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党:东安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15年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考核验收,我县被评为“全市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单位”,“2015年绿色永州建设三等奖”。
一、基本情况及做法
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绿色永州”建设精神及要求,东安县委、县政府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导思想,以宜居县城、“三边”绿化、林带建设、绿色乡镇、秀美村庄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围绕打造“潇湘第一生态宜居县城”这一建设目标,坚持统筹谋划、高度推动,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融入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生态环境与绿化美化建设,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注入了浓厚的一笔。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湿地保护工程、森林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县共计完成人工造林17.5万亩,义务植树510万株,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了216.9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145.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8.16%提高到62.25%,上升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由364.8万立方米提高到402.6万立方米,净增长37.8万立方米。林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营造创建森林城市氛围。为保障创森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创森工作办公室,出台了《东安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总体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建立了相关考核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创建工作格局。在具体实施中,县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全县创森工作情况汇报,结合县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行了专题研究。县政府每年召开3次以上常务会议,专题安排和部署全县创森工作。在历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均对建设创森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入新常态。为确保创森工作家喻户晓,东安县在宣传推进上,坚持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进行宣传。一是强化媒体宣传。县委宣传部门在县广播电视台、东安手机报、东安新闻网、红网等众多媒介上开辟创森宣传专栏。二是开展活动宣传。县林业局先后印制和下发各类创森知识宣传单4.2万份,创森知识宣传手册资料2.6万册。组织县作家协会、县摄影者协会,开展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题的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同时还在全县所有县直干部职工及部分群众中,组织开展了创森知识考试,近2.6万人参与考试。三是公益广告宣传。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分别在冷东公路沿线、县城主要街道悬挂了15幅大型宣传标语。县城街道各商业铺面LED实行全天候播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关宣传广告。各乡镇政府都分别在主要交通沿线、镇区主要街道张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语,创森工作在全县真正做到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内容,由县委“大督查室”牵头,做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
2、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创建工作落实有序。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潇湘第一生态城”和“宜居县城”,做到“城中有林、林中有景、人在景中”的总体部署,县林业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五年绿色行动”、“三边”绿化、“裸露山地”、绿色通道、绿色乡镇、秀美村庄建设和争创国家湿地公园等特色主题活动。县住建局、城卫绿化局,结合紫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注重顺山、顺水、顺势,全力打造紫水河两岸绿色生态走廊,形成水天相映、杨柳拂堤的自然景观,开展了县城绿化提质工作。县公路局则与县林业局合作,先后完成了冷东公路、S217线、二广高速、东渌公路等主要干线高标准林带建设。通过高规格规划,高标准组织实施,保证了创森工作高效率组织、高效益建设。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创森专项资金1200万元,整合资金1.2亿元。目前,县域主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荒山全面实现了绿化,主要干线林带绿化率达到95%以上,完成了5个精品乡镇政府和6个精品村的绿化,开创了6条秀美村庄旅游线(赵家井村,兰家村,白竹村—群山村—石板铺村,霞栖村—南冲边村—庙门口村,高岩村,黄泥洞村)。
3、彰显特色,狠抓亮点,生态格局初步显现。在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过程中,我县注重精品与亮点引路,坚持以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森林文化、生态文明、产业建设为内涵,积极打造东安创森特色亮点。形成了一个以县城城市森林为中心,湘江、紫水绿廊为主线,城效风景林、经济林、苗木基地为网络,以县城森林公园、休闲绿地、秀美村庄、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点线面相结合的一体化森林生态网络格局已初具形成。新科生态农业苗木基地、冷东公路标准化林带、东安大道绿化带、滨江大道风光带、官田路“褂兰村”风光带、沿江西路风光带、人民公园、铲子岭森林公园、紫水河湿地公园、尚德广场、白竹村千年古樟群、石期市镇湘江河风光带、凉水井村千亩油茶基地、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金洞森林公园,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生态旅游观光风景。
4、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森成效明显提升。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核心,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引线,以产业建设为基点,在实现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的同时,带动了全县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四年来,通过全方位投入与建设,全县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25%。花卉苗木产业快速发展,新建了1个千亩规模的新科苗木产业基地,大庙口镇南溪村苗木基地进一步提质扩容。生态旅游产业基础全面提升,除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实现了全面提质外,以紫水湿地公园为核心,以滨江大道风光带—沿江西路风光带—人民公园—苍子岭森林公园等为附属景点的生态宜居县城景点格局初步形成;大江源、白竹千年古樟群、高岩水库生态旅游、天元山庄等农家乐稳步崛起。林产业进一步发展,云生竹产业园,黄土脑、凉水井、屈家等3个千亩规模油茶基地,大庙口镇舜皇山麓万亩杉木速丰林基地都全面建成。从而在实现创森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二、存在问题
历经四年的努力,我县创森工作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森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需要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各乡镇党委、政府没有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工作设作为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没有真正认识到绿色乡镇和秀美村庄建设,特别是秀美村庄建设是打造生态品牌,推进生态旅游、改善民生,进而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停留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仅仅是绿化与造林工作这一层面上,谋划不够深远,规划不够长远。也有些乡镇认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只是林业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林业部门在推进工作中多是被动应付。
二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表现在“三边绿化”责任主体不明,建设与管护机制与责任主体错位。如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县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裸露山地”绿化及后期管护,其责任主体为林地所有权单位,即所在村组集体或个人,但当前变成了林业部门一家的事。造林绿化前,林业部门要多方做群众的工作;在造林成功移交林地所有权单位后,所有权单位不管不问,火烧与牲畜破坏不断。究其根源在于,林地绿化与公路、县城绿化存在较大的区别,公路、县城等土地为国有,而林地为村组集体或林农个人所有。另一方面表现在秀美村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还没有一个完善运作与推动机制,林地破坏现象无法得到有效禁止。
三是创森成效有待进一步巩固。因资金缺乏,国土局负责的矿区复绿工程没有启动。白牙市镇弹夹村、大江口乡社塘村等矿区复绿工程没有启动;住建局负责的沙洲公园改造没有启动。秀美村庄建设标准低,没有特色,启动和实施秀美村庄的村委面太窄;乡镇达标率低,绝大部分乡镇街道绿化没有完成或达不到创森标准。要发挥和巩固创森成效,强化后期管护与改造提质是关键。当前公路林带重绿化、轻美化现象突出,公路林带除桉树和樟树外,很少种植其他享花、享叶性树种。特别是白牙市镇至大庙口镇沿线林带建设,没有将林带建设与进一步提升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观光质量和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建设相结合。紫水国家湿地公园两侧绿地与湿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林地破坏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森林城市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倡导城市生态文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切实巩固创森成效。当前,国家虽已对永州市创森授牌,创森成果的巩固,有待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特别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现代农村与林业建设理论的培训,拓展他们的思想空间,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要将创森成果的巩固,全面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日常议事日程,将创森工作融入各乡镇、各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始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巩固创森成果的认识,要全面提升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和发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巩固创森成果中来。
二是要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巩固推进创森发展。要强力推进秀美村庄建设。要选择一批具有当地文化、生态、经济特色的村庄,开展秀美村庄建设示范。当前要重点围绕井头圩白竹村的“千年古樟群”、七里坪的高效林业、群山村的葡萄,启动和打造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圈。要加强对公路林带的改造与提质,不能仅追求绿化效果,特别是新建设城际公路和白牙市镇至大庙口镇的林带,要突出层次性、观赏性。在林带建设时,要实行乔、灌结合,观叶、观花相结合。要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想方设法完成弹夹与社塘矿区的复绿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秀美村庄建设资金的扶持。要加强对公路沿线现有森林和县林业局完成的“裸露山地”绿化造林地的管理和防火责任的落实,将公路沿线森林管护、绿化与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强化森林管护责任和意识,确保绿化造林成效。禁止非法破坏林地行为与现象。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绿化的违法行为,巩固创林成果。
三是要无缝衔接,凝心聚力,积极开展创绿工作。我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完成阶段性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地干净、环境优美人宜居”的绿色东安,我县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作为今后几年林业工作的重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提高环境质量,打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争取完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各项指标达标,为全县人民营造更为优美的人居环境,打造“潇湘第一生态县城”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