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乐欢:健全体制 搭建平台 深化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1-21 11:16 信息来源:

  2013年以来,会同县为破解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流转难、变现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制定《会同县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构筑平台,强化功能,高位推进,积极开展林业投融资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以产融结合为目标,按照“围绕平台强功能,依托平台活机制”的总体思路,搭建“资本运作、林权交易、担保收储、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林投平台,推进“林业投资转型增效、林权流转交易、林业金融产品创新、投融资风险管控、政策扶持保障”五大机制改革,形成政府支持、金融扶持、社会资本投入、民众广泛参与,投资主体多元的现代林业投融资体系。

  一、突出平台牵引功能:推进林业投资转型增效改革

  (一)强功能带产业。会同县于2013年成立湖南会同裕森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林投平台,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现有资产2.6亿元。林投平台参与投资造林、收储收购幼林、木竹种植、培育、加工、花卉、苗木种植等,以及优化林产品加工,开发林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等,逐步形成林业投资第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格局。

  (二)建园区促集约。投资建设湖南林业(会同)现代产业园,通过聚集一批林业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林业产业规模发展、整体发展,力争至2020年使产业园成为湘黔桂三省边界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竹加工区。

  (三)引技术推转型。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湘潭大学共建湖南会同科技创新基地,为扩大林业发展空间,延伸林业产业链条,促进会同林业朝着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平台交易功能:推进林权流转服务机制改革

  (一)盘活资源,改革林权流转交易服务机制。一是搭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设立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出台《会同县林权交易实施细则》,对森林、林木和林地的转让、出租、抵押等进行规范,通过建立健全直接流转、收储流转、处置流转等流转机制,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流转,盘活森林资产。二是搭建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平台,设立信息发布中心,并与中部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建立“林权超市”,提供交易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实现流转档案统一有序管理,保障林权在县内的规范流转。

  (二)强化服务,健全林业资源资产评估机制。一是提供林业产权交易的相关中介服务。林权服务中心提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木拍卖服务、林业调查资质服务等,为林权流转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推动全县林木林地合理、合法流转。二是通过引导怀化市会同旭日林业司法鉴定所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林业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率。完成林业司法鉴定305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39起,评估值达1.12亿元。三是对评估费用进行减免和补助。本县境内的评估机构对本县辖区内的林权资产评估实行免费评估,林权资产评估费由县财政适当给予补助。

  三、增强平台供给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改革

  (一)盘活林权,创新林业信贷产品。2011年会同县由政府主导,人行会同县支行牵头出台了《会同县林权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在省内率先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的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创新推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农户联保联贷、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积极探索开展森林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免评估可循环小额贷款、林权抵押“一卡通”贷款等金融服务。降低了贷款门槛,提高了贷款效率,增加了放款规模。其中,工行开办“商户联保+20%保证金保证+经营主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模式对5户林业加工企业发放贷款2500万元;会同农信社共发放贷款61笔,余额4399万元,其中发放企业林权抵押贷款1笔,金额640万元。建行支持林投公司建设投资的5000万元贷款获批。农行首笔林权抵押贷款也于2015年顺利落地。

  (二)银企对接,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合作模式。会同县抢抓国家林业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颁布《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机遇,做好各项配套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农发行对接,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进行林业投资开发。目前为止,会同县农发行共发放贷款余额18094万元,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发展后劲较足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涉林业及加工等十几个行业。

  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金额2.64亿元,本期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48亿元,到期回收率100%,相比2011年1580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总额,五年间实现了接近16倍的迅速增长。

  四、发挥平台缓释功能:建立投融资风险管控机制

  (一)把好收储担保关,构建政策性收储担保机制。一是依托林投平台组建林木收储中心。颁布《会同县林权(抵押贷款)收储暂行管理办法》对县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造林大户、农村种植户的林业生产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林木收储中心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收储林木抵押物,为商业银行在会同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过程中出现的“呆帐”林木和林地,及时垫付借款人到期的银行贷款,化解银行贷款风险;对收储的林木进行管护和按法律程序处置;对符合采伐条件的林木进行采伐设计、办证和组织生产,及时回笼资金,增强林木林权的变现能力,实现银行扫除后顾之忧、林农化解资金难题。二是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 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放贷风险。三是建立风险收储基金。将收储的抵押林木处置后的利润的50%作为收储基金,专款专用。

  (二)把好风险补偿关,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机制。由县人民政府注资1000万元成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专户,收储公司在资金不足且不能及时代偿时,由收储公司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中心申请基金,用于弥补抵押权人的风险损失,实现与放贷银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三)把好森林保险关,推行森林保险全覆盖制度。开通 “银保合作”绿色通道,加强银行业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发展“信贷+保险”产品,稀释分摊风险。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实现森林保险的全覆盖,全县森林投保面积233万亩,投保金额达到9.3亿元,受益林农8万余户。

  (四)把好信用环境关,完善林业信用细胞工程建设机制。会同县于2012年在怀化市率先提出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目前已逐步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联动”的金融生态建设格局,到2015年底,全县已创建信用乡镇15个,信用社区6个,信用村161个。全县建立农户林户信用档案9.3万户,授信金额5亿多元,约705万户农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在2015湖南省县域金融生态评估中,会同县综合得分高达81.75分,位列全市榜首。金融生态的不断优化,降低了会同林业投融资的风险,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外部保障。

  五、发挥平台桥梁功能:强化投融资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保障机制。成立会同县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县林业局、人行县支行、财政局及其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负责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形成“政府负责领导组织,部门搞好服务实施”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涉林中介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度、监督制度和退出制度,引导成立行业协会,组建专家委员会对服务项目进行抽查、评审和评分,通过行业自律,提升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收费。二是积极组织社会化服务机构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三)强化政策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小额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用于营林造林的小额贷款(累计额小于30万元),由财政局给予3%的贴息。二是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任务的银行按林权抵押新增贷款余额的千分之二给予奖励。三是对集约、流转林地造林大户给予种苗良种补贴。四是梳理整合生态建设项目,在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

  

佘乐欢:健全体制 搭建平台 深化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667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