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关于发展油茶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6-30 17:44 信息来源:
  鼎城区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有林业用地面积107万亩,其中油茶林面积达45万亩,位居全市第二、全省第五,油茶产业曾经为鼎城的经济、生态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各类原因,油茶生产逐渐退后,甚至一部分油茶林改植其他树种。时至今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油茶生产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充分利用鼎城现有油茶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提高认识,主动参与是发展基础。
  1、从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据统计,目前全国60%以上的食用植物油依靠进口,随着中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林业局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发展木本油料作物的重要意义,把油茶种植提高到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全国6000万亩油茶林通过推广新品种和低产林改造,亩产量可由现在3-5公斤提高到50公斤左右,年产茶油量可达300万吨。这对改变中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2、从林农增收致富的长远角度来认识。油茶一次栽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明显。鼎城区现有油茶林面积45万亩,80%属于低产林,产油量极低。若通过低产改造和科学经营,将亩产茶油提高到20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算,每亩油茶产值就达800元,整个鼎城区油茶年产值可达3.6亿元,这将会给全区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长远意义。
  3、从群众日益提高的饮食需求来认识。油茶的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高级食用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比橄榄油高出近2个百分点,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是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被誉为“东方橄榄油”。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条件的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生活观念已悄然改变,特别是饮食方面,更加倾向于生态绿色环保类食品。在食用油领域,茶油凭借其无公害、纯天然、营养高的优越性,成为老百姓的首选、城里人的追求、餐饮业的招牌,需求量不断增加。2009年,鼎城区仅产茶油2400吨,全区85万人口年人均茶油量不到3公斤。因此,发展油茶要站在“民以食为天”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食用油需求。
  二、领导重视,改革引导是发展关键。
  1、长远规划上重视。政府要高度重视油茶生产,把油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鼎城区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鼎城区油茶产业协会,确保油茶产业“专人专抓专管”。同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订鼎城区“十二五”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要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届接着一届干,绝不折腾。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完成油茶新造5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鼎城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改革引导上重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在“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的桥梁作用,加速油茶林地流转。建立油茶山流转机制,在“自愿、合法、有偿”前提下,采用油茶山使用权有偿转让、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引导油茶林地向有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油茶经营大户流转,扩张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在流转过程中搞好服务、在管理秩序上当好后盾。
  3、办点示范上重视。在办点示范上,结合鼎城区实际,坚持“突出三点、狠抓三线、整体扩面”即:突出唐家铺、丁家港、长茅岭三个乡镇示范点,狠抓常长、常张、常吉三条高速公路沿线示范带,扩张全区二十四个主产油茶乡镇示范片的原则,大力兴办领导示范点、项目示范区、科技示范林。要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把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到油茶生产上来,引导农民像种粮食一样管理油茶林。
  三、创新方法,多举开发是发展途径。
  1、农户独立开发。经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农拥有了林权证,且林地使用权70年不变,他们再次开发油茶的信心大增。要利用难得的机遇,充分调动林农积极性,发挥他们精耕细作的特点,开展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林业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的方式,切实增强农户独立开发后劲,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2、公司规模经营。做大做强鼎城油茶产业,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化动作,引进一批像金浩茶油一样有实力的公司开发经营油茶。同时,加大对湖南宝山油脂公司的扶持力度,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加工产量。要通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产品加工,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一致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公司得利、基地发展、农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3、大户租赁承包。鼓励大户将群众各自分散的低产油茶山集中起来租赁承包经营开发,必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油茶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负责好大户的信息收集工作,乡村两级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承包的油茶山要通过宣传和引导,尽可能的进行林地流转,实现互利双赢。只有大户起来了,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才会发挥出来,才能将群众组织起来,发展油茶,增加收入,达到富民强区目的。
  四、加强指导,科技服务是发展保障。
  1、注重种苗关。发展油茶选择优良品种是根本,培育优质苗木是重点。新造油茶林一般4年后开始挂果,10年进入盛果期。如果种苗出了问题,不能如期见效,将给农民群众的经济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挫伤群众生产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地方的社会稳定。针对鼎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们习惯,在品种确立上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适用本地的“寒露籽”,重点推广经省科技厅和省林业厅鉴定的本土优质高产油茶品种“铁城一号”。在种苗问题上加强育苗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造林一块、成林一片、受益一方。
  2、强化管护关。实行标准化示范栽培。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想,采用油茶新造、高接换头等将原来的品种逐步换掉,采取科技示范、科技下乡等形式,在全区建设油茶科技示范乡镇、村、户。加强抚育管理的引导,特别是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要进行林地清理、冬挖夏垦、合理施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以低投入高产出不断拉动油茶产业大发展。
  3、开拓销售关。积极引导全区油茶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提升茶油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尽快注册茶油商标,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形成鼎城茶油的特色品牌。
  

刘志平:关于发展油茶的思考

667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