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生:坚定目标 强化责任全面打赢绿化增量提质攻坚战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2-22 10:17 信息来源: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动力,先后开展了“三边”造林、“十万乔木进雁城”、通道绿化、“天坑”造林、“裸露山地”造林和武广高铁沿线造林等一系列造林绿化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了乡村造林绿化行动和秀美村庄建设,年均完成造林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为推进“绿色衡阳、美丽衡阳”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但由于全市造林绿化基础较弱、自然条件较差、欠账较多,全市生态环境依旧脆弱,部分通道沿线仍存在绿量增幅不大和绿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衡阳的生态形象和城市品位。因此,全面开展绿化增量提质攻坚工作,是推进衡阳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基础,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保障。 

  一、强化领导明责任 

  全市绿化增量提质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做到增量与提质并举,务求绿化实效。一是高度重视。各级应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做到工作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抢抓时间与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二是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亲力亲为,亲自研究、部署、督查、调度造林绿化,高度关注造林绿化的工作进度、施工质量、资金筹集等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各级、各部门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三是部门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应按照党委、政府的职责分工,积极履职,真正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党政齐抓、部门共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抓重点 

  通过实施绿化增量提质,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将全市主要通道沿线打造成优良的生态线、靓丽的风景线和惠民的致富线,全面消灭“裸露山地”,高标准建设“秀美村庄”。一是通道绿化。全市用2年时间(2016年-2017年),完成境内1.07万公里乡道以上公路和铁路两侧沿线通道绿化。重点突出衡阳市城区与各县城连接路网、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高速铁路、城市外环线和主要国省道、普通铁路两侧沿线通道绿化。二是荒山造林。2016年-2017年,全市除对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限期更新造林外,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00万亩,每年各50万亩。重点突出城乡结合部、通道两侧沿线以及湘江及其一级支流两岸和重要水源地周边荒山荒地造林。三是村庄绿化。2016年-2017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秀美村庄”1052个,每年526个。重点打造城乡结合部、城区与各县城连接路网和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高速铁路、城市外环线两侧沿线1000米范围内、主要国省道两侧沿线500米范围内和普通铁路、县乡道两侧沿线500米范围内的村庄绿化。 

  三、保障资金增投入 

  一是争取和整合项目投入。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积极争取和统筹安排相关项目的计划与资金,整合农业、水利、环保、农开、移民等项目资金支撑造林绿化。二是加大财政和部门投入。充分发挥财政和部门投入对造林绿化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和杠杆作用。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建设资金按照属地原则由各级财政和部门承担,其中市财政承担四个城区国省道、城市外环线、普通铁路和高速公铁路通道绿化增量提质费用,并每年给各县市区安排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四个城区“联村建绿”责任单位每年从本单位年度“三公”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额的 “联村建绿”资金,县市区参照这一方式推进村庄绿化。三是引导社会投入。积极落实《关于鼓励社会主体参与造林绿化的指导意见》(衡政办发[2015]59号)精神,进一步出台和优化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保障投资收益,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用于造林绿化;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和个体创业,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四是包装项目融资。积极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投融资体制,多途径搭建融资平台融资。通过包装项目,由政府财政以预算方式建立造林绿化基金,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和分年度偿还项目融资本息。融资项目要打捆包装,争取多种融资方式支持绿化增量提质。 

  四、健全机制保运行 

  在职责分工、土地流转、绿化用地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建立、健全和执行科学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工作上水平、常态化。一是建立职责分工机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承担本区域内绿化增量提质的主体责任,各乡镇(街道)和财政、规划、国土、林业、交通、公路、城管、水利、环保等部门落实各自应承担的具体职责。二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搭建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通道绿化等公益性绿化用地,因地制宜确定用地方式、用地时间、补贴标准和林木管护、处理、收益办法。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宣传、政策解释以及对违规征占用土地的清理和查处工作,逐路段、逐村组、逐地块落实绿化用地。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原则和有关政策,建立企业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鼓励企业保护生态,一方面责成企业限期恢复植被或采取以资代劳方式交纳生态补偿资金。

  五、全程服务谋长效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要求高标准定位,根据自然条件和绿化现状等因素科学规划设计。通道绿化在总体布局上力求一路一景或一段一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既要选择经济适用的乡土树种,又要运用适地适树等良种良法,引进和推广绿化新品种。重点路段通道绿化按照《衡阳市乡村造林绿化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的要求适当提高苗木规格、初植密度和整地、客土、施肥等技术措施标准,体现景观效果,确保快速见效。重点地段的集中连片造林,避免坡改梯等全垦或全抚作业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杜绝出现新的“裸露山地”。二是加强质量监管。各级抽调专门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加强对绿化增量提质的质量监管和检查,对质量不达标的施工环节要及时组织返工或加工,确保绿化质量。对已经完工的项目,制定出台后续管护机制,达到绿化一片,成活一片,造福一片。三是强化技术服务。主动做好绿化增量提质全程跟踪技术指导与服务,杜绝人力、物力、财力浪费,确保绿化增量提质工作专业化、高效率推进。 

  六、严格考核促落实 

  由市委、市政府对各级绿化增量提质开展督查、验收和考核,将绿化增量提质攻坚列入对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和对各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履职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奖惩和对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任用直接挂钩。绿化增量提质当年任务完成率或绿化质量合格率不足60%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未来2年内不提、不重用、不调动。绿化增量提质当年任务完成率或绿化质量合格率不足80%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相关责任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绿化增量提质是一项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做好绿化增量提质工作,是提升衡阳形象,坚守生态底线,统筹城市和乡村、生态和产业、数量和质量、兴林和富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顺势而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责任和使命。我市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加速推进绿化增量提质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市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伟生:坚定目标 强化责任全面打赢绿化增量提质攻坚战

667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