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珠:加快两边一区造林绿化打造生态宜居永兴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8-23 17:44
信息来源:
一、我县造林绿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先后组织实施了“消灭宜林荒山”、“山上再造”、“长江防护林工程”、“世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近几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林业发展与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原则,全县每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均在4万亩以上,特别是2009年启动和实施了“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全县造林绿化水平,初步扭转了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双增长,林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截止2009年,全县国土总面积1979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2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实施长防林工程1.2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0.57万亩,区划界定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65.17万亩,绿化提质0.7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1万亩,已完成“两边一区”造林绿化3万亩,每年完成义务植树120万余株,森林覆盖率达64.24%,活立木蓄积量达236万立方米。林业为我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建设的成效和做法
为加快全县森林生态恢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我县本着“大手笔”、高档次绿化的思路,于2009年启动和实施了“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要求在两年内完成 “两边一区”(含县城区、京珠高速公路、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107国道、212省道、便江两岸、青山垅水库、龙潭水库、石壁垅水库)17.6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两边一区”造林绿化 3万亩。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高位推进。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山水宜居旅游城市,县委、县政府把“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政协主席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的“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县城区十个造林绿化责任区,各确定了一名县级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编制了《永兴县造林绿化工作总体规划》,印发《永兴县县城区山头绿化责任制》、《京珠高速公路永兴段两旁造林绿化责任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永兴县县城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举行了“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程启动仪式,有力地推动了“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确保“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实行“政府出资、部门规划、公司造林、单位管理”的运作模式,大力推进“两边一区”造林绿化。一是创新筹资机制。一方面,由县财政安排3000余万元,用于“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另一方面,按照“生态成果共享”的原则,从2009年起决定连续2年按县处级领导每年200元/人、科级领导每年150元/人、县财政供养单位在职人员每年100元/人的标准筹集建设资金。同时,积极募集社会资金,由县属有关单位分别筹资64万元用于工程建设。二是创新造林机制。对城区、京珠高速公路永兴段两旁造林绿化,采取分区段组织公开招投标、分期付款的方式,分别由有资质、有技术、有实力的湖南高尔园林工程公司和湖南皇派园林工程公司进行承包造林。为确保造林成活率,第一年整地造林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付50%的工程款,第二年成活率达到85%以上付30%的工程款,第三年保存率达到80%以上付清剩余工程款。县林业局对工程建设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严把造林绿化质量关,确保工程成效。三是创新管护机制。对便江两岸、青山垅水库、龙潭水库和石壁垅水库9.5万亩的县城饮水水源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严禁林木采伐措施。对城区、京珠高速及武广高铁沿线永兴段造林绿化,实行造林绿化单位认养制,落实了领导责任、责任单位责任和包干单位责任,实行“岗位职责,人变责不变;绿化考核,山绿人进;问责处罚,山荒人退”,将绿化成效与责任单位主要领导的考核晋升挂钩。
(三)打造工作亮点。我县结合油茶产业发展、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同时,对群众不愿造林、无力造林的山地资源,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动员群众流转,引进林业公司和联户承包造林。对212省道两旁的迹地造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造林模式,全部流转给东莞捷兴货运公司营造林桉树速生丰产林。武广高铁沿线永兴段造林绿化与油茶产业建设结合起来,由湖南金浩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永兴县隆和美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源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造高产油茶林,建设永兴县武广高铁沿线油茶林产业带。
三、“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大户造林和公司造林正在全面推开,这标志着我县造林绿化、资源培育工作进入崭新的阶段,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森林质量不高。近年来,受采伐、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等因素的影响,全县“春夏看似绿,秋冬一片荒”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两边一区”地段普遍存在林地经营分散,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长势差,城边、路边、水边的部分区域地段见不到树,这直接影响了我县生态建设的总体进程。
(二)土地流转困难。目前,土地流转已经成为林业开发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一是领导力度不够。有些乡镇的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出台相应的土地流转措施和方案。二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林地经营权绝大部分承包到户,林农有自主权,部分林农思想观念陈旧,表现即不愿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和种植大户造林也不肯开发的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两边一区”造林绿化进程。
(三)融资机制不活。一是没有充分吸收民间资金。由于林业是一项投资大,周期性长,见效慢,风险性相对大的产业,虽然,有的林农手中有些余钱,但只够造林的初期投入,山林的管护和抚育资金短缺。一些有实力的个体户和企业对投资积极性不高,对其投资存在一种犹豫的态度。二是资金整合力度不够。由于没能将农业开发、水利建设、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与“两边一区”造林绿化结合起来,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未能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
(四)造林管护不力。一是京珠高速两旁永兴段造林绿化和城区山头绿化等重点工程,涉及乡镇较多,范围较宽,管理难度相当大。二是部分群众造林管护意识不强,存在故意毁林的行为,严重影响造林质量。三是大部分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差,野外用火屡禁不止,存在很大隐患,增大了管理难度。
四、对“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林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给造林绿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三边”造林绿化工作的要求,把握全县发展大局,让全社会都来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和营造林工作,确保我县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快速、稳步推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要科学规划设计。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优先、林相优美的原则,全面摸清底数,科学编制规划设计。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成果,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突出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生长速度快又能保持四季常青的树木,做到生态优先,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协调。针对“两边一区”的不同地段,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造则造,宜封则封,造封结合。在“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中,相关单位和乡镇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二)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按照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城区、京珠高速公路和武广高铁造林绿化责任制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责任领导要全力抓好“两边一区”责任区的造林绿化工作,督促、指导责任单位和包干单位落实造林绿化和管护措施,确保造林成果。各责任单位和包干单位要对责任山头的绿化实行包管护、包成林。
(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要把造林绿化工作当着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通过召开干群动员会议,书写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营造造林绿化浓厚氛围。
(四)要进一步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出资、林业规划、公司造林、单位管护”的造林机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逐步建立造林绿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鼓励农户实施林地流转,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变资源为资本。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大户积极投资造林绿化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坚持把质量摆在造林绿化的首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切实把好“四关”,即规划设计关、整地打穴关、苗木质量关、苗木栽植关,建立好管护办法和管护机制,切实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凡纳入“两边一区”造林绿化范围的区域,严格控制林木采伐指标。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必须责成山主或责任人在1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坚持依法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毁林等违法行为。认真做好防病虫害、防火,有效提高造林绿化效益。
(六)要进一步强化督导。对“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并加强调度,建立定期的调度通报制度,督促“两边一区”造林绿化有序推进。把“两边一区”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评,对当年的造林绿化效果,作为考核单位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工作业绩、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