坪水库)为脉络(廊、带),以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建设、中央财政造林补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裸露山地建设、秀美村庄建设、千里生态走廊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公益林生态补偿、3.12义务植树等林业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凤凰县的绿色发展。

  一、“一城百村”生态建设

  主要是指凤凰古城和265个行政村。

  (一)青山包古城工程

  青山抱古城是本县最大的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凤凰县“青山包古城”总体规划》由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院总院设计,造林绿化面积为1690.6亩,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第一期期限一年,建设面积为1000亩;第二期期限一年,建设面积为690.6亩。“青山包古城”,工程将实行山地造林与园林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树种、立体化、复合式设计,按照“春暖凤凰、古道幽香、层林尽染、南华远黛”五大主题,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提高生态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改善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宗旨,在遵循生态、自然、朴素、文化和创新理念,因地制宜,营造以乡土树种为主,与古城建筑乡协调的层次分明、色彩季相变化丰富的绿色景观,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景观、游憩三位一体的绿化建设。

  (二)海绵城市建设

  凤凰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为凤凰县城区18.5平方公里,包括建城区内工程和建城区外工程,涉及到城市水系保护、园林绿地广场系统改造、给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系统改造、道路交通系统改造、住宅小区改造、公共服务管理与商业用地改造、防洪工程、开发区生态补水引水、小溪河补水、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水源涵养工程等77项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完成后,凤凰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82.90%以上;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城区排水除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直接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约23.24亿元,创造就业岗位8000个,提升土地价值;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形象,推动凤凰旅游发展。

  (1)古城区绿化方向

  古城区是凤凰发展旅游产业的中心区,城区建筑密度相当大,能空闲的地方均被参差不齐的建筑所占领。打造森林古城通过拆旧添绿,治脏补绿,租地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植绿、建绿5亩以上,全面建设园林式单位、花园式单位。努力建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 “森林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2)古城核心区绿化

  古城区核心区绿化根据商铺、宾馆、客栈、公共用地的客观实际,重点突出以花、草、藤本为主,灌木类为辅,力求将花、草、藤本、灌木以立体绿化、墙角绿化、屋顶绿化、垂吊绿化的方式进行展开。

  (3)古城协调、控制区绿化

  坚持以“生态、特色、人本、动态”的原则,采用“山水渗透、绿带分割、均衡布局、绿网联系”的规划布局,努力建设以公园为主体,以水系为纽带,以园林路和景观街为骨架,以纵横分布的道路、河滨和外围环抱的面山为绿色网络,组成一个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点、线、面互相关联的城市绿地系统。

  ①绿化建设突出塑造古城个性化

  古城、古园、古树、古木相映的特色绿化凸显文化景观。注重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生态效果的结合,形成了城区绿化多层次多元化绿色格局。

  ②大力推进景观带和游园绿地建设

  充分利用“山、水、城、林”的自然资源,科学有序地“规划建绿”,从挖掘人文资源、提高生态功能,营造古城景观等角度进行绿化建设,将原有景区串成带、连成片,呈现透河、显山、露景效果。城市绿化建设贴近市民生活,方便百姓健身、休闲、娱乐。

  ③锐意创新,提高绿化管理水平

  绿化的管理养护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工作重心。转变观念、转变机制,采取建设与管理分开,城市绿化管理单位强化考核制度,实行养护培训,提高绿化管理水平。

  (三)同建同治秀美村庄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州发【2013】8号)精神和《凤凰县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五个看不见”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城乡“五化四清三基”目标,充分发挥森林的 “森林覆盖绿化,树木吸附净化,花草涵养固土”功能,以建成的夯卡村、追高鲁村、天星村、万隆村、古双云村、老家寨村等的绿化为示范带动,在全县开展秀美村庄的通村通组公路的行道两旁、公共绿地、庭院、公共池塘,小溪边多个树种、多个色彩相搭配的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生态建设模式,缔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人宜居秀美村落。

  按照每年完成13到40个村秀美村庄绿化目标,计划到2025年,完成全县17乡镇265个行政村绿化、美化、靓化工作。

  二、“五谷一园二区”生态建设

  (一)“五谷”生态建设

  凤凰县境内地形以中低山为主,一般海拔300-800m,最高海拔1117m,最低海拔170m。成土母岩主要有石灰岩、板页岩、紫色砂页岩等。本县土壤分7个种类、17个亚类、123个土种。

  “雄、险、奇、峻、秀”的乌巢河大峡谷、凉登大峡谷、天星山大峡谷、三门洞大峡谷、泡水大峡谷五大峡谷构建了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华中区域武陵山植被小区,树种资源丰富,木本树种有73科,325种(乡土珍稀植物31科91种),国家Ⅰ级保护树种5种,Ⅱ级保护11种,Ⅲ级保护38种。乔木有杉木、马尾松、柏木、樟木、楠木、香椿;灌木有珊瑚树、檵木、黄金条、火棘等;草本植物有白茅、冬茅、铁芒其等,植被总覆盖度多在80-90%。

  在生态建设上,加大对珍稀名贵树种的优材更替,完成优材更替树种50万株,主要树种有红豆杉、香榧、香果树、柏乐树、竹柏、紫薇、金弹子、罗汉松、桂花等,灌木有红果冬青、南天竹、火棘等,草本有兰花、石斛等,让物种多样化、群落系统化,生态完整化。使地质公园成为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植物基因储备库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二)“一园”生态建设

  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凤凰古城的最大绿色屏障,有“南华叠翠”的美誉,主要组成有南华山、八角楼、雷草坡等,成林方式为人工林。主要植被,针叶乔木有松、杉、柏;阔叶乔木有枫香、马褂木、梧桐、板栗、青冈、楠木等,灌木有栎、珊瑚树、盐肤木、檵木等,藤本有油麻藤、紫藤、八月瓜、野葡萄等。在生态建设上,有小部分进行林相改造增加新物种外,主要以保护为主。园内修建防火运输通道,在山上建设管网水龙头扑火系统,在居民区附近设置防火隔离带,筑好生态保护墙,让园内的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

  (三)“二区”生态建设

  在九重岩和两头羊两个自然保护区内,在生态建设上,实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2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9000亩,优材更替金丝楠系列的桢楠、金弹子、南方红豆沙、青钱柳、珙桐等20万株。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又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和提升景观的观赏性。15年后,珍稀名贵树种按每株市场估计价20000元计算,产值达64亿元;大幅度地提升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三、“特色园生”态建设

  (一)苗木花卉园建设

  为满足县内、周边省份的山体造林、生态绿化需要,凤凰县千亩特色苗木花卉基地通过选址,于2015年6月,在阿拉镇天星村落户,第一期建设为500亩,第二期建设为500亩。根据市场需求,定向培育苗木,并把苗木培育分为短周期苗木(1-2年生)、中长周期苗木(3-8年)、长周期苗木(9-15年);培育的林分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培育的方向有常规造林树种、园林绿化树种、珍稀名贵树种三大类。其常规造林树种有:杉木、马尾松容器苗、侧柏容器苗、枫香、麻栎、樱桃、山苍子等。珍稀名贵树种有:红豆杉容器苗、高山杜鹃容器苗、竹柏、金弹子、柏乐树、桢楠、野紫薇等。园林绿化树种有:1、常绿树种:桂花、含笑、樱花、紫薇、香樟、红果冬青等。2、彩叶树种:美国紫薇、红千层、红枫、红花玉兰、红叶石楠等。3、色块植物有:红继木、金边六月雪、金边黄杨、茶梅、杜鹃等。4、灌木花卉有:火棘、月季、迎春花、爬山虎、常春藤、紫藤等。

  (二)林业创意园建设

  如何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何让老百姓不砍树能致富,关键就是发展林业创意园。创意林业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典型,是林业新兴发展方式,具有高融合性、高文化度、高附加值、高集群化和高效益综合化等特征,创意林业以各要素组合创新为动力,延伸农村生产、生活价值链,实现林业发展理念从线性创新到综合创新的转变,符合采用发展林业经济壮大绿色生态的林业发展模式。在三江片区,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移民的苗王府-苗人谷-老家寨-凉登的民族风情生态乡村游,在旅游开发中保护生态,在生态建设中促进旅游,实现生态和旅游经济的双赢。在腊尔山片区,建成全县最大的杜仲栽培基地,开发杜仲养殖湘西黑猪、湘西黄牛;开发杜仲保健酒、杜仲保健茶;在阿拉片区,开发无节良材培育和万亩五倍子种植园以及猕猴桃、高山葡萄栽培采摘园,既提供鲜果采摘,又可以加工制作。在城郊片区,主创水果产业发展,以桔、柚、李、桃为主要品种,以生态油茶产业为补充,打造“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下穿裙子的”生态林果、油料创意园,春季踏青赏花,夏秋采摘果品,打造休闲、旅游、采摘为一体的生态旅游。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

  农业生态观光是现代农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基于阿拉片区物侯因子的土壤、气候、海拔、水利灌溉、交通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在阿拉镇安井、龙井村开发种植以蓝莓为主的生态观光采摘园,种植面积三年后达10000亩以上,品种在5-7种之间。鉴于腊尔山台地的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的特点,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得天独厚。在吉信片区的三拱桥乡是凤凰县的北大门,也是湘西州府的后花园,其区位优势是工作之余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建设“千亩花海”将成为凤凰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开门大吉”新增的一大亮点。

  四、“九线四河三库区”生态建设

  以千里生态走廊的“万亩花海、千里红线、百亩湿地”贯穿整个建设过程。

  (一)“九条干线”生态建设

  九条干线主要是指六横三纵的交通干线(六横:凤大高速、S308省道、凤凰-两林、凤凰-木江坪、吉信-腊尔山、三拱桥-腊尔山;三纵:吉凤高速、G209国道、吉信-麻冲-阿拉),为贯彻落实湘西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色湘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州发﹝2014﹞15号)精神,按照“逢山见林、逢水插柳、逢院栽花、逢路植树、逢壁爬藤”的工作思路,从2008年至今,我县前后启动了“绿色湘西”建设和“裸露山地”歼灭战,在以上9条交通干线的第一层山脊、平面500米以内的荒山荒地、道路两旁进行了造林绿化和植林造景,完成新造林面积6000亩,行道树绿化56.9公里,2017年将完成裸露山地新造林4000亩;在此基础上,计划每年通过3.12义务植树节完成新造林500亩,行道树栽植2公里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提升绿色通道的生态环境。

  (二)“四河流”生态建设

  沱江、白泥江、万溶江、泡水河是全县的四大河流,通过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生态公益林补偿、绿色湘西等林业工程建设,促进沿河两岸的植被修复和生长,特别是在沱江流域及河滩上、万溶江流域及河滩上栽植千米垂柳长廊,打造沿河风光带,让生态景观与文化生态旅游更契合,更大层度上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有很好的效果。在白泥江和泡水河的河滩上,主要营造水杉和枫杨为主的根系发达的乔木树种,打造枫、杉郁闭的沿河风光带。

  (三)“三库区”生态建设

  长潭岗水库、龙塘河水库、大小坪水库是凤凰县的三大库区,通过国家重点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1100亩、长江防护林建设1160亩、千里生态走廊建设1000亩营造和修复植被,并结合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三年禁伐等措施,促进库区生态修复、植物群落演替和更新。在库滩上,营造以水杉、池杉、枫杨混交为主的水生耐湿树种,每个库区栽植5000--10000株左右。

  “挥毫当是江山助,凤凰不翠岂有诗”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主线,紧扣“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和谐”的主题,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把凤凰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生态经济共同发展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从而推动全县的绿色发展。

滕琼:加强生态建设 推进绿色发展

667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