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阳锋:用翠竹撑起低碳蓝天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0-22 17:44
信息来源:
注重竹子的减排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永恒主题。然而,当前人们误把减排完全等同于工业直接减排,忽视了竹子间接减排这一成本最低、效果最优的途径。工业直接减排立竿见影固然必要,但弊端是影响经济发展。而竹子固碳释氧间接减排,既能减排、美化环境,又不影响经济发展。
专家测算,每公顷竹林每年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2吨,是桉树等树木的4倍;同面积竹林可比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3)。每减排1吨碳所耗成本,工业减排达100美元,而采取营造竹木的生物固碳方式减排仅5—15美元(4)。丹麦提出到2020年全国零排放,主措是广植竹木,形成碳汇和碳源平衡的减排长效机制。目前,湖南省竹木森林覆盖率达56.43%,远超全国20%、全世界34%的平均水平。全省竹木森林储碳总量达7.4亿吨,年吸碳能力6400万吨。“十一五”前四年,全省工业直接减排仅8000万吨当量,而同期竹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高达2.56亿吨,足见竹木间接减排的巨大优势(5)。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注重竹林间接减排的特殊重要作用,把加快竹业发展列为减排的重要途径。
强化竹子的生态性。改善生态环境,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前提。汶川等地频发地震山洪灾害,首祸便是生态恶化。而竹木蓄水保土是其他任何物体都无法替代的。一棵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10万亩竹林相当于一座200万立方米水库(6)。正如农谚所说:“山上长满竹,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因毁林等故,我国每年有3000万亩竹木林地逆转为无林地(7)。古埃及、古印度及我国古黄河因竹木消失导致文明衰亡。湖南省建国初期竹木茂盛,水土流失面积仅1.8万平方公里。而目前山洪灾害总面积多达7.13万平方公里,涉及96个县1611个乡镇590.05万人(8),亟待警觉。
竹林是负氧离子之源, 同面积竹林产生的负氧离子比树林多30%。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正如苏轼惊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世界卫生组织对清新空气的界定标准是: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1000—1500个/立方厘米。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含量低于50个/立方厘米时,就会诱发人体疾病。长沙市区9个点监测表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虽好于其他省会,但整体不高,个别地段甚至低于50个/立方厘米(9)。因此,应出台造竹护竹扶持政策,改善生态环境。
提升竹子的替代性。替代高能耗材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保障。竹子是替代钢材、水泥等高能耗材料的首选。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所耗能源,竹子仅为钢铁的1/50、混凝土的1/8、木材的1/3,而抗震强度是木材的2-3倍,素称“植物钢筋”,且建造快,极宜抗险救灾应急建房(10)。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夷为废墟,唯有竹子完好无恙,故日本等地震频发国家的房子多是竹结构。70公顷竹林每年能提供建造1000栋原竹结构房屋所需竹材。但如果这些房屋采用木料,将毁掉600公顷原始森林(11)。
建造同样1栋房屋所需工日,砖混结构达6-10个月,而竹结构仅100个工日,且得房率比砖混结构房屋高出8%-10%。建于湖南大学、北京紫竹院的竹别墅成本每平方米仅950元、1600元,获国家专利10项(12)。2007年建于湖南省耒阳市的世界首座可通行载重8吨卡车的竹桥,长10米,9根竹梁组成,使用期限20-30年,至今通车状况良好,被美国《科技新时代》评为2008年度全球最佳工程创新奖,成为中国继“水立方”后又一获得该项国际奖的项目(13)。竹子成长快可再生。年生长30%,4年成材,远短于速生树林10-15年的成长期。一次造林年年择伐,永续利用。我国年产竹10亿根,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木材,占全国木材产量1/6(14)。因此,要以竹代木替钢,最大化节约能源。浏阳年产竹胶板、竹地板154万立方米替代木钢,列为国家援外产品,畅销日本等28个国家,有效激活了竹子替代节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