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胜:推进林业血防工程建设 大力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8-06 17:44 信息来源:
   华容地处湘北,倚长江、滨洞庭,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点疫区,全县18万亩河、湖、洲、滩有钉螺分布繁衍。近年来,我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林业血防抑螺防病林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湖区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杨树产业发展。
  一、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作法
  从1994年起,我县开始组织实施兴林抑螺科研项目,通过在河洲外滩栽植林木,达到改善生态、抑螺防病的目的。到2005年,全县共出动劳力7.48万人,投工86. 2万个,争取国家投资87.5万元,在宋家嘴、鲇鱼须、洪山头、江洲等血吸虫疫区营造抑螺林37400亩。2006年,全国全面启动林业血防工程,我县从2007年开始实施该项目,到2010年止,已实施三期林业血防工程,争取国投资金520.5万元,在疫区河洲外滩和沟港路渠栽植杨树34700亩。目前,林木保存完好,长势喜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疫区钉螺滋生条件,降低了钉螺密度,收到了抑螺防病和产业发展共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良好效果。
  1.抓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民抑螺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来,华容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在河湖洲滩发展意杨作为防病治螺的“实事工程”、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和产业升级的“财源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10万亩意杨基地开发的规定》和《关于加速20万亩意杨基地开发的意见》,制订了组织、政策、技术和资金等一整套保障措施,建立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劳动工日平衡、林业税费减免、造林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通过政府扶持、项目推动,全县抑螺防病林规模突飞猛进,各社会主体投资6000多万元,在集成垸、藕池河和洞庭湖等血吸虫疫区租赁荒洲荒滩和沟港路渠造林20多万亩,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和个体大户已成为全县兴林抑螺的生力军,林木基地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抑螺林”和“致富林”。
  2.抓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工程抑螺的强力优势。林业血防、德援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相继实施,为推进我县兴林抑螺进程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发挥项目抑螺优势,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优先”、“三结合”、“三统一”的原则,突出抑螺重点,力求抑螺实效。“三优先”即在计划安排上做到灭螺优先、疫区优先、杨树优先;“三结合”即项目造林与抑螺防病、改善生态、发展产业相结合;“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监理。我们在全县重点疫区开展了兴林抑螺科研实验项目建设,完成了省林业厅下达的各项实验推广任务。同时,我们同县血防办、水利局、湖洲管理局等单位密切配合,在疫区优先安排项目造林计划,把植树造林的主战场放到血吸虫病易感地带。2010年,我们根据省、市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在疫区营造林业血防抑螺防病林15000亩,占年度造林任务的50.4%。共投入项目资金300万元,投工1.2万个,目前工程任务已全部竣工,苗木良种率和成活率分别达到100%和90%。
  3.抓科技支撑,大力提升兴林抑螺的治理效果。为确保兴林抑螺工程效果,我们强化科技兴林、突出质量先行。开展了杨树品改试验,筛选培育一批优良品种,推广切杆扦插技术,采取“统一调苗、分期施工、定期监测、及时验收”的质量管理办法,认真组织林木栽植,历年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认真抓科研攻关和成果推广。结合兴林抑螺科研实验,进行了“滩地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因子动态监测与抑螺效应研究”、“滩地森林生态系统持续抑螺优化模式构建及调控技术研究”和“滩地杨树无性系引种选择研究”等试验和推广,积极探索运用兴林抑螺新技术、新成果;认真抓林木管护。健全了护林责任制,对抑螺林采取承包管理、以耕代护、以工代投、小段包干等多种护林方式。建立了杨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加强了对抑螺林的监测管理。开展了打击毁林犯罪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了湖区抑螺林的健康发展。
  二、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投入经费偏少。林业血防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投入周期长,成本高,据估算,每亩需投入造林资金500-600元,而现在中央投资仅200元/亩,应由省、市、县三级配套的50元/亩因各种原因无法到位,导致项目投入资金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社会造林的积极性。近年来,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完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部门协同配合不够。血防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林业与卫生、灭螺与治病、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多部门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求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这就需要血防、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通力协作。但各部门基本上侧重于本部门的工作,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健全联系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协作,影响林业血防工作效果。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林业血防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包括林业血防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工程规划设计人才等,但我县仅有两名技术人员具体承担林业血防项目的实施工作,每年要编制作业设计方案、竣工验收图表,工作任务相当繁重。
  三、加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是全国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主管部门的一项新职能,是林业服务于社会公共卫生领域的主要业务,必须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科学规划。林业血防工程规划要以防病灭螺为中心,以带动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植树造林为手段。其规划原则:一是坚持综合治理原则,把机耕毁芦、开沟修路、植树造林和间种耕作等相互结合,综合改善环境,同时将工程灭螺、生态灭螺及药物灭螺等多种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突出生产与灭螺相结合原则,实行林农间作,以耕代抚,以短养长,巩固灭螺成果,增加经济效益;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实施测土配方工程,采用多种工程造林模式,选择适宜的耐水耐湿造林树种;四是遵循稳妥积极的原则,既考虑血防工作的需要,又注重具体环境条件的限制,慎重选择好造林地,确保滩地造林成功和综合治理成效。其规划范围:按照相对集中,连片治理布局要求,结合林木采伐更新,重点规划河洲外滩、沟港路渠等血吸虫疫区。其规划规模:全县规划营造林业血防工程抑螺防病林15万亩,“十二五”期内,在已完成3.47万亩的基础上,结合全县意杨轮伐更新,通过5年的努力,完成余下的11.53万亩工程建设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林业血防工程是实现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是增加农民福祉的具体作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加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林业血防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成立林业、农业、水利、卫生、血防、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议事协调机构,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证,解决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协同作战,将林业血防工程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达到综合治理效果。要建立林业血防工作机构,血吸虫病防治地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应申请专项编制,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工作。项目应实行工程法人负责制,落实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分解、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职责。
  3.增加资金投入。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成功与否,资金投入和使用是关键。在项目建设中,除了国家资金要足额到位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林业血防工程的需要,增加对血防工程的投入,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并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要建立专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项目资金。要号召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大胆引进各种竞争机制,鼓励多种形式开发经营,以调动群众和部门单位参与抑螺防病林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要集中财力,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开展林业血防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和网络建设,不断提高林业血防的预防控制标准,为做好林业血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强化科技支撑。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委托有关院校举办培训班,有计划地吸收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到项目中来。对滩地(湿地)资源进行评估与论证,制定有效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物抑螺方案和规划,加大兴林抑螺的科研、规划、交流、合作和培训等方面的力度。项目区要充分发挥本地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应用技术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力争在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积极组织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协作攻关,尽快推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提高林业血防工作的科学水平。要认真总结推广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新经验,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林业血防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周文胜:推进林业血防工程建设 大力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667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