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化虎:用绿色行动建设美丽邵阳 ---邵阳市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综述
2012年至2015年,邵阳市委、市政府以建成我省湘西南生态屏障为目标,积极开展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全面掀起绿化攻坚。三年来全市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各类造林110余万亩(含面上造林),其中,完成三边造林33.64万亩,为计划的105%,(城市三区完成造林7.88万亩,各县市造林25.76万亩);按造林类型分,其中绿色通道造林20.58万亩,绿色水道造林4.71万亩,绿色城镇和绿色家园造林8.35万亩。主要呈现出六大特点:
一、绿色行动圆满完成。通过全市上下三年艰苦奋斗,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110万亩(其中三边地区增加33.64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隆回县、新宁县、新邵县、城步县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邵阳市林业局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一是通道绿化收效明显。全市主要通道实现绿化达标。结合“天坑(修路破坏土地)治理”、“裸露荒山治理”,沪昆、衡邵、邵永高速实现全线绿化,两边用米径4CM的绿化苗木栽植3—8排,形成了宽10—30米的绿色林带;沿线荒山荒地基本造林绿化。特别是邵永高速邵阳县段的绿化,林带林相整齐、景观效果明显、油茶产业成效突出,被省林业厅誉为“全省通道绿化样板”。洞新高速武冈段按要求完成了绿化任务,抚育管护比较到位。207、320国道基本绿化,两边用米径4CM的绿化苗木栽植2—6排,形成了宽6—20米的绿色林带;沿线荒山荒地基本造林绿化。特别是207国道邵阳县、新邵县段,植树密度大、林带宽、景观效果好,是全市绿色通道建设的样板。S219省道隆回段、城步段将绿化与旅游有机结合,采取多树种、多色彩混交林带建设模式,森林层次分明、景观效果突出。城步县用三年时间,将S219沿线的西岩镇、毛坪镇残留多年的1.1万亩荒山全部绿化。其他S217新邵段、S218新宁段都取得了较好的绿化效果。二是水道绿化基本完成。资江、邵水、夫夷水、赧水、巫水等主要水道基本绿化。邵阳县、隆回县、新邵县、绥宁县、新宁县、洞口县利用城市防洪工程,打造沿江风光带。邵阳县、新邵县将资江沿线造林绿化全面铺开,重点地段重点打造(如邵阳县双江口双龙紫薇园、新邵县筱溪库区樱花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绥宁县水道沿线荒山造林质量标准高、林木长势喜人。三是城边造林各具特色。邵阳县以森林公园为载体,推进生态县城建设,在县城中心和城郊地区高标准建设森林公园3个、面积3500亩;邵东县激活民营资本,在县城周边建成现代休闲观光园区4个、面积3000亩;绥宁在县城建成烈士公园和森林公园2个,将环绕县城的近3000亩荒山全部造林绿化,场面壮观、成效明显;隆回县因地制宜,在县城周边建成森林公园2个、特色产业园1个。城市三区大力推进森林公园、生态博览园以及休闲农庄建设。大祥区的檀香园农林产业园、云溪谷生态园、宝庆森林公园,双清区的紫薇博览园、莲荷森林公园,北塔区的北塔生态园、桂花湾生态园等都初具规模或已经成园,成为了广大市民休闲度假、娱乐活动的好去处。
二、顶层设计顺民意。以郭光文书记、龚文密市长为首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情系绿色,将绿色邵阳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以绿色邵阳建设为主题,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以三边(城边、路边、水边)、三区(大祥、双清、北塔)造林绿化为重点,加快湘西南生态屏障建设步伐。出台了三边三年绿色行动计划方案、联络员管理办法、验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大会、推进大会,将造林绿化作为市政府对县政府和市直机关单位的绩效考核的内容,同时将三区所有荒山造林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市直单位(含省驻邵单位),实行部门包村造林。在顶层设计中注重激励机制。对任务完成、质量达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90%以上,苗木合格率、抚育率、管护率100%,无森林火灾面积)的市直单位,双倍返还风险押金,单位每年可自行发放人平2000—4000元的奖金;对没有完成任务或者质量不能达标的单位,则扣除风险押金。对在绿色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造林公司和造林大户,按照《关于设立林业突出贡献奖的决定》(市政发[2012]94号)文件给予重奖。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造林的积极性。
三、领导重视显决心。3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研究造林绿化事项,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带头植树和办点示范。市委书记郭光文在大祥区龙头村办高标准示范点1500余亩,并牵头有关部门抓好该村的道路、村庄、四旁的绿化美化以及有关的硬化和亮化,龙头生态新村呼之欲出。市长龚文密2013年、2014新年上班第一天就亲自主持政府常务会议调度造林绿化工作,并在双清区新洲村办绿色行动示范点。为督促部门单位抢抓季节,龚市长还亲自致信给市直机关各单位,要求加快造林进度,确保绿色行动有成效。与此同时,各市级领导都亲自到自己的联系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荒山,美化邵阳。在主要领导的影响下,各级各部门领导都身体力行,先后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创办各类造林示范点。
四、部门联村见成效。三边三区三年绿色行动一大亮点就是实行了部门联村建绿机制。全市103个市直部门单位参与联村建绿,完成造林2.55万亩。其中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任务的单位有22个、合格单位79个、不合格单位2个。市经信委联系双清区火车站乡杨柳村建绿,完成荒山造林215.3亩,保存率达到95%,抚育率、管护率达到100%;道路、院落全部栽植米径4CM的绿化大苗700株,超额完成任务150株。市商务局联系火车站乡卢家村,在道路、院落绿化中用超标准的桂花大苗造林,验收时树木米径已达6—8CM。市民政局联系北塔区田江乡苗儿村,2012年冬营造油茶林385.1亩,现已开花挂果,成效显著。市政府办联系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造林建绿955.5亩,保存率达到98%;其中道路两边全部采用栾树大苗造林,景观效果明显;石山中采用柏木造林,抚育管护到位,树木长势良好。建设银行邵阳市分行联系大祥区蔡锷乡民生村建绿443.5亩,发展油茶产业;同时结合精准扶贫项目帮助该村贫困农户发展林下养殖业(鸡和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青团邵阳市委还在北塔区生态园开展 “亲子树”、“成长树”、“纪念树”、“幸福树”、“同心树”、“希望树”、“友情树”、“立志树”、“许愿树”等认养树木活动。
五、创新造林模式。全市始终以机制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激发造林内在活力。探索出科学化规划、公司化运作、标准化造林、规范化监理的造林新模式,并严把整地关、种苗关、栽植关、抚育管护关、检查验收关,将检查结果和造林补助直接挂钩,确保责权利一致、造管护一体。各地普遍采取公司化运作,由项目管理单位通过招标或议标,确定造林单位;然后由项目实施单位与专业造林公司签订造林合同,实行包造包管包抚育包成活,一包三年、一包到底。这样既解决了劳力不足,又保障了造林质量。同时,我们还集中资金、项目办示范点。着力培育油茶、毛竹等特色资源基地。此外,我们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公司企业在市辖三区和城市周围投资兴办生态农庄、森林公园、种苗花卉园、生态博览园等,引进了东建、美源等一批大公司、大企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建设休闲观光林业基地,带动各类社会投资10亿元,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六、绿色投入创新高。我们采取多方筹措、集中使用的方法,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市累计投资15亿元。市直各单位对三区有造林任务的村,每亩给予700—1200元的造林补助,投入资金高达3200万元。邵阳县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元,连续三年,投入三边造林绿化工作。新宁县政府设立造林专项奖励资金,对年度造林5000亩以上的乡镇、100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重奖。绥宁、洞口、武冈、隆回等县,在项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县政府拿钱对造林单位(农户)进行补贴,调动了社会造林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将三区三边三年造林项目包装向邵商、湘商大会推介,赢得了很多有势力的企业、老板投资兴趣,他们先后创办各类生态农庄、林业产业园12个,单个平均投入5000万元,单位(亩)投资密度10000元以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将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指针,以全面建成湘西南生态屏障、打造宜居宜游的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为目标,以路边、城边、水边、村边等“四边”为重点,以五年为建设期,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标杆,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动员全社会力量办林业,持续推进“城市中心园林化、城郊地区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网化、社区庭院花园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为广大市民营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花果飘香、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