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运强:绥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调查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8-25 14:35 信息来源:

  绥宁地处云贵高原东侧边缘山地,系南岭八十里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脉南麓的交汇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7℃,无霜期308天,年均降雨量1336.9毫米。在全县348.7万亩山地中,红壤和黄红壤占71.3%,在所有山地中71.8%呈酸性反应。是油茶生产的适宜生态区,也是油茶传统产区。

  一、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15万亩,大多数为六七十年代所造林。主要分布在东山、鹅公、唐家坊、武阳、关峡等乡镇。现有油茶林品种混杂,树龄老化,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属典型的低产油林,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下。2015年,全县茶油产量仅500吨。

  2008年,成立县油茶产业领导小组。建立油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油茶产业发展重大问题。

  2010年以来,全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其中新造“湘林”系列高产油茶林3.5万余亩。累计完成油茶低改7.7万亩次。2011年纳入全国第一批48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

  2015年引进湖南贵太太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粗放,投入不足。我县属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长期以来,把油茶视为“天赐之物”,满足于获取“露水财”,对油茶产业缺乏认识。油茶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见效慢,农民更多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见效更快的田间地头,尤其是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油茶林被毁用于种植当时收益更快更高的柑桔等经济作物,保存下来的油茶林许多从未进行林地清理和抚育垦复,没有任何投资投劳,处于荒芜状态,油茶低产林比重大,总产量上不去。

  2、科技水平低,推广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油茶加工技术水平低。我县现在油茶加工生产企业基本空白,加工水平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状态,油茶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一方面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出油率又影响茶油品质。另一方面油茶生产仅限于利用单一的茶油,大量的茶壳和茶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二是造林技术水平低。我县于2011年刚开始新造油茶林时,实践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造林成活率不足35%,严重打压林农造林积极性。也是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三是管理水平低。林改后,林地使用权分散在农户手上,油茶产业投资多,周期长,见效慢,农户对发展油茶投入少或根本不投入。对于新造林,缺乏后续资金保障,重造轻管或只造不管,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油茶林的经验。四是技术服务水平低。目前我县油茶办仅3人,要承担全县油茶产业发展日常事务外,还要开展油茶育苗指导,组织林农培训等服务,对林农的一对一指导力量不足,也是影响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项目资金缺乏整合。一是财政补贴资金不足。2010年以来,我县对油茶产业实行补贴机制,苗木生产一项每年需统筹40万元左右,新造林补贴按1000元/亩,每年需1000万元左右。县财政每年统筹资金仅200万元。2012年,因造林任务没有完成,国家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县项目资金被取消。财政补贴缺口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扶持政策无法落实,林农融资困难。我县每年财政贴息贷款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由于各种原因,在油茶产业发展上,贴息贷款仅停留在文件上,至今没有一分银行贷款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三是政府对油茶产品扶持基本空缺。我县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扶持基本上处于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造林、低改任务。比如免费提供油茶苗,对新造、低改给予一定补贴。对油茶加工基本位于放任自流,对产品包装销售没有形成产业规划意见。

  三、油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加快油茶产业开发发展作为推动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工作,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深化林业生产转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领导,谋划发展。一是成立独立机构。我县虽早在2008年已成立县油茶办,但现状是县油茶办与县林业科技站为同一套人马,缺少管理技术人才。为确保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成立独立核算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帮助解决相关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二是明确目标。根据《绥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回忆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至2020年新建和改造油茶林基地12.5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9万亩改造中低产油茶林3.5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4000吨。引进1-2家油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2-3个知名品牌。三是包装项目。县发改、林业等部门尽快将油茶产业开发作为我县重点产业项目进行立项,争取重新纳入国家重点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做到高起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

  (二)优惠政策,扶持发展。一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全县各部门按“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建其功” 的原则,将统筹项目资金捆绑用于油茶产业建设。二是建立健全油茶生产补贴机制。由政府无偿提供苗木,视新造林、低改规模给予不同补贴,规模越大补贴越高。新造连片在1500亩以上的,在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推行林权证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办法,扩大面向油茶产业的信贷资金规模。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创新机制,持续发展。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二是推行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合理林地流转。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油茶经营者创造发展空间油,促进茶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引导散户种植。建设以家庭自留山为基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力,以油茶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植油茶资源,提高全县油茶产量。四是创新油茶种植新技术。实施科技兴油计划,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加强油茶良种苗木基地建设,推进油茶规范化种植,规范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油茶造林质量。五是加强技术服务。成立绥宁县油茶办,对技术人员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从造林开始,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经营管理水平。六是推行油茶综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油茶林林间空隙大,挂果周期长的优势,林间套种各类经济作物,增加经济效益。我县武阳镇分水岭油茶基地就很好的利用林间空地套种青钱柳、西瓜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模式,当年就有收益,大大缩短了投资周期,为我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蒋运强:绥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调查

667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