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廷:衡阳发展碳汇林业探索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4-14 17:44
信息来源:
目前,世界各国正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的危机和挑战。气候变化结果导致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在或潜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共同课题。节能减排和发展碳汇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定义,将“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之为“碳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以充分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就泛称为碳汇林业。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40吨,释放氧气15—20吨。而且,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工业减排。因此,以增加和保护森林植被的方式增加碳汇,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碳汇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朝阳产业和公益事业。衡阳县作为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分之一,在发展碳汇林业中应该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衡阳县碳汇林业发展现状
衡阳县位于省境中南部,湘江中游,辖26个乡镇,总人口113万,土地总面积383.83万亩。全境位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全县林业用地土壤主要以红壤为主,红壤土类面积102393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83.2%,为衡阳县的碳汇林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衡阳县有健全的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体系和强大的林业专业技术队伍,全县共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150余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80多名,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3名,林业工程师38名,为衡阳县的碳汇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力量。经过几代林业人的艰辛努力,衡阳县由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现在的青山绿水。通过不断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油茶低产林改造、紫色页岩改造、红枣基地建设。退耕还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油茶产业化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使我县林业用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到2009年,全县有林业用地20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2.5%。有林地93.5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6%。全县活立木蓄积为172.7万立方米,立竹1480万根,森林覆盖率33.0%。全县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80.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6.2万亩,省级公益林14万亩。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0—400万吨,释放氧气150—200万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衡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二氧化碳排放基本保持零排放量。林产品龙头企业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志愿减排,努力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衡阳市天天见梳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在全县建设3万亩的竹木原材料生产基地和10万亩的原材料供应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达到企业生产二氧化碳零排放。
3.衡阳县碳汇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森林经营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多年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我县的森林面积快速增加,从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等统计指标来看,在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我县一部分宜林荒山、火烧迹地未及时更新;森林经营不力,林相单一,群落结构不完整,树种比例不协调,森林质量低下的问题仍然严重;天然次生林面积相当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不够,生态功能脆弱,生产力低下,单位林地蓄积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通过固碳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难以发挥。
3.2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战略思路,衡阳县逐步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衡利丰陶瓷、三安矿业等大型企业的投产运行,大量资源开采,造成衡阳县林地面积逐渐减少,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发展碳汇林业刻不容缓。
3.3生态公益林经营不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偏低,中央、省对生态公益林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到5元/亩,不能对公益林的保护产生积极有效的激励。经营生态公益林得到的补偿基金远低于木材的经济利用价值,造成生态公益林管理难度加大。
4.我县碳汇林业发展思路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将增加森林碳汇明确纳入林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森林培育、保护和可持续经营等活动,在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固碳能力的同时,实现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服务价值和促进当地发展。 基本建成“荒山覆于森林中,通道行于林荫中,城市隐于公园中,村庄遮于浓荫中,厂矿置于绿色中”的绿色宜居新衡阳,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景色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城市之中,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4.1制定碳汇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一是把发展碳汇林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放到与工业减排同样重要的位置,建立相应的目标任务与管理责任。二是制订发展碳汇林业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组织试点和示范,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三是建立发展碳汇林业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碳汇林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完善造林绿化扶持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林地使用权流转,充分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积聚和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创造区域特色林业,加快碳汇林业发展步伐。
4.2强化碳汇林业经营管理措施。一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积极探索不同区域提高森林质量、效益和固碳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林木进行科学的抚育间伐、分期轮伐和分期种植,提高幼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速度,改善林木品质,形成循环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生产率,增加人工林固碳能力。二是从全方位下手,采取多举措,切实加强资源保护,促进碳汇林业发展。以打击乱占滥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为重点,着力解决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突出的问题,全力维护林区社会政治稳定。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实行“三凭证”制度,做到了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加大对乱占滥用林地的查处力度,理顺林地初审程序,严格林地审批程序,把林地管理摆到与耕地保护同等重要位置。坚决预防森林病虫害,健全防治网络,准确及时预测预报,及时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完善森林防火监控体系,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时刻保持警惕,决不能麻痹大意。拿出最大的精力抓好防火,制定最严格的制度要求防火,采取最管用的措施推动防火,确保森林安全。
4.3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从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和其它综合效益的角度,加大碳汇林业的科技投入。在提升碳汇林业科技水平、提高碳汇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为动力,以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手段,以林业发展“百花齐放”为目标,测土配方,合理布置,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速生丰产林等固碳能力强的林木。大力培育乔、灌、草相结合,群落结构完整的森林体系,充分发挥单位林地面积固碳功能。实施优材更替工程,调整林相结构,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有林地面积,促进碳汇林业发展。推进能源林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油一体化”“林电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和林业企业大力发展以林区“三剩物”(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次加工材、小径材、薪材)和森林抚育间伐物为原料的生产加工,在推动我县林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质材料、生物质能源等林业产业建设的同时,有效地加速造林绿化进程,拉动中幼龄林的抚育,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和森林质量,促进碳汇林业发展。加强碳汇计量专业队伍建设,建立我县林业碳汇监测体系。
4.4建立衡阳绿色碳基金。企业由于其生产、服务或交易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因此企业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而植树造林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实现企业二氧化碳零排放。尽快建立以造林为主、专门生产森林碳汇的衡阳绿色碳基金,推动我县碳汇造林试点。为了在政策上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积累碳汇,可将企业捐资造林所获得的碳汇,经专家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账户上,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在今后给企业设定减限排量时,允许参与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
4.5建立完善我县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 目前,由于国际碳市场的兴起,使得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成为可能。因此,利用碳汇林业的概念,在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应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生态受益地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应拿出资金,对生态保护区进行碳汇补偿。政府应加强以森业碳汇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和试点,逐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同时,创新生态公益林经营模式,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谋求林业发展新思路,开发林下种养殖业、发展森林旅游业。积极引导林农充分利用森林景观和人文优势发展森林旅游,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药材、养殖家禽等。着力解决森林功能不全、林地生产力不高的问题,实现“林游、林种、林养”相结合,宽空间、多内涵的发展模式。
4.6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推进碳汇林业。由于涉及林业碳汇的相关知识和规则比较复杂,以及公众对生态的日益关注,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市民的造林固碳意识,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鼓励市民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志愿行动,使碳汇林业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大力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推行“以资代劳、以劳代资、认养树木、领养林地、建设绿地”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公民植绿、护绿、爱绿、管绿的意识。加快衡阳志愿碳汇交易市场的研究和培育,促进企业和有志之士投身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使碳汇林业发展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