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崇友:发展辰溪油茶产业 实现“三大效益”均衡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7-08 17:44 信息来源:
  油茶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优良树种,全身都是宝,其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辰溪作为传统油茶生产大县和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县,如何正确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均衡三者关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均衡发展的好路子。
  一、发展油茶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是地球人的共同责任,更是林业部门责无旁贷的义务。油茶由于其高大的植株、厚厚的冠盖和深深的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强,在用地养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以及提高土肥供养能力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油茶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油茶林枝繁叶茂,能较好地截留雨水,降雨被交错重叠的树枝和宽厚横生的叶面多重拦截后,雨水改变了降落的方向,减缓了降落的速度,大大缓解了降水对土壤直接的溅蚀和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油茶树的根系也十分发达,树根在地表以下形成一个个疏密适中、多孔隙的网络状结构体,能较好地固定周围的土壤,具有良好地透水性和持水固土能力。特别是油茶成林后,耕作减少了,其保水、保土和保肥作用更明显。二是油茶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油茶树属终年常绿阔叶小乔木,叶面积指数相对针叶树较高,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较好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有毒气体,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氟能力也很强,具有净化空气的独特功效。据测定,油茶在在氟污染源200米处叶中含氟量达1000PPM以上时,还能正常生长,在污染区栽植2个月后,1KG干叶可吸收7.4G硫。在工业园区周围种植油茶,能有效改善园区空气质量。同时,油茶林其茂盛的枝叶覆盖着土地,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了大量的太阳热能,降低林下地面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能有效调节和改善林区小环境。据测定,夏日正午油茶林地的气温一般比荒地环境的气温低1-3 oc。三是油茶林具有绿化荒山、美化环境的作用。油茶对栽植环境要求不高,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极广,荒山迹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地方均可以栽种,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油茶树型优雅,花大而美观,有很好地观赏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园林植物,特别适宜路边、河边、城镇村庄周边栽植,能有效改善生态面貌和优化人居环境。
二、发展油茶产业是增收致富的绝好路子
实践证明:新造的优良无性系高产油茶林3-4年可挂果,5-7年后开始进入盛产期,亩产茶油最高达75公斤以上;现有的低产油茶林通过垦复施肥、高接换冠等技术改造,短期内产量可成几倍增长,亩产可从现在的2-3公斤提高到20-3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一是油茶适应性强,不与粮油作物争地。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由于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60%以上依靠进口,严重影响到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开发木本食用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势在必行。油茶由于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瘠,适于荒坡荒地栽培,也可用于改造低产低效林。与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相比,油茶不与粮食和油料作物争地,我县适宜栽种油茶的林地面积远远大于耕地面积,对发展油茶提供了较大地范围和空间。二是油茶收益期长,产值十分稳定。油茶树属木本长寿油料作物,寿命长达150年,栽种后,从挂果的第二年开始,挂果量逐年成几何级递增,8年以后可进入一个相当长的高产、稳产时期,稳产收益期可达80年以上,是一代人栽种,几代人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据测算,每亩优质油茶林进入稳产期后的收益要比松、杉林高出1倍左右,每亩油茶的产值是油菜的4倍,花生的1.5倍,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十分稳定。三是油茶市场前景广,全身都是宝。油茶果实榨取的茶油,因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软黄金”,市场价格一般为50元/公斤,是菜籽油的3-5倍,价格高于橄榄油,且供不应求。茶油经过精加工还可制成高级凉拌油、人造奶油、蛋黄酱等多种用途的油脂食品,倍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此外,茶枯、茶壳、茶树干、茶根经深加工,广泛应用于化工业、制药业、雕刻等领域。油茶秋后开花,其花郁香,是蜜蜂喜食的花蜜,可以说全身都是宝,经济效益相对其他作物明显。
三、发展油茶产业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力保证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外出务工流动性大,抓了外面的副业收入,丢了家里的主业收入,这是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油茶产业,是移不动的“无烟工厂”,搬不走的“绿色银行”,家门口的“就业场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捷径,对后发展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国家政策的顺利对接。我县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油茶示范基地建设县,计划总投资3.5亿元,到2015年高标准建成20万亩示范基地。同时,我县20万亩油茶丰产示范基地还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项目,享受着800万元的国家投资。这些都直接增加到农业的投入中,活跃了地方经济。二是社会资金的合理聚集。通过“政府搭台,部门服务,企业唱戏,林农收益”的运作模式,吸引了怀化洪源、辰州农业、龙翔新能源、深圳亚田物业等多家企业带资来我县投资油茶产业,初步形成了种苗培育、规模种植、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和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的“洼地效应”,有利用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三是就业渠道的有力扩展。油茶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初期的种苗嫁接和小苗栽培,到中期的翻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最后的茶籽采摘和深加工,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本地就业的渠道,实现了生产、家庭两不误,农业、副业两不丢的良性发展。四是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县位于雪峰山脉与“沅麻”盆地的过渡地带,大部分山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十分适宜油茶生长。历史上我县油茶林最盛时期面积曾达40.4万亩。现仍存有油茶林面积24.3万亩,适宜开发油茶的荒山荒地面积16万亩。悠久的生产历史,使我县茶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掌握了传统的加工技术。据县志记载:道光三年已把茶油列为货属,称为“清油”;民国32年,辰溪茶油年产800吨行销常德、汉口。1977年,我县还被列为全省10个30万亩以上油茶林基地县,油茶产业名誉全省。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土地和油茶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且,我县现有林业科技人员190名,其中林业高级工程师12人,林业工程师48人,初级技术人员130余人,他们掌握着较高的油茶栽培、育苗、管理技术。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把传统和现代的油茶种植、加工技术完美结合,并发扬光大。
四、发展油茶产业要突出两个关键
在发展油茶产业中,我们既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快做大,更要统筹兼顾,创新机制,做好做强。工作中要突出两个关键点:第一,要坚持科学规划。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是基础。产业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土地、资金、品种、市场等各种因素,突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我县发展20万亩油茶明确提出了“一线三片”的规划布局,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突出区域特色,既注重了经济效益,又兼顾了生态环境。同时,要科学安排好年度计划,既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保证每年新造面积,又要积极稳妥,加快现有油茶的改造;既要突出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又要兼顾工业原料林的营造,坚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二,要坚持科技支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态度。油茶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也是一个古老的产业。要把我县现有的20多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盘活,把这个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应用,不断培育产量更高、抗性更强、适应范围更广的优良新品种。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加快优良新品种苗木的繁育,扩大苗木生产规模,努力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搞好油茶生产技术跟踪服务,切实提高油茶生产的科学管理。要切实搞好油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肖崇友:发展辰溪油茶产业 实现“三大效益”均衡发展

66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