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拔群: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6-01 17:44
信息来源:
一、全区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以资源培育为主的林业第一产业快速发展
赫山素有“楠竹之乡”的美誉。全区现在楠竹面积21.8万亩,立竹蓄积2690万根。近年来,通过鼓励农户利用闲置林地,林中套竹,引导林农大力种植楠竹,保护和持续发展楠竹资源,先后在泥江口镇、新市渡镇、龙光桥镇、岳家桥镇进行不同程度的楠竹低改,实现了竹产量上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成为全区重要的楠竹培育基地,年产立竹达600万根,立竹蓄积达2300万根。民营企业华林实业有限公司作为省级龙头企业,自2004年起开始杨树种植,在全区营造速生杨13万亩,涉及12个乡镇260多个村;完成马褂木、国外松等优质树种荒山造林3000亩,建成湖南省第一家南方速生杨优质种苗繁育中心;公司目前总资产近2亿元。全区建成油茶生产基地12个,面积4000多亩,同时,国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油茶高产新品种区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点”在衡龙桥镇、泥江口镇完成了整地建设,占地面积达1000亩,项目计划投资200多万元。全区现有苗圃160多个,花卉苗木面积10000余亩,其中资产达20万元以上的规模苗圃20多个,其他苗圃140多个。
(二)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第二产业稳中有进
一直以来,竹木加工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为实现将传统产业打造为规模产业,我区从实际出发,通过大范围开展楠竹低改示范基地建设,对全区楠竹进行科学规划,划分经营类型,规范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利用竹资源开展精加工、深加工,通过区委、区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政策、资金、技术帮助,发展大小林产品加工、经营厂(户)348家,年总产值达5.6亿元。其中以华林、海利宏、恒丰、聚宝园等为代表的规模林产品加工企业16 家(含省级龙头加工企业2家),年总产值达1亿元。形成了以银城市场、银圆市场为中心,辐射全区5个乡镇的竹木产品加工、销售市场,实现了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的双赢,促使赫山区林产品加工产业稳中有进。
(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方兴未艾
投资3000万元建成的林芳生态旅游村自200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承办了“2009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益阳花草美食旅游文化艺术节”和益阳首届花卉展暨益阳乡土文化艺术节,使赫山生态文化声名远播,成为我区甚至全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同时,园内种植的各类花卉苗木始终用于销售和出租,有效拉长了林业发展的产业链,完成了产业化程度由低到高的转变。会龙山仙蜂岭林家乐、渔形山、寨子仑森林群落、碧云峰等已逐步成为市内外游客和居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西施园、绿海园林、华林生态园等一批集苗木科研、科普宣传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二、主要特点
(一)产业基地规模化
一是以产业大户为依托,带动农户促其形成规模。春光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由产业大户晏兵飞创办,本着“合手经营,集中管理,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宗旨,吸引当地农民以山入股,坐享分红。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作社会员由原来的十几户发展到周边三个村的105户,2009年每户分红1.4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1.5万元。会龙山仙蜂岭花卉苗木培植大户易浩军,创办文帆苗圃,总投资达1.7 亿元,占地面积3000亩,2009年,易浩军立足已有的花卉苗木产业基础,开始走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带动周围村民共同培育花卉苗木,发展花乡林家乐,并将苗圃升级为益阳文帆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把基地建成了一个珍贵观测树种收集与繁育科普示范园,基地面积扩展到了5100亩,进一步带动了农民致富,带动了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双向发展。
二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培育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新市渡镇、泥江口镇地理地貌以山丘为主,盛产楠竹,是全区主要的竹木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我区凉席、竹筷等竹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按照“山上办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思路,积极探索“资源培育+产业加工”增值致富的新路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仅新市渡镇就发展楠竹面积5万亩,从事竹制品加工农户达200多户,年消化楠竹50万吨以上,年纯收入达1000万元。
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扩大基地规模。以华林、绿海、文帆、建初、国旺等为龙头的花卉苗木培植企业,充分发挥环城近郊优势,以城市绿化休闲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将花卉苗木产业与城市绿化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会龙山为点、319国道沿线、侍南公路和衡鸾公路两翼的“一点一线两翼”花卉苗木产业新格局,成为我区的绿色经济长廊,既美化、绿化了城郊,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以华林实业有限公司、华荣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盟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油茶开发企业,以国务院《关于促进油茶生产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和油茶种植优势,坚持走企业带基地的产业路子,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在衡龙桥镇、泥江口镇发展油茶基地9个,种植油茶面积3000余亩,其中500亩以上的基地有2个。
(二)产业投入多元化
近几年,我区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以现代的理念管理林业,以现代的模式经营林业,以现代的手段发展林业,实现了产业投入多元化,全面推进杨树产业、楠竹产业、油茶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五大”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提倡多成份、多主体造林。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鼓励和吸引农民、大户、企业主体等各界社会力量投资林业产业。二是采取多形式、多体制经营林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模式,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公司运作、以工补林、以商补林等方式,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林业产业发展。三是实现多领域、多方位发展林业。以“两南”林业建设为契机,湖区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产业,山丘区大力发展楠竹产业,319国道沿线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油茶产业,中心城区周边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以鱼形山、四方山为主体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三)产业结构适地化
在林业产业开发上我们坚持走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重点上,第一产业以调整树种结构为重点,全区大力发展以杉、松、竹、杨等为重点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油茶为重点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建立各具特色和规模大、集约水平高的原料林基地和特色经济林果示范基地,形成了楠竹、杨树、油茶、花卉苗木四大产业。第二产业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消化本地资源为重点,积极培育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业,突出发展竹家具地板、竹凉席、竹胶板、竹砧板、竹筷等竹产业加工企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和林家乐,充分利用林芳生态旅游村、碧云山、鱼形山、四方山、寨子仑、会龙山等自然地理和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我区林业文化底蕴和生态品味。
(四)林业产业特色化
在林产品开发上,我们利用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培育新品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发挥知名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品牌带动市场、品牌促进效益提高、品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良性格局,大力开发竹凉席、竹筷、竹胶板、竹砧板等具有赫山特色的竹木产品,“力宏”竹砧板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商标已在香港、美国成功注册。同时,积极推动林业生态景观朝科学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与文化的共荣,大力扶持绿海园林彩叶植物赫山示范园、华林生态园、林芳生态旅游村、益阳珍贵树种收集与繁育科普示范园等项目建设,通过对接长株潭,积极开发花卉苗木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逐步走上了生态与产业平衡发展,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之路。
三、存在问题
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林业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受传统观念束缚,林农发展林产业意识淡薄,山林经营差;特别是近郊群众,对林产业发展趋势认知程度不高,普遍外出打工的多,愿意开发林产业的少。
二是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少。尽管全区大小林产品加工企业达348家,但多以家庭作坊式活跃在山区林地,规模小,分布散,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2家,规模企业14家,缺乏带动力。
三是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我区大多数林产品是粗加工多,精加工少,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有的林工企业(加工户)因此而停产、关闭,
四是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名、特、优林业产业少。目前全区加工企业多为传统产业——楠竹产业,品种单一,档次不高,且多数企业、大户缺乏品牌意识,只追求眼前利益,不善于开发特色产业,不注重树立产业品牌。
五是林业产业政策不完善。目前政府还未正式出台有关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抵押贷款政策难以落实。
六是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示范基地示范作用不大,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应用率低,缺乏完备的科研体系支撑,林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档次达不到出口标准,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各级财政对林业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环境、服务等扶持力度不够。
四、发展林业产业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创新林业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楠竹产业,发展油茶产业,做强花卉苗木产业,稳定杨树产业,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施分类分区域发展,加大商品林发展力度,合理保护生态公益林,巩固发展西南山区片,放活经营东北平原片,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到2010年底,力争全区林业总产值达15亿元。
(二)工作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林产工业。积极把握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方联系,接洽客商,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利用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方法,推介优势项目,扩大招商范围。放宽民营企业林业投资准入范围,营造宽松环境,有序开放木竹林副产品及林木种苗经营市场,扩大林业产业经营范围,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给予林工企业税费减让、资源保障、融资贴息等政策和财政支持,培植一批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林工企业。
2、创新林业发展机制,积极发展民营造林大户。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单位、企业、大户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营造林,鼓励多形式、多渠道的林业承包经营,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竹林等商品林业基地,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林业,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完善改革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林业使用权、经营权的流转,优化组合林业生产要素,采取在工作上联系大户,技术上服务大户,生产上支持大户的全程服务方式,为发展林业拓展新的空间。
3、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林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环城近郊优势,多渠道筹资,共同发展的原则,放宽政策,搞好服务,鼓励支持外来投资者参与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开发和经营,在我区培育一批高品位、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加快鱼四生态区、碧云峰生态园、林芳生态旅游村、会龙山仙蜂岭林家乐的开发建设,扶持益阳现代林业彩叶植物赫山示范园、华林生态园、益阳珍贵树种收集与繁育科普示范园等科普教育旅游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改善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促进我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努力把赫山区打造成为益阳市多功能、高品味的旅游基地。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牢固树立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的意识,尽快出台《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全区林业产业发展努力方向,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准确、有力的政策依据和保障。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森林资源资产流转中心、林权登记管理中心,切实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保障,构建公正公平的执法体系。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简化办证程序,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推行“阳光操作”,努力营造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氛围,维护林业企业、大户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区林业产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