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武:开发毛竹笋 打造桃江竹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0-11-01 17:44
信息来源:
一、产业现状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资水中下游,辖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6万,是“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中国竹产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湖南省楠竹生产示范县”。现有林地面积187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5%。其中竹林面积9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9.2%,立竹总量1.68亿株,为湖南省毛竹中心分布区,森林覆盖率为57.47%。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条件和温湿气候非常适宜于毛竹的生长。
我们紧紧围绕竹资源做产业化文章,资源培育、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产品营销等产业要素不断优化,竹制产品涉及竹热解、竹板材、竹纤维、竹水解等领域,在开发产品上有竹板材系列、竹食品系列、竹碳及其衍生物开发。我县根据湖南产业布局,结合我县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制定了《桃江县2010年—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桃江县关于加快竹木产业发展的决定》。根据产业规划,我们在促进产业各生产要素均衡发展与资源规模相匹配的同时,当前重点是抓好竹林高效培育,在适合的林分、适合的立地条件,以适合的社会组织形式,在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上级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支持下,大力开展毛竹笋用林培育,把竹笋开发作为毛竹资源化的延伸,视为再造90万亩竹资源存量,产业找到了内涵增长点。至目前为止,我县已办竹笋培育及开发示范点10个,带动农民建立基地5万多亩,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点,运用以奖代劳、技术服务等手段,使竹笋生产迅速发展。2010年春季采鲜笋5000多万斤,为竹农增加纯收入达5000多万元,并以此为原料开展深加工,竹笋产值将达3亿元,竹产业开发找到了创新性的增长点,为竹农增收找到新的途径和空间,为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资源动力。
二、主要做法
毛竹笋开发是充分挖掘毛竹经济潜力的重要手段,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其后延开发域度深,后继开发产品附加值高,为此,我们把毛竹笋开发作为竹产业开发进程中的重要工作来抓,其主要作法是:
1、作好规划
毛竹笋开发是对毛竹的一种高效培育措施,其对立地条件有着特殊要求。同时,也是保障投资与产出成正比的经济要求。根据我县毛竹分布,在坡度25度以下的竹林地,且土层厚度必达到30厘米的竹林地规划为毛竹笋用开发基地,经我县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测算,全县可利用毛竹笋开发林地为47万亩,占全部毛竹林的51%,并请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编制了整体规划。
2、科学实施
毛竹笋用培育需要对水、肥、土壤、竹林结构、竹林地下系统进行综合控制,才能实现高产、高效。首先,我们在湖南省林业厅的支持下,请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对我县毛竹笋用林进行技术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开展中心示范基地建设,如省林科院艾文胜博士的定向培育技术,吴建平教授的测土配方,陈建华教授的“生态蓄水及施肥对孕笋的研究”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施。其二,开展技术培训。以示范基地为平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共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其三,开展技术服务。为了使毛竹笋高产培育技术落到实处,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桃江县林科所为载体,以中心示范基地为场所,培训了一支从结构调整、水肥控制、竹林地下结构调整、施肥、采笋留竹、择笋号竹等技术娴熟的技术实施队伍83人,采取巡视、承担施工等方式在全县指导竹农实施毛竹笋用林培育。通过科学实施,我县毛竹笋用林技术得到基本推广与普及,在建设的5万多亩基地内,已无技术障碍。
三、创新机制
毛竹笋用培育要实现高产高效,是不能绕过技术、投入、市场等问题的,特别是毛竹笋高效培育的第1—3年投入每亩达2000元。目前已建成的5万多亩笋用林基地,其投入达近亿元,由政府独揽不可能,农民看不到实惠投入没有积极性,同时担心,大量竹笋产出后市场问题怎么解决。为此,我们采取政府引导,以奖代投、技术服务、公司化组织的形式进行。特别是公司化组织等方面,我们采取由公司为主体,组建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以公司+科研机构+社员的形式组成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了桃江县世林竹笋专业生产合作社,通过以合作社章程约定形式,在相关政策指导、扶持下,由合作社具体组织实施,既减轻了政府推动产业的财政压力,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竹笋生产充满市场活力。公司能收到足够的原料,农民在技术上也得到了保障,产品不愁销路。虽然投入总量大,但对于每个社员是相对分散的,且附在社员林地内,使农民放心地赚钱,解决了林业投入瓶颈。桃江县世林竹笋专业生产合作社具法人资格,为湖南第一家竹笋生产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00多人,拥有会员基地5万多亩,2010年春季采伐5000万斤,实现竹笋收入5000多万元,竹材采伐收入700多万元,实现每亩产值达1000多元,比纯竹材生产产值高出5倍,实现了高产高效,竹农受惠。
四、以奖代投
当农民积极性在科学有效的机制下调动起来以后,由于竹资源的社会效应巨大,对构建两型社会有着积极作用,我们采取重点扶持、以奖代投的财政支持方式。2009年,我们对合作社社员基地投入楠竹专用肥5000吨,投入达500多万元,并对实施基地每亩奖励100元,投入达300多万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放大效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今后打算
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项目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规划面积0.1万亩,实施地为县林科所所在地松木塘镇,每亩投资0.3万元(以6年计算),总投资1800万元,由县林业局负责笋材两用丰产林规划建设,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鲜笋加工和销售。2008年中心实验基地500亩产鲜笋6.5吨,竹材20吨,实现产值35.5万元,亩产效益最低300元、最高达2000多元。2009年,中心实验基地1000亩竹林产鲜笋40吨,实现产值80多万元,亩产效益最低500元、最高达3000多元,使我县竹产业得到横向扩展,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在中心实验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桃花江林场、石井头林场和桃花江镇、修山镇、三堂街镇、鸬鹚渡镇、马迹塘镇等8个乡镇竹林经营大户正积极筹建示范基地,笋材两用林丰产林项目第二期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项目的实施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我县竹产业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竹笋生产、加工产业链。通过修山除杂、松土除蔸、科学施肥、留笋养竹、科学号竹、病虫防治等技术措施,笋竹两用林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枝下高由3.8米增至5.2米,平均胸径由7.6cm增至10.5cm,毛竹的品质得到重大改良,春笋发笋率由实施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22%,冬笋发笋率有8%增加到14%。随着立地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经营水平的逐渐提高,笋材两用丰产林亩产春笋2000斤、冬笋200斤、竹材800斤,产值最高达4320元/亩。整个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期为15年,分三期实施:第一期3年,从2008年至2010年;主要为恢复期,通过对竹林的立地、结构和遗传调整,恢复竹林生产潜力;第二期7年,2011年至2017年;竹林进入盛产期,通过现代竹林经营技术,不断提升竹林质量和产量,实现竹林效益最大化;第三期5年,2018年至2022年;巩固、推进二期成效,维护竹林生态以及项目工程设施养护,实现竹林可持续发展。预计整个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笋、竹产值9亿元。
根据我县毛竹笋材两用林定向培育整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在万亩连片的5个乡镇进行笋材两用林建设,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十三五期末,建设面积将扩大到20万亩,以优质笋、竹资源的生产、加工来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桃江县竹、笋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