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关于澧县林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10-24 11:34 信息来源:

  澧县位于湘西北,地处澧水中下游,洞庭湖西岸,国土面积2075平方公里,设15个镇、4个街道,人口91. 95万人。澧县林地面积为91.71万亩,森林资源蓄积量228.65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32.95%。

  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林产业应发挥其在山区扶贫开发上的优势,在贫困村脱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结合全县林业现状,就林产业如何助推本县贫困村脱贫致富,有几点思考。

  一、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澧县紧扣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形成了以花木、果柚、油茶、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3.36亿元,种植规模达到15.73万亩,养殖规模31.5万羽。全县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5家,一大批林农靠发展林产业实现了致富梦。

  (一)花木产业。花木产业是澧县林业第一产业,目前种植规模约5.5万亩,主要以如东、复兴、梦溪、大堰垱等地为主要区域,有树大园林、湘楚世界、如东花木园等产业龙头。澧县成立了花卉苗木行业协会,澧县树大园林公司董事长龚建平是湖南“花卉产业十佳人物”。

  (二)果柚产业。“复润”苹果柚于2011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澧县围绕“复润”苹果柚品牌,以复润苹果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在复兴、梦溪、盐井等丘岗地区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

  (三)油茶产业。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王家厂、澧南、火连坡等地营造了面积大、标准高的油茶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更多林农种植,目前油茶种植总面积约2.5万亩。

  (四)林下养殖。利用丰富的林下空间,在林下养鸡、羊、猪等禽畜,以短养长,获得多重收益。如湖南春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七里湖租用2万亩林地,在树林间放养土鸡,终年以草、虫、谷物为食,公司主打的“林露”品牌进入多家大型超市,该公司七里湖基地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澧县康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1500亩优质高产油茶基地后,在茶园养鸡2万多羽,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带领周边越来越多的林农发展林下养殖。

  (五)森林休闲旅游。近年来,澧县围绕天供山、太青山、彭山及涔槐、北民湖湿地,打造森林旅游品牌;开辟树大园林、湘楚世界等观花赏木游玩路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实现绿色健康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

  二、林产业扶贫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澧县的贫困村主要集中在山区,也是主林区,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靠山吃山”,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特色林产业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政策优势。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脱贫期限,制定了任务表,落实了责任部门,制定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结合本县贫困村的实地情况,引导发展林产业,契合了产业脱贫思路,能够获得政策、资金的支持。

  (三)战略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发展林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实现贫困村脱贫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四)产业优势。发展林产业一是需要投入的资金相对不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不高;二是受益期长,一般经过3—5年后,就进入到受益期,只要培管得当,受益期可以达到几十年;三是技术性要求相对不高,便于推广;四是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农民增收明显。

  三、林产业扶贫应思考的问题

  (一)发展方向。

  发展什么林产业才能使本县贫困村快又好地实现脱贫?花卉苗木、油茶、果柚、香桃等各有优势,也各有需要考虑的问题。如花卉苗木产业市场行情难以把握;油茶产业前期投入较大;果柚产业技术性较强;香桃的盛果期较短;等等。我们认为,林产业扶贫要结合贫困村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的现状,考虑一是成本相对少一些,减轻资金压力;二是技术性要求低一点,便于管理和推广;三是见效要快一点,经济收入多一些。

  澧县码头铺镇刻木山村是典型的林区山村,条件比较落后。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香桃、纽荷尔脐橙和林下养殖,现已有优质果木林2800多亩,其中柑桔1200亩,钮荷尔脐橙700亩,香桃700多亩,柚子及其他200多亩,林下土鸡年出栏5万多羽,土鸡蛋100多万枚,总产值达到2300多万,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刻木山村利用发展林产业使当地农户脱贫致富,为本县林区贫困村脱贫提供了成功经验。当然“刻木山村模式”能不能复制到其他村,我们还要考虑各方面因素,比如村情、民情的因素。

  (二)发展路径。

  贫困村底子薄,村集体战斗力较弱,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比重较大,这些因素要在发展产业时加以考虑,注重贫困村集体脱贫与贫困户脱贫结合起来,还要打破村集体和不少贫困户仍然停留在要钱、要物的老式“输血”式扶贫思维。

  在贫困村发展林产业的模式主要有:一是通过村委会,联合农户,可以成立合作社,调整土地,连片发展林产业,有收益后由村委会按比例给农户分成;二是村里出土地,引进公司、大户,或加入合作社组织,发展林产业,按约定分成,农户还可以获得务工收入;三是由扶贫工作队联合村委会直接扶持农户分散发展,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统一收购销售。

  刻木山村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刻木山香桃、刻木山黑森林下土鸡、码头铺纽荷尔脐橙等三家专业合作社,吸收本村及周边农户750多户成为了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对社员的生产实行统一管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产品集中收购销售。现在北到北京、丹东、抚顺,南到广州、南宁,该村都搭建有销售网络,商家上门收购,农户不出村,产品就能进入市场获得收益。

  四、对于林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规划。结合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包括山、水、田、林、路等)、社会条件,挖掘其林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立足群众自力更生,充分调动群众谋发展的积极性,要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做到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养则养、宜游则游,长短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注重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

  (二)组织领导。一是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建设好村支“两委”班子,增强战斗力,让贫困户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二是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发挥重要作用,切实担负起工作责任,加强结对帮扶工作力度,出谋划策,亲力亲为,帮出成效;三是当地党委政府作为要加强对贫困村的组织领导,主动加强与驻村工作队、后盾单位的联络与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三)整合资金。完善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整合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并列支一定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金融部门要用好金融产业扶贫资金,切实加大对林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税收部门要加大优惠力度,用减免税收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

  (四)项目支撑。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用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首先紧紧围绕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自然保护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落实建设资金。其次,在一些林业工程项目计划的分配安排上,凡符合条件的,应优先考虑在贫困村实施。

  (五)产业带动。一是突出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大户到贫困村采取“企业(大户)+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油茶、果柚、花卉苗木、药材、珍稀树种等基地,发挥示范效应。二是开展林产品深加工。扶持企业大户在贫困村开办加工企业,发展林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同时还能解决劳动力就业,使农民增加收入和掌握生产技能,使农民变为“林工”。 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贫困村利用丰富的林下空间,种植作物和养殖鸡、羊、猪等禽畜,使群众不砍树也能挣钱。四是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开发生态旅游服务业,鼓励农户兴办农家乐、休闲山庄等等,扩大增收渠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五是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六)技术保障。加强对贫困村的林业科技培训,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聘请致富能人当技术顾问,努力培育林业致富带头人。如果让贫困户掌握一些产业实用技术,自力更生,参与富民产业项目,贫困村能培育出多一些致富带头人,将会实现真正的脱贫。

  

张文:关于澧县林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

66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