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铁钧:高度重视封山育林,加快森林资源培育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3-31 17:44 信息来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范围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频发等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林业被历史地推上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先后提出了建设现代林业、构建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邵东县人口数量多,素以商贸见长,林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森林经营水平低。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如何才能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确保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夯实林业发展基础,迅速扩大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主要途径一是植树造林,一是封山育林。我们要切实改变“重造轻管”的传统落后理念,实行“封造并举”,高度重视封山育林,将其摆到与植树造林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邵东林业的基本情况
邵东县位于湘中腹地,属衡邵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国土面积177693.3公顷,总人口120.3万。根据当前邵东县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全县现有林地面积67223.4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7.8%,活立木总蓄积2357866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35.1立方米。林地按地类分,有林地44428.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66.1%;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林林地、宜林地共计22785.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33.9%。按森林类别分,生态公益林37098.6公顷,占55.2%;商品林30082.9公顷,占44.8%。按使用权属分,国有、集体共计25956公顷,占38.6%;个人41267.4公顷,占61.4%。按树种构成分,马尾松、国外松、杉木纯林林分共计41283.2公顷,占61.4%,针阔混交林217.6公顷,占0.3%。由此可见,邵东县森林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资源总量不足,单位面积蓄积量少,人平拥有量低;二是适宜封山育林的林地面积较多,超过1/3,封育前景广阔;三是公益林面积超过一半,森林培育的方向主要是满足生态等社会公益需要;四是林分结构简单,乔木有林地以针叶纯林为主,针阔混交林极少。
二、封山育林的现实意义
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者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行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者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森林资源培育活动。现代林学研究证明,封山育林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等诸多显著优势。
近几年来,邵东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九五”规划末期相比,全县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均有大幅增长,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依靠人工造林及原有的有林地林木自然生长,封山育林的贡献率很低。基于全县森林资源的实际,笔者认为,在邵东高度重视、着力实施封山育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大有可为。
(一)封山育林是推进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封山育林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可以迅速恢复森林,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较好地实现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目的,因而成为我国经典的森林培育方法,越来越受到业界的推崇和各级重视。早在2004年,国家林业局就提出要将封山育林提到与人工造林同等重要的地位,封、飞、造并举,实行工程性封山育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国家林业局出台专门文件,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封山育林列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内容。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封山育林工作,在安排每年营林生产计划时,都将封山育林作为一项重要的硬指标。省厅邓三龙厅长在3月9日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要完成人工造林237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后者数量超过前者。
(二)封山育林是实现我县森林资源快速恢复增长的需要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邵东县的森林资源曾数度遭受重创。上世纪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时,大片森林被砍伐用作炼钢炼铁的燃料;八十年代林业“三定”、分山到户时,森林被大肆盗伐滥伐;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林下可燃物的增多,森林火灾频发,许多森林被付之一炬;2008年初南方特大的雨雪冰冻灾害,使森林资源损失惨重。经过广大务林人长期共同努力,目前虽然全县的森林资源有所恢复,但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近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邵东县增加人工林20多万亩,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等待这些人工林成林成材,充分发挥生态、社会效益尚有一段较长的时日。邵东县有可封育的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22785.5公顷,充分利用这些森林资源,实行封山育林,可以比采伐后再人工造林提前5-10年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并发挥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生态需要。因此,封山育林是实现我县森林资源快速恢复增长的首要和必然选择。
(三)封山育林是保障我县森林生态安全的需要
邵东县的森林资源林分结构单一,原有的乔木林主要是马尾松、杉木纯林。退耕还林等人工造林,由于林农认为枫香、檫木等阔叶树种是利用价值不高的“杂树”而不愿栽种,故有相当部分的人工林混交比例不达标,甚至仍然存在国外松、杉木纯林。林分结构单一导致森林内生物群落少,森林生态体系不完善,原有的一些物种资源因缺乏生存条件而不断消失,一些林业有害生物因没有天敌等自然制约因素而泛滥。近年来,邵东县的松毛虫、萧氏松茎象、竹蝗等为害日趋严重,2008年发生竹蝗虫情,2009年又发生松梢螟虫情,凡此种种,都是不合理的林分结构导致的恶果,也为我们的森林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封山育林不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等生物群落,能较快地形成混交林,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封山育林还可以使林分结构、林内气候改善,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的繁殖,不利于森林病虫害的孳生,特别是对抑制分布最广的松毛虫危害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封山育林是改善我县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等重要生态功能。由于局部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邵东县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日渐显现,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凡是森林减少或消失的地方,局部降水就明显减少,原有的一些“天水田”现在已根本无法耕作。经过近年来封山育林的实践,我们发现,封育起来的林分,植被种类日益丰富,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许多山区封山育林后水源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一些过去的“高岸田”现在可以作为水田耕种,过去只能种一季的水田,如今两季都能高产。
三、推进封山育林的建议
(一)建立领导工作机构
封山育林应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要成立封山育林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封山育林的组织协调,成员应包括林业、发改、财政、公安、农业、国土等有关部门;成立封山育林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机构可由县林业局加挂牌子或合署办公。上述机构要负责编制全县的封山育林规划,划定封育范围,下达年度计划,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等。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制定封育措施,订立护林公约,落实封育管护责任等。
(二)适当扩大封育范围
根据生态建设的需要,封山育林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灌木森、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可以将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中幼林、低质低效林、交通要道两边、河流两岸、水库周围、高山陡坡、石漠化山区等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林地,以及连续两年荒芜的火烧迹地等纳入封山育林规划。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保护生态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县人民政府要将封山育林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确保工作需要。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人工辅助育林、护林设施建设及封山育林区管护等,或者用于提高封山育林补偿标准。县人民政府还应当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封山育林,通过森林资源合理流转,推动森林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
(四)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
据了解,目前已制定封山育林专门法规、规章的只有广东、山东、河北等少数几个省份,全国尚没有统一的《封山育林条例》,我省也没有相关法规,这与封山育林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社会中,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工作推行起来困难重重,至少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上级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之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根据本县实际,制定出封山育林的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封山育林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曾铁钧:高度重视封山育林,加快森林资源培育

667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