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科:努力构建林业和谐发展新局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4-22 17:44 信息来源:
  桃源县是湖南省的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林地面积421.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3.3%。拥有活立木蓄积472.23万立方米,立竹9000万根,2009年林业产值达12.7亿元。自2007年5月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农及社会各界纷纷投资投劳参与植树造林,今年春季全县营造人工林68000亩,其中林农和社会造林达45000亩,桃源林区处处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桃源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必须念好“山字经”。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充分激发了林农和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但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出现了一些不利于林业和谐发展的现象,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一、构建和谐林业,必须加强“六项工作”
  1、必须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目前,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大面上的外业调绘、内业资料整理、微机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确权林地面积363.94万亩,确权率达92.2%;全县共核发林权证21.6万本,发证面积315.23万亩,发证宗地数71.5万宗,林权证发放率达80%。同时,成立了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地流转工作正有序进行。尽管我县林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刹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影响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林纠纷。我县山林纠纷成因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林业“三定”以来,没有进行过大的林权变更工作,集体内部因行政区划变化等因素,出现了分离和合并,林权归属变化较大,而林权仍沿用“三定”时所明确的范围,变更登记工作滞后。同时,由于“三定”时部分工作相对粗糙,留下了很多隐患。林改过程中,由于沉积时间长,矛盾交点多,利益冲突大,引发了很多山林纠纷和新的涉林群体性上访事件,纠纷调处极其困难。如太平桥乡红豆杉林权纠纷、黄石镇花园村权属纠纷等等,虽经多方努力,不断进行群众信访调解,至今仍无法平息。目前,我县还有因山林纠纷问题而没有落实产权的山林面积2500余亩,涉及山林纠纷155余起。这部分纠纷山林尽管只占全县山林面积的极小部分,但严重影响了我县集体林改总体进度,也造成了林区的不和谐、不稳定,必须引起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棘手的山林纠纷,只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了,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实、加强沟通、协调利益的原则,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民意的多种手段,一个一个地拟定调处方案,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耐心诱导,是能够妥善化解好每一起山林纠纷的。
  2、必须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改工作的开展,要实现山林顺利确权到农户,达到既落实产权又不造成资源的破坏,关键还是要提高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让林农在经济上划算,愿意把自己的山林交给自然保护区管理。随着林农产权意识的增强,林农将认识到对自己的山林有处置权、收益权,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性政策影响了林农山林的处置权与收益权。我县有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36.8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126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10.8万亩),林权体制改革后,商品林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公益林则由于补偿太低,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林农主动要求退出公益林补偿范围,这给我县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和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已刻不容缓。
  3、必须完善林业投融资政策。目前,我县林业抵押贷款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开展林业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过少,我县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只局限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发行,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林业的投入。二是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不高。由于林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特有因素,加之森林保险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大,其贷款门槛无疑加高,金融机构只对个别实力强、信用度好的企业和造林大户发放信贷,而对拥有全县林地面积近80%的林农,林业小额贷款并未真正启动。三是贷款利率偏高。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程序复杂,森林保险评估费用高、融资成本大,而贷款利息相对较高,我县普遍为月息9厘,导致付出多、贷款少,林业融资形势不太乐观;四是森林资源资产变现能力较弱,抵押贷款比例偏低,实际贷款额仅占评估值的20—50%,不符合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特点。五是贷款还贷期限太短。银行部门规定林业抵押贷款还贷期限为一至两年,因林业经营周期长,一至两年还贷的贷款最多只能算作临时借贷,并不具备支持林业经营的特性,因此,这种林业抵押贷款吸引力不大。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林业抵押贷款方面的调查研究,与信贷部门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林业抵押贷款意见,尽最大可能地支持林业开发。国家应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林业抵押贷款扶持政策,彻底打破目前林业融资的瓶颈,真正将林业贷款业务深入到千家万户,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4、必须强化森林保障机制。一是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必须规范育林基金用途,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真正将育林基金用于林业投资建设。二是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不断加大对偏远山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借鉴农业保险模式,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覆盖全县的森林保险体系,提高林农抵御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风险能力。
  5、必须健全林业服务体系。随着林改工作的开展,广大林农的实际需求日益增多,林业管理、执法和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切实加强各级林业机构和工作体系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一是要理顺乡镇林业站管理体制,林业站实行以县林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理顺工作关系,强化业务管理,平衡人才调配,促进部门发展。二是要强化林业部门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服务、科技推广力度。林改后,林业部门的职能要从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特别是乡镇林业站是直接面向林农的最基层事业单位,增强服务职能尤为重要,在确保林农在种苗、技术、造林、护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都能在当地林业站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让每一户农户、每一个林农能够切实感受到林业部门周到、便捷、科学的服务。林业部门要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必须走服务化、法制化、技术化的正规化道路,不断完善和强化服务职能,为林业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6、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兴林。2006年,我县被省厅列为全国林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示范县,启动开展了全国“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普及林业科技,积极开展油茶丰产示范栽培、毛竹丰产示范栽培、速生丰产林示范栽培,林农科技兴林的意识明显提高,一批林农走上了林业致富的道路。09年,省林业厅给全省23个“林业科技示范户”授牌,我县就有15户林农被授牌,列全省之最。林改后,桃源林业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处处彰显现代林业、科技林业的理念。林业部门要迅速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特别是领导要树立科技兴林意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更新,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升林业部门科技服务水平。
  二、构建和谐林业,必须谋求“三个目标”
  1、林农兴林主体地位确立。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产权,确定了林农作为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放活了经营权,确保了处置权和收益权,林农和社会各方面兴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社会投资造林在我县迅速形成了新的热潮。近两年,全县已先后建立四海、文源油茶产销合作社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0多个,很多有成就、有远见的农民工积极返乡造林,一大批林业经营大户应运而生。造林投入机制由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向社会投入为主转变,近两年来,全县自发造林每年都在3万亩以上,林业生产正在向科学、高效、生态的方向大步迈进。但是仍然还有很大一批当地林农投资造林的积极性不高,全县林业粗放经营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全县62.5万亩油茶、60万亩楠竹、40万亩林果、60万亩用材林的经营管理还相当粗放,林地生产力不高。林改后,林业建设呈现出林权结构分散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特征,林木管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监测等工作难度明显加大,任务明显加重,提高林农履职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林改后加强林农产权意识的教育培训要作为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激活林农主人翁意识,极大地调动林农爱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效益,从而实现“生态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2、林业产业化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被国家林业局列入“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县”的契机,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高标准建设油茶基地。近两年来,完成优质油茶新造8000亩、油茶低改28000亩,建立了350亩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年产5000吨的文源油脂加工厂已在我县奠基,桃源油茶产业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楠竹产业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县楠竹立竹已达9000万根,“中国竹子之乡”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林改后,创新林业发展机制应该成为促进林业发展的第一抓手,我县应该突出楠竹和油茶两大特色产业建设,要采取引进林业开发企业和大户集中开发的形式,不断提升两大产业建设水平,特别是要建设几家大型油脂和楠竹加工企业,切实解决油茶和楠竹销售问题,延伸产业链,拉动我县油茶和楠竹基地迅速扩张,实现我县林业产业的扩容升级。
  3、林权流转规范有序。09年我县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广大林农和造林大户搭建的林业产权流转、交易、融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自林权服务中心营业以来,充分利用中心这个平台,按照《湖南省森林资源流转办法》的要求,及时收集、发布各类林业信息,有效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森林资源资产合法、有序流转。到目前止,已为文源公司等单位和个人依法办理林权流转服务34宗,面积1.02万亩。同时通过林权抵押,帮助林业经营大户贷款1000多万元。林改后,提高森林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行集约经营,是现代林业的必由之路。要实行集约经营,必须加大森林资源流转力度,林业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林业开发企业和林业大户的扶持力度,出台专门政策,在林地流转、种苗供应、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山林纠纷调处、财政补贴、林业融资等方面提供对口、优质服务,实行全程跟踪管理,给林业开发企业和大户建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并让加入这个家庭的成员起来越多,森林资源流转的面积越来越大,不断提高我县森林经营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同时,在积极推进林权流转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林农利益,确保林农利益不受损害,要让林农得到长久和实实在在的好处,促进林区和谐发展、共同富裕。

胡文科:努力构建林业和谐发展新局面

667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