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年:岳阳县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4-21 17:44 信息来源:
  湿地是指适宜喜湿野生生物生存、具有较强生态调控功能的潮湿地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等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的地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并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生物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岳阳县湿地现状及工作情况
  1、湿地概况。岳阳县地处东洞庭湖东岸,湿地面积14.4万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49%,居全省首位。其中,天然湿地面积10.9万公顷,包括东洞庭湖、宝塔湖、新墙河、游港河等天然湖泊、河流湿地;人工湿地面积3.5万公顷,包括铁山水库、岳坊水库、大坳水库、稻田和塘坝等。县域水系发达,主体为东洞庭湖水系,支流有罗水、游港河、新墙河三大流域。罗水源于步仙乡罗内冲,蜿蜒曲折,川流不息,于新墙镇双港村处注入新墙河;游港河北接临湘市曹田易家,奔流至筻口镇三港村处汇入新墙河;新墙河贯穿县域东西,库区5乡镇4.9万公顷集雨汇注铁山水库后,经新墙河奔入东洞庭湖。发达的水系将县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自然融汇于一体,孕育了独特典型优越的湿地生态,造就了珍稀鸟类的栖息天堂,成为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态屏障。
  2、湿地资源。岳阳县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种具有古老独特、珍稀度高的特征.根据科学考察,记录到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鲟、白鲟2种;二级保护的有鳗鲡、胭脂鱼2种.鸟类13目50科306种,其中:国家互助保护的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小白额雁等37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有59种。两栖类、腹足类、软体类、瓣鳃类等动物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暨豚,三级保护的有江豚.区内有植物115科159属118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31种。以东洞庭湖为主,岳阳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被誉为"长江中游的明珠"。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
  3、工作成效。围绕改善生态功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县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置,2009年,成立了岳阳县湿地保护分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二是加强项目工作,铁山水库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新墙河和宝塔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岳坊、大坳水库两个地方级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成功纳入《湖南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0-2020)》项目库;洞庭湖区宝塔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和省林业厅批复,即将启动实施,可争取国家投入780多万元,地方配套1000万元。三是加强湿地宣传。2009年 的“湿地使者先锋行动”活动开展,2010年的第29届“爱鸟周”活动开展,都取得了圆满成功,还利用电视媒体和红网网络平台进行湿地宣传,均取得良好效果,大大增强了民众保护湿地的生态意识。
  二、岳阳县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口剧增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 ,我县湿地保护的形势非常严峻。
  1、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林业部门是湿地牵头管理部门,但涉及水利、渔政、环保、国土、砂石办和东管会等相关部门,因缺乏工作协调平台而管理难统一,工作步调难协调,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形成保护合力。
  2、保护意识不强。湿地保护在我县起步晚,宣传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不够,民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不强。
  3、砂石采挖无序。受利益驱使,近几年砂石采挖严重,出现了滥采滥挖、河床掏空、河道淤塞和植被破坏等现象,造成水禽栖息地锐减,生存环境严重受影响。
  4、工业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发展,湿地成为工业污水、废水的排放池,造成水质污染、富营养化严重,湿地生态功能消退。生物多样性下降,严重破坏了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5、农药污染严重。受利益驱使,东洞庭湖的芦苇在生长期内,往往施用有毒农药,候鸟在觅食沾有农药的昆虫或植物后,出现大量死亡,造成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锐减,甚至消亡。
  6、有害生物入侵。被列入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名录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已侵入我县,在湖区湿地造成蔓延态势,生态系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三、岳阳县湿地保护意见
  保护好湿地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湿地保护现状,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全面加强我县的湿地保护工作。
  1、理顺湿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创建以林业、水利、渔政、环保、国土、砂石办和东管会为组成的联合共管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与工作协调平台,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效率。
  2、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湿地使者先锋行动”等活动的载体作用,强劲推进宣传工作,奠定工作基础,调动社会化力量来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3、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处理好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一是加强沙石采挖管理。制订砂石采挖管理办法,规范沙石采挖审批程序,切实抓好申报、定点、控量、择期与及时恢复等各个环节工作。控制采挖地点及砂石采挖量,严禁在核心区采挖,采挖作业时段须避开候鸟的越冬及越夏期,坚持“谁破坏,谁恢复”的治理原则,以交纳保证金方式,促进湿地恢复。二是合理利用芦苇资源。芦苇是抗逆性较强的植物,不仅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而且还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同时,要严格制订和实施芦苇施药报告制度,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施药作业,改化学防治为生物防治,杜绝农药污染。
  4、依法开展湿地管理。严把工业污染排放审批关,减少污染源,改进工业污染处理设施,降低污染程度。坚决依法制止、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科学 、健康、顺利开展。
  5、开展湿地项目建设。推进 “十二五” 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保护。力争宝塔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尽快启动,以工程措施恢复湿地植被。着眼长远,努力争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工程项目,促进湿地保护事业长足发展。
  6、加强有害生物监控。防范和减轻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认真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除治工作,尽量减少和避免因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
  

周方年:岳阳县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667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