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志:突出优势 优化格局 全力促进油茶大市向油茶强市转变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4-15 17:44
信息来源:
油茶产业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身,对于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油茶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湖南省也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省的战略举措。作为油茶大市的衡阳,如何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油茶产业,走出一条兴林富民的油茶强市之路,是刻不容缓需要研究、部署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目前,我市油茶产业正由传统型、粗放型向高标准、高规格、大规模科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茶一直就是衡阳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一是油茶面积大。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达315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3.7%,年产茶油1.5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享有“油茶之乡”、“湘南油海”等美誉。耒阳和常宁先后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的称号。油茶林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6个,面积在6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13个。二是发展基础好。1984年以来,常宁、耒阳、衡东和衡阳四个县市分别实施了世界粮农组织的援建油茶工程、国家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和跨世纪油茶高产稳产示范工程。共投资1574万元,改造低产林16万亩,更新老残林15万亩,建立了油茶生产示范区。成功解决了油茶大面积单产低、效益差的问题,为油茶生产走内涵挖潜、提高单产的道路树立了大样板。三是种质资源优。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市先后收集和引进140多个油茶优良品系。到现在,共保存了表现性状较好120余个品系。衡东县选育的“衡东大桃”,通过专家鉴定,成为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果多、个大,亩产最高达42公斤茶油。同时,我们建立了衡东、耒阳、常宁和衡阳四个良种采穗圃,为油茶更新造林提供了良种种源。四是加工企业多。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达地区的资金不断涌入我市投资建立油茶油脂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油茶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龙头企业已有金拓天、南天、益海、天福等4家,年加工能力1000—5000吨的5家。
尽管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全市近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茶林荒芜,油茶优良林分面积现在已不足80万亩。二是生产组织形式落后。现有油茶林以农户自主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集约发展,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加工利用滞后。林农还普遍依赖传统工艺加工茶油,出油率低,大部分茶枯、茶壳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加工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低,提炼茶皂素、药品、化工原料等的先进工艺技术也没有引进投产,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为切实转变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使油茶真正成为我市兴林富民的“摇钱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全力推进我市油茶由产业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
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通过召开县(市)油茶产业示范带建设动员会,乡镇、村组动员会,全面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技术、典型,充分提高广大群众对油茶产业建设的关注和信心,进一步加深老百姓投身油茶产业建设的积极性,正确引导、广泛发动群众以多种不同形式参与油茶产业建设,营造全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全民投身油茶产业建设良好氛围,在全市上下的油茶产业重点产区迅速掀起油茶产业建设的高潮。
二、优化产业布局。油茶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实现规模发展,在宏观管理、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发展油茶的资源配置。一是要合理规划。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是基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各个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立足于既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努力扩大新造高产油茶林面积,又充分挖掘现有油茶林增产潜力,通过抚育肯复、更新改造等措施不断提高产量,科学制定油茶产业的发展规划。二是要统一经营。传统油茶一直沿袭是一家一户的经营管理,不利于资源的宏观利用,因此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通过投资方与有油茶管理习惯和经验的农户签订经营管理承包合同,把管理的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既给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保障投资方得到收入回报。三是要科学管理。在油茶产业发展中,栽培管理和采收管理是关键。要加强对油茶经营管理者的技术培训,统一抚育管护、修剪、施肥等技术标准,同时在加强各个山头地块经营管理的同时,在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也要实行联防联治,确保整体效益的发挥。
三、创新经营机制。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油茶林地、林权和经营权的流转机制。鼓励大户、技术能人或加工企业通过租赁、承包、买断经营权、合股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油茶生产经营,促进油茶生产经营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逐步整合油茶加工利用和生产经营这两个环节,让龙头企业负担起生产经营的责任来,建立大面积油茶生产基地,自己解决原料问题,形成以加工养生产,以生产促加工的产业格局,促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好林农的合法权益是稳定和完善油茶生产责任制的关键。要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将土地使用权明晰到老百姓手中,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一是确权发证、稳定林权。在确保已分油茶林50年不变的基础上,由林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合,给林农颁发油茶林权使用证,并加强登记造册等档案管理。二是要划清四至界限。要勘测划清县市之间、乡镇之间、村组之间的油茶山林界限,而且村民的责任油茶林,没有划清的也要尽快划清,以免因此而导致哄抢斗殴事故。三是要维护油茶生产秩序。在油茶收摘期间,政府部门要统一定好开山日期,给予公告,杜绝提前开山收摘。各县(市)乡镇、村要层层建立责任制,确定责任人,设立举报电话,组织治安联防队,维持采摘秩序,打击故意毁坏油茶林行为。
五、强化科技支撑。油茶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也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在新的起点上把这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一是要整合科技成果。要在已有的科技基础上,通过引进、吸收、优化、整合林业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等各方面的科技资源,为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二是要研发新品种。在加强现有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优良品种以及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培育产量更高、抗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优良新品种,进一步加快优良苗木的繁育,扩大苗木生产规模,努力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三是要强化技术服务。要通过优产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和新技术的组装配套,为广大林农和生产企业提供示范样板,增强林农发展油茶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油茶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提高林农的种植技术和水平。
六、扶强龙头企业。建好一个龙头企业,能兴起一个优势产业,带富一方林农。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来抓。要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形式扶持3—4家生产上规模、设备上档次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引进生产茶皂素、药品和化工材料的油茶精深加工技术,延伸油茶产业链条,提高油茶的综合利用水平,增加加工效益,充分挖掘油茶产业的潜在效益。要打破地域、所有制界限,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组建衡阳油茶产业企业集团。要积极引导南天、金托天、绿园、野山茶等油茶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各自技术、资金、市场优势,放眼国际市场,在打造国内品牌乃至世界名牌上下功夫。要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要鼓励和引导加工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有产业长期投资眼光、强大资金技术实力和良好市场记录的战略投资者,促进域外投资与本地资本的结合,催生一个甚至几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品牌效应、能够有效带动和辐射一方经济发展的大型油茶综合加工企业。
七、广辟筹资渠道。全市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广辟油茶产业带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油茶更新、改造工程的投入;二是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保证经常性的油茶垦复;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参与油茶产业开发;四是走林、工、贸相结合道路,通过加工增值,拓宽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以增强产业自养能力。资金投入要以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和生产新技术为突破口,建设好一批油茶高产稳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油茶产业快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