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武:坚持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嘉禾造林绿化工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07-06 17:44
信息来源: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工作,将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并对林业的改革、长远发展、造林奖惩措施等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出台了相关文件。县里成立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辖区内的造林绿化。县绿化委出台了《嘉禾县造林绿化总体规划》,把各年度的造林任务分解到了全县17个乡镇,落实到村到具体山头地块,并限期按质完成,做到层层有责任。为加强责任落实,县主要领导在广发、肖家、普满三个乡镇创办2000亩以上造林示范样板点3个,林业部门在“两园一寺”、“桂嘉”高等级公路两侧山头办点示范,17个乡镇都在所辖地域创办500亩以上义务植树造林基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推动造林绿化工作。
二、合理规划、有效推进。今年我县制定了详细的《嘉禾县造林绿化总体规划》,开展了“三边”宜林荒山荒地调查,合理布局全县林业生产,将全县林业划分为以九老峰、东塔岭、丙穴公园为主的森林景观区;以桂嘉路、嘉新路、嘉宁路、夏蓉高速、京珠复线两旁,舂陵河流两岸,南岭林场邻县城部分为主的森林生态区;以五十华里林带为主的森林资源区三个层次。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方式造林,森林资源区以招商引资造林为主,引进外资和鼓励大户营造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森林景观区、森林生态区以项目支持、财政扶持造林为主。对“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采取领导包片,技术员包村包山头的方式全力推进,并聘请了专门的造林工程队从造林、抚育、防火到成林实行一条龙管理,确保了造林质量和效果,2009年完成“绿色通道”工程造林7000亩。
三、创新机制、多元投入。创新完善造林投入机制,使造林绿化经费得到了有效保障。我县在加大财政绿化经费预算额度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干部集资、多渠道筹资、全社会投入”的造林绿化筹资机制。一是财政投入。县政府将造林绿化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计划分三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二是干部捐资。县委、县政府决定从2009年至2010年按一般干部每人年捐100元,科级干部每人年捐200元,处级干部每人年捐300元的标准在全县集中开展义务捐资造林绿化活动,所有捐款专用于植树造林。三是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造林公司和鼓励大户在投资兴林,广东中山宸宇园林有限公司、广东伟铨公司、湖南盛丰生态农林有限公司以及以广发马峰村李爱华、李资春、李井元为主的100多家造林大户今年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完成人工造林2.06万亩。
四、强化林改、搭建平台。一是林地流转平台。针对我县人多林地少的实际,我们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依照自愿原则,依法依规依程序采取“均股均利不分山”的方式引导已分山到户的林农适度林地流转,走大户和公司规模经营之路,从而在全县形成了多层次、多体制、多种经营方式的全民植树造林新格局。二是服务保障平台。对公司和大户造林,政府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部门给技术,给服务。林业部门在每家公司和大户中指派了专门的技术联络员,对公司和大户办理林权证给予优先安排,大力解决公司和大户造林的后顾之忧。三是信息畅通平台。我们通过大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方针,让群众明白“谁造谁有”的林改政策。同时注重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县、乡主要领导经常到广发乡马峰村造林样板点考察调研,林业部门组织林农到该地参观学习,让林农感到投资林业有奔头,有信心,从而调动造林积极性,拉动大户造林热潮。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造林大户100多户,全国绿色小康户李爱华通过租赁的方式承包了本村及邻村荒山造林7000亩。
五、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我县将造林绿化工作列入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财政部门加强对造林绿化专项经费的预算、拨付与监督,做到专款专用,林业部门加强技术服务,抽出10名技术员组成4个服务小组,对公司和大户造林在租地、造林、林权发证、山林纠纷方面进行排忧解难,林业公安和乡镇人民政府加强治安纠纷调处,为外资公司在我县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我们在全县推行造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度,专门成立了造林绿化工程监理公司,严把种苗关、整地关、栽植关,使造林绿化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理转变、由责任不明向严格责任追究转变,确保了造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